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艷霞
摘要:本文在簡單介紹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對其工作質量影響力的基礎上,對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構成及運行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結合以往理論研究成果和工作實踐經驗,圍繞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優化與改進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優化與完善
1引言
計量檢定機構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在授權范圍內完成量值傳遞、強制檢定以及法律規定的其它檢定、校準和測試任務,公正、客觀、合法開展計量檢定及校準工作,同時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在各類檢定、校準和測試工作中,計量檢定機構應通過規范性的行為確保自身工作質量,這既是檢定工作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檢定結果公正性、科學性和權威性的保證。一般來說,檢定機構工作的規范程度、檢定的質量水平主要受機構管理體系的影響,因此,如何確保管理體系的合理、高效運行,就成為了相關管理人員所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為此,本文在分析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構成及運行現狀的基礎上,結合以往理論研究成果和工作實踐經驗,就下一步工作中應注意采取的改進措施提出建議。
2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構成及運行現狀
2.1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構成
計量檢定機構的管理體系均以《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JJF 1069-2012)所提出的相關要求為依據構建,主要包括程序文件、質量手冊、作業指導書、相關質量和技術記錄等內容。其中,質量手冊的內容覆蓋了整個管理體系,程序文件則與質量手冊共同構成對管理體系的描述。計量檢定機構在構建管理體系時,應以工作范圍為依據制定組織結構,隨后完成人員配備,理清各部門的職責及隸屬關系,從而使各部門、各環節得到協調和統一。
2.2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運行現狀
各計量檢定機構所構建的管理體系雖然都滿足了《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核規范》(JJF 1069-2012)所提出的各類硬性要求,但是真正實現體系高效運行的卻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基層計量檢定機構長期處于構建了管理體系但未能高效運行的狀態,部分市級機構則存在“為應對考核而運行”的消極思想,在這種情況下,計量檢定機構的日常工作開始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工作人員缺乏對客戶的服務意識、檢定質量和結果的有效性不足、管理體系落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崗位職責混亂、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意識不足等。
3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優化與改進
3.1機構領導應加強對管理體系優化的重視程度
計量檢定機構的領導是整個機構各項決策的核心制定者,而構建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目的則是提高本單位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提高檢定和校準工作質量、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確保機構始終處于健康穩定的發展狀態。簡言之,計量檢定機構管理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由機構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全面性活動,部門和人員的涉及面較廣,所以,只有在得到領導者高度重視的前提下,管理體系才能得到順利構建、高效運行和持續改進。
3.2強化培訓與學習,鼓勵全員參與
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工作隊伍是計量檢定機構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只有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機構和個人行為得到規范,為檢定、校準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學性提供保障,最終為本單位帶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經濟效益。所以,計量檢定機構應定期開展關于法律法規、管理體系文件、工作規程規范等的教育培訓活動,使廣大工作人員在學習中深入了解管理體系高效運行對于組織和個人發展的意義和作用,進而促進全體人員共同參與到本單位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工作中來。
3.3明確質量方針與目標
質量方針是由質量檢定機構領導者頒布的、用以明確質量宗旨和方向的規范性文件,質量目標則是質量方針的構成要素。通過明確質量方針與質量目標,可以使全體計量檢定人員獲得可供遵循的工作準則、明確下一步工作的前進方向、了解自身工作職責所對應的具體要求,不僅可以提升各項工作的規范性,也可為獎懲制度的實施提供標準和依據,對于工作人員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激發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4成立工作質量監督部門
計量檢定機構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成立工作質量監督機構,以此監督和規范部門和工作人員行為。具體來說,質量監督部門應以體系文件的要求為依據,定期下達計量標準的周檢計劃、質量控制計劃、管理評審計劃和內審計劃。
3.5運用過程管理和系統管理方法
出具合格的檢定、校準報告是計量檢定機構的最終工作目標,而這一目標是通過各個檢驗環節逐步實現的。所以,管理人員應將管理體系中的各個要素作為一個閉環控制進行分析,在對檢定、校準工作的開展進行預先策劃的同時,全面掌握各要素能夠達到的效果,并通過引進過程控制方法、實施PDCA循環的方式對工作中存在的影響檢定質量的行為進行發現和糾正,確保檢定、校準工作的質量始終處于可控狀態,讓客戶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以此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3.6實現管理體系的文件化和記錄化
計量檢定機構的管理體系基本是依靠各類文件加以體現,也就是說,相關文件資料既是管理體系存在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工作人員明確工作流程、完成質量目標的依據。質量與技術記錄則是管理體系運行的體現,可以為各項審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為此,計量檢定機構應對工作人員在檢定、校準工作流程中使用記錄表格提出硬性要求,徹底杜絕“事后補填”的陋習,做到隨時工作隨時記錄,以便在本單位接受考核時讓管理體系的運行得到再現。
4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并執行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有利于增強計量檢定工作的整體質量、提高檢定工作的整體水平,能夠為檢定機構出具更加準確、公正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檢定報告提供更多保障,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校準市場的逐步開放,計量檢定機構應順應市場發展的實際要求,根據ISO/IECI7025:200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的要求,對自身現行的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以便早日獲得CNAS認證,提高本單位在校準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江華.淺議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管理[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3,(05):93-94.
[2]陳曦.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質量管理工作中如何發揮內部監督員的作用[J].上海計量測試,2013(03):69.
[3]何世勝.淺析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的內部質量管理[J].時代報告,2012(07):63-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