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70年前,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華夏大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前仆后繼,頑強抗爭,“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70年來,血與火淬煉的抗戰精神鼓舞千百萬炎黃子孫銘記歷史,圓夢中華。抗戰精神成了中華民族前進發展的不竭動力。
70年后,在遼寧經濟發展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改革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以抗戰精神為給養,精準發力,扎實工作,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新時期,新常態,新問題,新認識,改革就是攻堅克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新審視和解讀抗戰精神,對于推動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堅定信念 勇往直前
吹響遼寧振興號角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抗戰精神的根本。
在東北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肩負民族希望與歷史責任,帶領廣大人民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不畏犧牲,頑強抗爭,與日本侵略者進行堅決的、持久的斗爭,靠的就是堅定的信念。
無論條件多么艱難,無論處境多么危險,抗戰軍民始終深信自己所堅持的反侵略戰爭,一定會贏得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一定會迎來“高歌歡唱奏凱旋”的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沒有骨氣,就經不起誘惑,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生活上墮落。
當今的遼寧,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日益突出,工業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別是近幾年,遼寧經濟持續下滑。2015年第一季度,遼寧經濟增速更是位列全國31個省區最后。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使一些同志信念動搖,一蹶不振。
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首要問題是提振士氣,堅定信心。
信心來自遼寧面臨的新機遇,只要我們緊緊抓住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政策拉動效應、資源聚集效應就會不斷釋放,就會為遼寧振興發展注入新的能量。
信心來自遼寧發展的新動力,只要我們讓創新、改革、市場、開放“四個驅動”協同配合,共同發力,就一定能夠推動全省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使老工業基地煥發生機與活力。
信心來自遼寧新的增長點,只要我們依靠市場培育新的增長點,依靠科技創造新的增長點,依靠政策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就一定能夠匯聚起振興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信心來自遼寧深厚的底蘊、獨特的優勢和堅實的基礎,振興十年取得的發展成果,為轉型升級奠定了物質基礎,積累了實踐經驗,為我們抓改革、調結構、促振興提供了巨大潛力。
信心來自勤勞智慧、自強不息的遼寧人民,只要我們心系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就一定能夠把4300萬父老鄉親求發展、促振興、謀幸福的強烈意愿凝聚起來,把全省上下干事創業的能量釋放出來,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奪取新一輪全面振興的新勝利!
不畏艱苦 百折不撓
繪就遼寧振興圖畫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抗日戰爭尤其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艱苦斗爭是中華文明史上最為嚴酷的斗爭之一。在極端艱難困苦時期,東北抗日聯軍以當代人類難以生存的條件,進行著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反侵略戰爭。靠著這種頑強的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支撐著包括東北抗聯將士在內的全體人民戰勝無數艱難險阻,終于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目前,遼寧已經在改革的攻堅期、深水區和矛盾的多發期、凸顯期生存了好長一個時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依舊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進展緩慢,成效仍不顯著,以至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不斷堆積,甚至積重難返,特別是全省的經濟形勢越來越嚴峻,遼寧振興任重而道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
要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精神和氣魄,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上動真格、走實棋,大刀闊斧解決多年的積弊;真正簡政放權,自我革命見實效,以官本位意識的徹底瓦解、官僚主義的徹底終結實現市場體系的培育和營商環境的完善,切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不合理干預和對市場主體的不合理管制。
要讓比重過大的國有企業全面融入市場,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要以改善金融服務、疏通金融管道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以解決民營經濟不發達這個遼寧振興、東北振興的明顯短板。
要千方百計遏制遼寧高端人才外流趨勢,用良性體制、政策、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謀人才就是謀未來。
要著力解決一些黨政機關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頑癥,堅決打通各種“腸梗阻”“中梗阻”,嚴明紀律,振作精神。
要發揚抗戰將士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排除萬難,越阻涉險,披荊斬棘,勇于獻身,一往無前,竭盡赤誠,以勇挑重擔、前仆后繼的英勇和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樸實創造驚天動地、嘆為觀止的奇跡和光耀千秋、震爍古今的輝煌。
團結協作 休戚與共
抒寫遼寧振興詩篇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出生產力,出戰斗力。團結可以戰勝艱難險阻,創造人間奇跡。
當代中國改革發展,國富民強,GDP躍居世界第二,靠的是團結;70年前抗日軍民頑強抗爭,打敗日本侵略者,靠的也是團結。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進行的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同仇敵愾、休戚與共、團結協作、共同抗日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容。
目前,遼寧老工業基地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產業發展困境和老工業基地深層次矛盾再次顯現,歸根到底是體制機制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依靠團結。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斗。團結就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全黨同志要用堅強的黨性保證團結,用共同的事業促進團結,自覺維護全黨的團結統一,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促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大團結。”
民族團結,推動著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軍民團結,鞏固著偉大祖國的鋼鐵長城;人民團結,推動著國家強盛和社會進步。
在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的實踐中要充分弘揚抗戰團結協作精神,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甘于奉獻 不怕犧牲
奏響遼寧振興樂章
奉獻,是一種真誠自愿的付出行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偉大奉獻精神的民族。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國共產黨人把中華民族的奉獻精神發揚光大,推向新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為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無私奉獻的歷史。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出氣壯山河、永恒不朽的光輝業績,譜寫了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英雄篇章,鑄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冊的犧牲精神。
為了中華民族不受外族侵略而英勇斗爭,廣大抗日將士面對死亡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甘于奉獻,不怕犧牲。
歷史歌頌奉獻精神,時代呼喚奉獻精神,老工業基地振興需要奉獻精神。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是當前全省人民的偉大實踐。弘揚抗戰精神,發揮抗戰精神在促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的作用,就是要把當年抗戰精神的烙印深深地鐫刻在每一個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心上,以抗戰精神指導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實踐,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艱苦,百折不撓,團結協作,休戚與共,甘于奉獻,不怕犧牲,以抗戰精神進一步凝聚起推動遼寧新一輪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為加快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遼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