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貴成
【人物名片】 白靈貴,生于1964年9月,男,漢族,大學文化,現任眉山市岷東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2008年被評為四川省維穩工作先進個人,2009年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個人,2015年6月,被四川省委授予“踐行‘三嚴三實優秀黨員領導干部”榮譽稱號。
“近3年來,他們克服困難、努力工作,基本實現新區規劃全覆蓋,提前實現‘三年形成框架目標。”8月下旬,記者在眉山采訪期間,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工委書記楊志華說。
這里所說的“他們”,就是眉山市岷東新區。
這個新區的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名叫白靈貴。
2012年5月,岷東新區正式組建工作機構。白靈貴帶著一紙任命,率領岷東新區一班人,很快打開了新區建設局面,提前實現了“三年形成框架”目標,創造了“岷東速度”,展示了“岷東形象”。
2014年2月,眉山市委做出了向岷東新區學習的決定,岷東新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主動作為創一流”十佳先進集體。
記者見到白靈貴時,他握著記者的手,很淡然地說:“對照市委、市政府‘規劃高品質、建設高速度、產業高起點的要求,我們的任務依然很重、壓力更甚從前。”
走馬上任挑重擔
“讓白靈貴到岷東新區挑大梁,市委領導經過了深思熟慮!”眉山市委組織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岷東,地處眉山城區的岷江東岸,與眉山老城隔江相望。這里原是一個人口不足5萬、經濟落后的農業鄉鎮。
2011年9月,步入工業化、城鎮化“雙加速、雙提升”黃金發展期的眉山,市委、市政府實施“跨江東進、擁江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設立岷東新區,提出了“三年形成框架、五年初見成效、十年再造一座眉山新城”的宏偉目標,鎖定岷東新區建設“生活品質之城”目標。
2012年5月,岷東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正式組建,來自洪雅縣的白靈貴被委以黨政一把手“一肩挑”的重任。
“建設岷東新區,工作難度大,誰來擔任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都是對他的考驗。既要善于抓班子帶隊伍,又要懂經濟和城市建設,還要有開拓創新精神,能打造一片新天地。”市委是基于這樣的標準選擇岷東新區一把手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市委當時考慮的人選有好幾個,最終選擇了白靈貴,主要是兩件事促使領導下了決心:2006年底,洪雅縣瓦屋山電站建設,拆遷難度大、矛盾尖銳。白靈貴擔任常務副指揮長后,用兩年時間把事情處理得很圓滿,充分體現了他敢于碰硬、善于抓穩的魄力和才能。另一件事是,2009—2011年,白靈貴擔任洪雅縣常務副縣長期間主抓城市建設,3年間洪雅縣城市建設發展很好,體現了他抓經濟和城市建設的才干。
“聽說白書記來岷東新區之前,想到縣政協工作。”岷東新區紀工委書記羅維向記者透露。因為白靈貴在常務副縣長任上干得風生水起,他很有威望,也到了一般認為的退居二線的年齡。然而,組織上硬是讓他到岷東新區挑起了重擔。
白手起家創佳績
2012年9月19日,岷東新區首次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隨著市委書記李靜鏗鏘有力的“開工”聲,眉州大道岷東段等三大項目同時破土動工。
在只有市財政安排的2000萬元啟動資金的條件下,白靈貴率領一班人放手干了起來。
“2000萬元是個什么概念呢?我們僅城市各類規劃設計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勘察設計投入就達5000萬元,也就是上述投入的一半都不到。”岷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鄧世虎向記者坦言道。
岷東新區設立之初,一窮二白,人手短缺,工作條件艱苦。“白靈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毅然受命,直視困難,懷著滿腔激情,深入研究現狀,立足建設生活品質之城,對岷東發展作出了科學系統的長遠謀劃。”岷東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王毅說。
面對資金困難,白靈貴提出了“BT開路、金融跟進、社會參與”的融資思路,化解了資金瓶頸;面對人才緊缺,他多渠道引進新區建設人才;面對開發中遇到的矛盾,他實行領導和部門聯系項目的工作機制,全程“保姆式”服務,及時協調解決矛盾,實現了新區建設順利開局,奠定了加快新區全面建設的堅實基礎。
岷東新區用人,體現了白靈貴的不拘一格。這里的聘用人員酬勞相稱,擁有很強的歸屬感;聘用的專門技術人才,更是發揮了重大作用。市政一級建造師付永強,2013年7月通過公開招聘擔任投資公司項目部經理,負責富牛大道現場施工管理,他拿設計圖紙到現場核對,發現設計中的兩處排水涵洞可以取消,公司立即組織論證,采納了建議,僅此一項節約工程投資110萬元。
羅維向記者概括道,白靈貴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提出了“百年不拆、百年不挖、百年不堵”建設理念,以國內領先的標準,僅用一年時間基本實現了規劃全覆蓋;堅持“一切為了項目、為了項目的一切”,率領干部下工地、跟項目,強力推動項目建設;按照“一城一鎮”的格局,奮力打造全市“以城為主、統籌城鄉”的示范區。
怎樣落實“百年不拆、百年不挖、百年不堵”的建設理念?有這樣一個事例:市政干道施工期間,白靈貴到現場調研,當了解到設計的水泥管道達不到“百年不挖”的要求時,他立馬組織專家論證,果斷優化設計改用了新型的聚乙烯塑鋼纏繞管。
截至今年7月,岷東新區拆遷2418戶;建成城市道路27公里、大學城約3萬平方米;開工項目15個,概算投資85億元;招商引資簽約金額近200億元,已到位43.8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94億元……提前實現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年形成框架”的目標。
共建共享為百姓
19棟、1449套共23萬平方米的電梯公寓式安置區已經建成,在岷東新區商業中心附近十分醒目。
“這些公寓通風、透氣、采光效果很好,也進行了簡裝,可以拎包入住。”岷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斌向記者介紹說。去年8月,白靈貴現場調研時用手敲擊已安裝的木門,從聲音判斷質量有差距,要求施工方拆下一扇當場鋸開檢查,問題立即現形,盡管已安裝了好幾百扇門,還是被全部拆換。當他發現廚房電源插座布局不夠合理,數量不夠,立馬要求優化設計,為此追加投資23萬多元。對此,老百姓贊不絕口。
白靈貴帶領一班人認真踐行群眾路線,堅持共建共享的建設理念,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在征地拆遷中,創新實施項目公告、搬遷政策標準公開、實物量公示和實物量測算、核算、兌付工作人員分離的“三公開、三分離”制度,確保了公開、公平、公正。
在安置工作中,由安置對象選擇地塊和共商設計方案,高品質、高標準建設安置區,受到廣大拆遷群眾的擁護。
同時,集中對失地農民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積極幫助就業;為解決群眾領取征遷補償款后閑置資金的出路問題,創新開展委托貸款,群眾僅2014年就增收近420萬元;一步一個腳印地解決群眾的民生問題,如投入逾8000萬元啟動岷東中學新校區建設;為新區5.4萬名群眾制訂了全覆蓋小康規劃,切實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個轉變”落實到每名群眾。
眉山市委書記李靜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岷東新區發展日新月異,成效顯著,用兩年多時間基本完成‘三年形成框架目標;干部隊伍主動作為爭創一流,創造了‘岷東速度,值得肯定。”(責編:裴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