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鄧衛哲 阮光鋒
古人談荔枝,“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唐朝時楊貴妃想吃上一口新鮮的荔枝,要官方驛站快馬加鞭。而如今,像荔枝、香蕉、獼猴桃等這些在大眾傳統認知中挺容易“爛”的水果,卻可以經過科學的保鮮方式,從千里之外活色生香地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定制空氣”助獼猴桃保鮮
立秋過后,四川省蒼溪縣30萬畝紅心獼猴桃離開園采摘的日子越來越近,保鮮貯藏準備工作提上日程。獼猴桃對乙烯極為敏感,一旦采摘,獼猴桃自身產生的乙烯就會加速其果實的衰老,出現“一熟就爛”的狀況。那么,獼猴桃究竟怎么保鮮呢?筆者帶你走進中國紅心獼猴桃主產地四川蒼溪,一探究竟。
與新西蘭等主產區所產的綠心獼猴桃相比,紅心獼猴桃口感清甜,更適合國人喜甜不喜酸的胃口。然而,外皮光滑,內心“嬌嫩”的紅心獼猴桃在保鮮上也面臨著更大挑戰。“消毒和預冷是紅心獼猴桃保鮮的兩個關鍵點。”當地獼猴桃專家介紹說,“要實現獼猴桃的長時間貯藏,全面消毒避免雜菌帶入是第一道防線。”采摘下樹的獼猴桃不能馬上進入保鮮庫冷藏,而是要第一時間送進預冷庫。經過24小時的預冷,果心溫度逐步達到15攝氏度左右,這時就需要從預冷庫轉入保鮮庫。
為何需要先預冷?專家表示,田間熱和呼吸熱是果蔬在低溫貯藏時要克服的兩個熱源。獼猴桃采摘后,由于陽光和氣溫等因素,大量田間熱暫蓄體內,產地采后立即進行預冷,就是要祛除田間熱,減緩果蔬的呼吸,減緩新陳代謝活動,減少微生物的侵襲,最大限度地保持獼猴桃的新鮮度和品質。
專家介紹,目前的保鮮設備為氣調保鮮庫,它優于傳統的冷藏庫。氣調保鮮庫是人為控制氣體中氮氣、氧氣、二氧化碳、乙烯等成分比例、濕度、溫度(冰凍臨界點以上)及氣壓,通過抑制儲藏物細胞的呼吸量來延緩其新陳代謝過程,使之處于近休眠狀態,而不是細胞死亡狀態,這種“定制空氣”不僅使得紅心獼猴桃的貯藏保鮮時間能延長至半年以上,而且果實的質地、色澤、口感、營養等能基本保持不變。最難得的是,即使獼猴桃脫離氣調保鮮環境后,其細胞生命活動仍將保持自然環境中的正常新陳代謝率,不會很快成熟腐敗。因此,消費者可放心食用,水果品質非常安全。
香蕉為啥要摘“青果”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水果,從樹上采下的香蕉是綠色的,質地堅硬、味澀,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貯存與后熟作用,使果體中的葉綠素轉化為胡蘿卜素,果皮由綠變黃;香蕉中內含淀粉轉化為糖,生澀轉變為香甜,才能銷售和食用。”海南省香蕉協會負責人的一番解釋,能夠給堅持要吃“樹上熟”香蕉的消費者解除一些心頭疑云。
香蕉要長途運輸,必須采摘青果,而從樹上砍下來的成串香蕉很難自熟,為了使香蕉后熟程度一致,在短時間內供應黃熟可食香蕉上市,就必須進行后期人工催熟。海南省香蕉協會負責人告訴筆者,談香蕉催熟,就不得不提乙烯利。沒有乙烯利,香蕉的世界貿易史是不可能的。不用乙烯利處理,世界上香蕉產地之外的人就很難吃到香蕉。
乙烯利是何物?在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2014年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中,乙烯利被認定為一種農藥,主要用途規定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乙烯利溶水后會釋放出乙烯氣體,通過外源乙烯氣體誘導香蕉體內的乙烯釋放,從而加速香蕉自熟,這相當于在它的后面推了一把。乙烯的催熟過程是一種復雜的植物生理生化反應過程,不是簡單的化學作用過程,不產生任何對人體有毒害的物質。
該協會負責人特別強調,“催熟香蕉可放心食用,水果成熟過程中本身就會產生乙烯,我們聞到的水果香味其實就是其自身產生的乙烯氣體,用乙烯利催熟只是加快其成熟速度和統一度。”
關于乙烯利催熟使用標準問題,該負責人告訴筆者,我國對農作物中乙烯利的殘留標準,甚至比美國、世衛組織的標準還要高一些。目前,乙烯利的使用包裝上都有濃度要求,只要按照使用要求來做,技術相當安全,很多消費者對乙烯利不了解,所以出現了消費誤區。
荔枝“泡藥水”靠譜嗎
荔枝不易貯藏與它的結構和生長環境有一定關系。荔枝的外果皮看似可以提供防護,但實際上它的組織疏松、空隙很多,水分很容易逃逸。而且,荔枝外果皮與中果皮之間的細胞含有多酚類物質,如果碰到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也很容易發生褐變。另外,荔枝也很容易被各種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浸染不但是荔枝褐變的原因之一,而且還會造成腐爛變質。如果不對荔枝進行任何保鮮處理,很多人恐怕根本就吃不到荔枝了。
那么,荔枝保鮮究竟是怎么處理的呢?我國農業標準中規定,龍眼和荔枝采摘后都允許使用漂白粉溶液清洗,還可以用規定種類的殺菌劑浸泡處理,只要最終殺菌劑殘留量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即可。
用化學試劑浸洗荔枝可以殺滅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起到防腐保鮮的作用,有利于延長荔枝的保存時間,也方便貯藏運輸,讓大家都能吃到美味的荔枝。
現在,大眾的疑問在于用殺菌劑浸泡處理的荔枝是否安全呢?農業部規定允許使用的殺菌劑、保鮮劑包括抑霉唑、咪鮮安、特克多、噻菌靈等,他們的毒性都很低,而且用量有嚴格限制,只要合理使用、符合標準要求,它們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當然,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現在世界各國也都在尋找更加健康、安全的處理方法,比如調節貯藏環境的空氣、溫度以及生物保鮮等方法,殺菌劑的使用也受到了更多限制。不過,這些新型的保鮮方法還不夠成熟,目前荔枝保鮮依然無法完全脫離殺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