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析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用能力較弱的原因,指出競賽對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作用,提出通過競賽來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競賽 計算機專業學生 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029-02
2014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其中計算機專業的排名靠前。為什么幾年前就業率非常高的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在市場受到冷遇?目前計算機專業人才到底是短缺還是過剩?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計算機專業人才在市場上是短缺的,只是各企事業單位不愿意招聘剛畢業毫無工作經驗的大學生,因為剛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應用能力較弱,要適應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往往要經過半年到一年的專業培訓,這就導致計算機人才遠遠不能滿足計算機產業發展的要求。
一、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用能力較弱的原因
導致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用能力較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興趣不強。報考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有一部分并不是因為本人對計算機專業感興趣,而是出自家長的意愿或者是未來就業前景的影響,所以對學習計算機專業的課程熱情不高,提不起學習興趣,只是為通過課程考試而學,因此這部分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遇到應用能力題解答時無從下手,得分較低。而有一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感興趣,但是他們感興趣的不是學習計算機專業的知識,而是計算機能夠為他們帶來的娛樂休閑。還有一部分學生真正對計算機感興趣,但是由于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比較抽象難懂,所以當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選擇逃避,學習熱情一點點地減弱,最后提不起學習興趣。
(二)沒有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雖然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系統地學習了計算機專業的各門課程,但是并沒有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至于往往感覺所學的課程沒有用。
(三)過分依賴網絡。網絡中流傳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Google知。”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網絡中的信息檢索工具如Google、百度等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從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到畢業設計的系統,只要上網通過信息檢索工具進行檢索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標準答案或系統成品,根本不用費盡心思去想,從而導致學生缺乏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競賽對于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作用
通過分析導致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弱的原因,筆者認為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的方法之一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計算機專業的各類競賽。因為競賽對于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競賽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學生都是從小學到高中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他們心里有一種優越感,渴望在學習中獲得更多更高的榮譽,所以他們對于參加競賽是充滿熱情的,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在競賽中取得優秀的成績。他們清楚地知道要想在競賽中取得優秀的成績,就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從而激起了他們對于學習的熱情。
第二,競賽題目以開放式題型為主,沒有標準答案,解答題目必須運用到學過的各門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知識,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優秀的成績,學生必須復習學過的各門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知識,自己將知識進行整合,融會貫通,應用到競賽題目的解答過程中,才能完成競賽,從而促進學生整合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第三,競賽題目雖然每一年都不一樣,但是每一類競賽都有相應的目標,所以學生如果在課本中找不到想要的答案,則可以通過網絡中的信息檢索工具來檢索與競賽相關的資料,或者在網絡中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參與討論,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從而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施競賽的措施
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計算機人才,學生通過學校的課程學習后步入工作崗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圍繞培養目標,本文提出以下實施競賽的具體措施。
(一)構建“全民參與,共同提高”的競賽平臺。在學生學完相應專業課程后,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相應的競賽,要求計算機專業學生一定要參加,其他專業學生只要具備相應的能力也可以參加競賽。如學完計算機導論或計算機一級課程后,可以開展計算機基礎技能大賽、計算機硬件識別大賽和計算機裝機大賽;學完網頁制作課程,可以開展網頁設計大賽;學完Flash動畫制作課程,可以開展Flash動畫設計大賽等。競賽可以不分專業和年級同時進行,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也讓計算機專業學生意識到計算機專業學生并不一定比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強,加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危機感。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還可以組織優秀學生參加全國或全區的權威計算機專業競賽,如“華夢杯”全國大學生開源軟件技術創意大賽(國家級)、“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國家級)、全國計算機仿真大賽(國家級)、中國軟件杯全國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國家級)、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國家級)和廣西計算機應用大賽(省級)。通過各級各類的計算機專業競賽,不斷地持續增加學生的信心和斗志,形成“以賽促學”的良好學習氛圍,達到“以競賽提高應用能力”的目的。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訓方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國外關于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的縮寫,是由麻省理工學院等四所大學通過幾年的研究、探索和實踐建立的工程教育模式,它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所以采用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訓方式對參加競賽的學生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是主要是往年的競賽題目,根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實踐過程,將培訓過程分為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四個時期,每個時期又可劃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布置一定的任務,具體劃分情況和主要任務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訓過程
時期 階段 主要任務
構思 定義項目 定義項目要解決什么問題
可行性研究 在現有技術和時間限制條件下是否可行
需求分析 項目的目標系統要完成什么功能
設計 概要設計 完成目標系統的體系結構設計、接口設計和數據設計
詳細設計 完成目標系統的過程設計
實現 編碼 編寫正確的、可維護的程序代碼
測試 發現目標系統中的問題
運作 維護 對目標系統進行適當變更或修改
布置的任務主要與學生學過的專業知識相關,學生可以通過課本、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知識除可以應用于項目的目標系統外,還可以應用于哪些方面,擴展知識的應用范圍。
(三)采取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共同負責制。競賽實質上就是一個項目,參加競賽就是要完成一個項目,在實際項目中每一個項目都是由一個團隊來負責的,所以學生參加競賽也應該為每一個學生組織一個團隊來協助他完成比賽。級別越高的競賽,所涉及的知識越廣,所以對于每一個學生在入校時就必須為他組織一個團隊,團隊成員除學生本人外,由至少4名老師和4名高年級的學生共同組成,團隊成員可以屬于多個團隊,團隊的組成如圖1所示。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實踐過程主要包括了四個階段,即構思階段、設計階段、實現階段和運行階段,根據這四個階段的特點,將全體老師依據所上的課程分為四類,即構思導師、設計導師、實現導師和運行導師,每個團隊都安排一位不同類別的導師負責,以上課教師為主,以便學生在不同時期遇到困難時能及時與導師進行聯系。由于老師少,學生多,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可能不是太多,所以同時安排4名高年級的學生來輔助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其中2名大學三年級學生和2名大學二年級學生,安排指導學生的這些高年級學生必須具有參加競賽的經驗,能夠向所指導的低年級學生介紹競賽經驗,而且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會比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加順暢。除此之外,還通過網絡聊天工具如QQ、飛信或微信等建立群組,方便組員之間的聯系,當組員遇到困難時可以及時進行討論。通過教師和高年級學生共同負責指導低年級學生,可以讓低年級學生盡快進入競賽狀態,少走彎路,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
圖1 團隊的組成結構圖
(四)競賽獲獎可獲得一定的學分。當學生通過競賽獲得榮譽后,就意味著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方面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學校應該對學生獲得榮譽表示肯定,所以可將競賽獲獎與獲得學分相聯系,以競賽獲獎換取一定的學分,而不是一定要通過考試,因為考試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知識,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使學生更加樂于參加競賽,熱愛學習。
實踐表明,經過全體師生不斷地努力參與各級各類計算機的競賽,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競賽確實是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參考文獻】
[1]楊夏妮.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2(2)
[2]魏明君.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改革,2012(11)
[3]楊夏妮.基于Competition-CDIO的卓越軟件工程師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2)
[4]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戰略“CDIO”與產學合作和國際化[J].中國大學教學,2008(5)
[5]馬曉梅,張劍飛,喬付.CDIO模式下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1(12)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2013JGB214);玉林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410606150)
【作者簡介】楊夏妮(1980- ),女,廣西玉林人,碩士,玉林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