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徐大文
籠養蛋雞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省、見效快、不費人力等優點,是城鄉經濟一體化戰略背景下廣大農民朋友發家致富一條切實可行之路。但在養殖過程中,許多農民由于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以致出現了不少問題,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最近,有幾個蛋雞養殖戶來電咨詢:蛋雞開產周齡為什么不產蛋或產小蛋?現將該問題產生原因分析如下,以供參考。
1. 育成期飼料喂量不足,開產體重不達標
蛋雞育成階段,為了預防增重過快、過早性成熟,出現早產、產蛋高峰期短、產蛋量減少等現象,養殖手冊中會要求養殖戶采取限制飼喂的辦法。如果養殖戶經驗不足,不能靈活按照蛋雞實際體重及時調整飼料喂量。或者由于飼喂方式不當,飼料浪費較多,蛋雞實際采食量達不到標準喂量;或者雞舍溫度長期過高,蛋雞采食量持續達不到標準喂量,不能攝入足夠的營養,都會導致蛋雞到開產周齡時體重不達標而不產蛋或產小蛋。
2. 育成期飼料營養欠佳,開產體重不達標
育成期是蛋雞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為產蛋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育成前期,蛋雞骨骼、肌肉、內臟生長發育較快,機體對蛋白質、鈣、磷需求增多;育成后期,蛋雞腹腔脂肪積累和生殖系統發育較快,機體對能量需求增多。所以,育成前期日糧中的蛋白質水平應較后期高,并添加石粉等鈣源性飼料;育成后期日糧中的能量水平應較前期高。如果養殖戶經驗不足或者思想上麻痹大意,往往造成蛋雞到開產周齡時體重不達標而不產蛋或產小蛋。
3. 育成期光照時間過短,蛋雞性成熟延遲
育成期光照時間的長短決定著蛋雞性成熟早遲。一般來說,育成前期每天光照時間以10小時為宜,育成后期(18周齡)每周增加1小時光照,至20周齡時增加到12小時。光照時間過長,會使蛋雞過早性成熟,出現早產、早衰等現象;光照時間過短,則會使蛋雞性成熟遲緩,出現開產時間推遲、開產時蛋重大、難產率和死亡率高、產蛋總數減少等現象。如果養殖戶經驗不足,極容易出現光照時間過短的問題,從而導致蛋雞性成熟緩慢,延遲產蛋或產小蛋。
4. 育成期光照強度過弱,開產體重不達標
蛋雞育成期光照強度適宜,有利于蛋雞采食和飼養人員生產操作。光照強度過強會使蛋雞煩躁不安,出現啄癖、脫肛和神經質等;光照強度過弱會使蛋雞的采食量下降、飲水減少,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體重不達標等。一般來說,蛋雞育成期的光照強度以5~10勒克斯為宜。如果養殖戶經驗不足或是一味地節約用電,極易出現光照強度過弱的現象,致使蛋雞到開產周齡時體重不達標而不產蛋或產小蛋。
5. 產蛋期飼料飼喂過遲,營養儲備不充分
蛋雞產蛋期的飼料成分和營養水平有別于育成期的飼料。為了使蛋雞充分做好產蛋的準備,確保體內儲備一定量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氨基酸、鈣、磷等,養殖手冊中會要求養殖戶從蛋雞開產前10天開始過渡飼喂產蛋期飼料。如果養殖戶經驗不足或有所疏忽,不能按時飼喂產蛋期飼料,必將影響蛋雞體內營養物質的儲備,從而導致蛋雞到開產周齡時營養水平跟不上產蛋需要,造成不產蛋或產小蛋。
6. 產蛋期飼料配合不當,營養水平不達標
蛋雞代謝旺盛,對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尤其是蛋白質的轉化效率高于其他家禽,所以,蛋雞對營養成分的缺乏也較其他家禽敏感。據資料介紹,在良好的飼養環境條件下,雞蛋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受粗蛋白、特定氨基酸及必要的脂肪酸等攝入量的影響,降低這些營養成分的水平,雞蛋將會變小;提高這些營養成分的水平,雞蛋將會增大。如果養殖戶經驗不足,配制產蛋期飼料時極易出現營養水平過低的現象,導致蛋雞開產周齡不產蛋或產小蛋。
(作者聯系地址:王 玲 甘肅省迭部縣畜牧草原工作站 郵編:747400;徐大文 蘭州市七里河區吳家園235號 郵編:73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