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
精益管理的深入推進,離不開創新思維的迸發,更離不開創新方法的運用和創新項目的推廣。
在實施精益管理的過程中,福建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制造中心積極創新思維和工作方式方法,先后在設備項目全過程管理、設備運行績效管理和煙機備件精算管理方面實施創新,從而達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實施設備項目全過程管理
企業生產過程中,如何合理配置設備產能保障生產需要?如何開展設備技術改進持續提升產品質量?
“開展設備精益管理,就是要破解這些問題。為此,我們首先在設備購置與改造這一關加強管理。”福建中煙生產制造中心副主任謝偉波向筆者介紹。
為加強對設備購置與改造的管理,生產制造中心通過開展設備產能調研、組織設備改造項目統一評審,嚴格把關設備購置與改造項目的立項。設備產能調研以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為依據,深入分析所屬企業設備裝備滿足生產的情況,并以此作為所屬企業設備購置項目的審核依據。實施設備改造項目統一評審,即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分析改造項目對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和環境的影響,加強立項必要性與可行性審核。2014年,生產制造中心通過嚴把立項關,共節約設備購置與改造項目金額8773萬元。
實現“設備狀態可控、管理過程可控、經濟成本可控”,為安全、優質、高效、低耗、有序的生產提供保障,是設備精益管理的指導思想。在設備購置與改造項目開展過程中,生產制造中心通過建立設備項目管理系統,將設備購置與改造項目的申請、審批、采購、實施、驗收、驗證全過程納入系統管理,建立項目關鍵節點跟蹤機制,按節點進行過程跟蹤,實現項目全過程管理。
生產制造中心設備綜合管理員張可洲介紹:“我們建立了項目全過程檔案,并與設備全生命周期檔案掛鉤,為實施新的設備購置、技術改造項目提供決策依據。同時,我們積極完善項目申報資料,組織集中評審,加強立項必要性與可行性審核,合理配置設備費用資源,為福建中煙制定投資計劃、費用預算提供決策依據。”
開展設備運行績效管理
生產制造中心把設備管理對標工作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設備績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認真組織開展設備管理對標。
2014年,福建中煙單位產量設備維持費用,卷接設備、硬盒設備、軟盒設備運行效率,制絲設備、烘絲機設備故障停機率,備件資金占用率等指標水平同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單位產量設備維持費用指標水平位居行業前列。
生產制造中心設備運行管理員楊清水向筆者介紹,成績的取得源于他們建立了設備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這一體系規范了各指標的統計口徑,確定了各指標的對標值及計算標準,改進了設備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指數的評分方法,使指標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先進。
此外,生產制造中心建立指標跟蹤機制,加強指標運行分析,對存在較大差距的指標進行跟蹤,對偏離目標的指標從源頭上進行分析,有效掌握及控制各項指標推進情況。優化升級設備績效指標運行分析管理系統,將指標集成到信息系統上,提高指標管理的及時性與有效性,發揮對標在設備管理中的引導作用,實現指標實時可比。
推進煙機備件精算管理
通過開展煙機備件精算,生產制造中心實現了配件庫存網絡信息可視化管理。
據統計,2014年年初,廈門、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共有機型煙機專用件庫齡達2年以上的備件庫存共占用資金5100余萬元。隨著企業進口設備使用時間的推移,高價值進口保障件的儲備將越來越多,占用的資金額還將增大。
面對這一問題,生產制造中心要做的是科學合理地儲備備件,在保障生產的前提下降低備件庫存金額。這也是備件精算管理的精髓所在。
為此,生產制造中心將煙機備件精算管理作為重要創新項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項目組通過建立備件安全庫存預警制和需求申報領用制,強化負責與約束機制,減少庫存積壓;實施“聯合儲備、共享庫存”模式,重點控制價值高于5000元/件的備件安全庫存,非易損、非常用的備件按“等額分擔,庫存共享”的原則實施儲備。同時,生產制造中心引導所屬企業嚴控申購源頭、狠抓過程管理、促進庫存消化,推行煙機專用件寄售制、部件組件維修法、進口件國產化,實施基于點檢制和狀態檢測的設備維修策略,采取多種方法降庫存,解決煙機備件資金優化問題。2014年年底,福建中煙備件庫存金額比2013年同期降低140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