葉繼彬 朱曉林 劉曉英 方紹紅 徐思敏 吳洪艷
(1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院 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幾年以來,我國最常用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是姑息護理,并得到了廣泛使用,其主要的模式是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進行腫瘤疾病患者共100例,主要分析采用姑息護理的方式治療晚期腫瘤疾病患者,并探討其臨床效果,現將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報告如下。
本文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進行腫瘤疾病患者共100例,作為本組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是干預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男性占23例,女性占27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2.3±2.8)歲;干預組50例,女性占26例,男性占24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5.38±3.2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方式。
干預組給予患者進行合理的姑息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首先應該向患者講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設置家庭共照病房),保持室內空氣順暢,讓患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2)提供醫務人員、家庭成員、社工共同參與照護。(3)注意合理飲食、禁煙禁酒,以免加劇腫瘤疾病惡化。(4)給患者講解有關于姑息護理知識,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選擇適當時機告知其疾病狀況及轉歸。(5)針對不同的病癥情況,給予對癥護理,同時需要家屬相關人員的支持,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6)尊重患者宗教信仰(7)適時對家屬及病員進行死亡前教育,病人去世后給予家屬哀傷指導。
針對不同的護理模式,分析兩組焦急程度(輕、中、重度)癥狀情況,進行評分,且記錄相關數據。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焦慮情況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檢驗,組間率對比采取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比較兩組不同護理模式下的患者焦慮程度,得出干預組中患者的輕度程度共36例(7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2例(24%),干預組中的中度程度12例(24)低于對照組中度程度20例(40%),干預組中重度程度2例(4%)低于對照組12例(24%),指標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表1 比較兩組不同護理模式下的患者焦慮程度[n(%)]
我國比較常見的惡性疾病有腫瘤,受這種疾病威脅的人越來越多,據目前統計我國大約有800多萬人患有腫瘤,并且大多數患者是腫瘤的晚期。這種疾病給患者生前帶來了非常大的痛苦,同時,晚期腫瘤患者由于得病前后的角色轉換、生活上質量的下降、經濟上負擔的加重、還有慘烈的疼痛及治療過程中身體的嚴重反應和家屬的情緒等,無疑讓患者遭受沉重的打擊并讓其產生了極度焦慮和抑郁的心理[1]。怎樣對腫瘤晚期的患者采取比較有利的護理,以便提高患者及家庭成員生活的質量,是目前整個社會和很多醫學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姑息護理指的是對患者患病以后沒有辦法治好的情況下所采取的一種積極、整體的護理模式。主要的方式是采用預防和控制患者身體的疼痛及其他病狀,通過心理上的指導及精神上的安慰,從而提高患者及家庭成員生活水平[2]。
因此,在本文研究中,分析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進行腫瘤疾病患者共100例的臨床資料,采用姑息護理更能有效緩解患者沉重的壓力。姑息護理的主要含義是對所有無法根治的疾病患者提供一種比較積極的整體護理模式。主要采取評估、預防等各種措施來緩解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其他軀體上的癥狀,處理心理方面、社會方面和精神方面等多項的壓力,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水平。現代姑息護理模式是一種全面化、整體化的護理干預服務,貫穿在腫瘤護理的每一個階段,它不局限在一般的普通住院護理模式,其中包含支持患者及控制病狀這兩項基本的內容[3]。由于文化觀念、法律法規、醫療政策、經濟因素、姑息護理的教育及培訓不足等多種原因,嚴重地影響到姑息護理在我們國家的開展。因此,在未來的領域,需得到社會各界及相關政府人員的支持與關心,使我國有關姑息護理事業得到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對晚期腫瘤患者實施姑息護理進行治療,能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病癥苦楚,提高了腫瘤疾病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腫瘤病人的生存質量,使患者有尊嚴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具有良好的使用價值,值得大力推廣。
[1]高浪麗,張雪梅,謝冬梅,等.老年晚期惡性腫瘤23例終末期癥狀姑息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8):88-90.
[2]李自會,龔茵.姑息護理干預在晚期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0,(7):39 -40.
[3]任紅艷,王瑞靜,劉曉莉,等.晚期惡性腫瘤患者138例姑息護理[J]. 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0):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