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的
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蝕、補充地下水、美化環境、調節氣候和維持碳循環等極為重要的生態功能,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載體,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之源”“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基因庫”,還是孕育和傳承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明湖濕地公園

黑頸鶴與斑頭雁
貴州省地處長江、珠江上游,河流眾多,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濕地類型豐富。據第二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結果,截止2012年底,全省濕地總面積為20.97萬公頃(不包括稻田濕地),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19%(濕地率),比全國的濕地率5.58%低4.39個百分點。其中自然濕地面積15.16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72.31%;人工濕地5.81萬公頃,占濕地總面積27.69%。與10年前濕地調查結果同口徑相比,貴州濕地面積減少了0.68萬公頃,減少率為3.14% ,其中自然濕地減少1.47萬公頃,減少率為8.84 % 。根據《濕地公約》定義,貴州濕地包括4個濕地類15個濕地型。4個濕地類為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其中,河流濕地13.81萬公頃,湖泊濕地0.25萬公頃,沼澤濕地1.10萬公頃,人工濕地5.81萬公頃。15個濕地型為永久性河流、季節性或間歇性河流、洪泛平原濕地、喀斯特溶洞濕地、永久性淡水湖、季節性淡水湖、蘚類沼澤、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森林沼澤、沼澤化草甸、庫塘、輸水河、水產養殖場、稻田等。

白頭鸛
濕地資源

明湖濕地公園

水鳥

飛龍湖
一是濕地類型多樣,但斑塊面積小。全省20.97萬公頃的濕地面積卻有6 218個濕地斑塊,平均每個斑塊面積僅有33.7公頃。
二是永久性河流多,水能豐富。永久性河流占河流濕地總面積的64.55%,長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84條,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56條。河流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達974.0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1 584.37億千瓦時。
三是喀斯特溶洞濕地多,極具科研和開發價值。全省喀斯特地貌面積大,溶洞地下水資源豐富,形成的地下河約有1 130條。在喀斯特地貌上形成的沼澤濕地,生態系統非常脆弱,一旦被破壞,要恢復其生態功能極其困難。別具一格的喀斯特溶洞濕地景觀資源,是研究喀斯特地質地貌、洞穴生物的天然場所,也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天然條件。
四是湖泊、沼澤濕地少,但生態功能突出。湖泊、沼澤濕地保存相對完整,是濕地鳥類的重要棲息和越冬地,具有明顯的涵養水源、調節區域氣候作用。我省最大的湖泊濕地——草海,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鶴等水鳥遷徙線路上的重要越冬地。
五是濕地生物資源豐富,種類多樣。據調查統計,全省濕地植物共有1457種,隸屬于199科725屬,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5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6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8種。全省濕地生態系統中脊椎動物有618種,隸屬于5綱37目100科。獸類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9種。鳥類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26種。兩棲動物中,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物種4種。魚類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2種。
(貴州省濕地保護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