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洛陽市是河南扶貧開發重點地區和革命老區全覆蓋地區,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洛陽市有5個國家級貧困縣,1個省定貧困縣;有669個貧困村,占全市2996個行政村的22.3%;截至2014年年底,貧困人口還有37.62萬人,占洛陽市農村總人口478.16萬人的7.86%。洛陽市貧困狀況呈現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返貧概率高、扶貧開發難的特點。
近年來,洛陽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系列講話精神,站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和把洛陽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目標,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謀劃,積極構建“三位一體”扶貧格局,不斷創新機制措施,全面落實精準扶貧要求。
一、理清思路,完善機制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14次專題調研扶貧開發工作,并就扶貧開發的目標任務、措施途徑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
為落實好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2014年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在機制建設上下功夫,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頂層設計上謀劃“三位一體”的扶貧格局,形成了綜合協調的保障機制。在宏觀層面,洛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洛陽市扶貧開發考核辦法》;在綜合層面,洛陽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出臺了《洛陽市定點幫扶工作實施辦法》《洛陽市社會捐贈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在項目管理層面,積極適應扶貧項目管理體制機制轉換需求,先后修訂完善了《洛陽市扶貧開發項目管理辦法》等14個專項扶貧項目管理辦法,規范了項目管理,提高了項目管理效益,形成了扶貧機制創新框架。
二、科學規劃,落實精準扶貧要求
一是高標準完成了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2014年,按照國務院扶貧辦和河南省扶貧辦的部署要求,洛陽市制訂了實施方案和識別細則,動員幫扶干部、扶貧志愿者2400多人,識別省級貧困村669個,市級示范村106個,識別貧困戶12.97萬戶、貧困人口44.656萬人。2015年上半年,洛陽市對現有貧困人口數據進行更新、完善、標注、清除,進行預脫貧管理,為今后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科學編制了《洛陽市脫貧規劃(2015—2020年)》。從編制貧困村脫貧規劃做起,洛陽市編制了縣級脫貧規劃、扶貧搬遷規劃、特色產業規劃和項目建設規劃,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洛陽市脫貧規劃(2015—2020年)》,對今后5年的扶貧開發工作任務進行了明確,實現了扶貧開發的目標管理、量化管理,描繪了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路線圖。
三是實現了扶貧項目建設的目標管理。依據《洛陽市扶貧開發項目建設規劃(2015—2020年)》,將脫貧任務與項目建設掛鉤,按照年度財政扶貧資金五分之一的貧困村受益、四分之一的貧困群眾受益的目標,給年度脫貧任務賦予具體項目,下達了年度扶貧開發項目建設任務,使洛陽市扶貧開發工作走上了計劃管理的軌道。
四是落實了扶貧項目資金的精準管理。洛陽市十分注重扶貧項目的質量建設,建立項目建設責任制,每年對項目村村干部、項目監理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建立《扶貧項目管理臺賬》,對項目建設進度進行了督查跟蹤,實施項目管理精細化。2014年,洛陽市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3億元,完成整村推進、扶貧搬遷等專項扶貧項目583個。2015年,洛陽市計劃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5億元,安排項目600個,目前項目總體進度完成70%。
三、狠抓機制建設,深化社會扶貧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定點幫扶工作體系。洛陽市完善了市級領導包村示范制度、市直單位定點幫扶貧困村、貧困村第一書記選派制度、黨員干部包戶制度。調整安排市級領導包村46個,縣級領導包村256個,定點幫扶單位911個,安排駐村干部2957名,安排駐村第一書記59人,實現了貧困村定點幫扶的全覆蓋和重點村多重覆蓋,12.92萬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全覆蓋。
二是搭建社會化扶貧建設平臺。2015年,洛陽市成立扶貧基金會,目前隊伍不斷壯大,運轉不斷規范,作用發揮明顯,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將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歸口扶貧管理,社會扶貧的各項制度、機制逐步規范完善,為社會化扶貧的力量凝聚、人才匯集、資金籌措、規范運作提供了平臺。
三是積極實施社會化扶貧工程。實施“金果樹工程”,鼓勵和引導工商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發揮資源優勢,到貧困地區合作投資開發各類項目、興辦產業,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實現雙贏。實施“愛心圓夢工程”,鼓勵和引導工商企業、社會組織、愛心人士運用捐贈的方式,幫助貧困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項目、改善貧困家庭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愛心人士關愛扶貧、奉獻愛心的美好夢想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夢想。2014年以來,洛陽市共實施“金果樹工程”174個,簽約項目資金31.3億元;“愛心圓夢工程”212個,項目捐贈資金1.2億元。
四、開拓創新,推動扶貧工作實現新突破
一是開展綠爾蝸牛產業扶貧推廣項目。發展示范村30個,示范戶250戶,推動了貧困地區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培育洛陽扶貧產業規模,解決貧困群眾對特色養殖項目信心不足的問題。
二是建立東漢產業扶貧擔保基金項目。籌措1200萬元擔保基金,撬動金融資金6000萬元,支持20個貧困村400個貧困戶發展養鴨產業,探索新的融資模式,解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資金不足問題。
三是建立互助資金擴容工程。依托扶貧互助資金項目,在6個貧困縣建立互助資金擴容工程,籌措互助基金4400萬元,全市小額放貸規模達到2.2億元,為解決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貸款難的問題找到途徑。
四是實施整村搬遷人地掛鉤試點工程。選定1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搬遷,盤活貧困村土地資源,通過貧困村土地、林地、荒山資源綜合開發,引進工商資本走進貧困地區,增加搬遷群眾收入,提高扶貧搬遷的綜合效益。
五是啟動“互聯網+扶貧”—電商扶貧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2.5億元,采取OTO模式,在貧困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訂單生產特色農副產品,通過網絡平臺把貧困群眾的菜園子與城區的菜籃子直接連接,實現產業扶貧的市場化,項目帶動13個縣(市)區1萬戶群眾從事特色產業生產,實現3萬人脫貧。
六是開展構樹扶貧試點。為發揮好貧困山區荒山資源,推動貧困地區養殖業發展,洛陽市與河南農大合作研發,建立構樹示范基地330畝,研發中心1個,構樹苗圃培育基地100畝,計劃2016年全面推廣。
五、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扶貧資金數量少。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公益設施欠賬較多,扶貧搬遷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沒有項目資金支撐,發展產業的引導資金需求量大,雖然中省資金每年都有增加,洛陽市財政每年有1億元資金投入,但要完成年度精準脫貧目標,資金缺口比較大,部分效益好的項目安排不了。
二是個別項目建設進度慢。按照年度目標任務要求,大部分項目都能按照時間節點開展建設,個別項目由于前期論證不充分,規劃不完善,導致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尤其是扶貧搬遷項目,由于補助標準低、基礎設施投入大,基層普遍積極性不高,項目進展較慢。
三是社會扶貧工作開展難度大。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是今后扶貧工作的重點,但由于社會動員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社會參與度還不充分,對社會資金的需求大于社會資金的投入。
六、扶貧發展規劃
按照洛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9年提前脫貧的目標,超前謀劃,廣泛動員,不斷創新機制和手段,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
一是抓好扶貧機制建設,構建高效的“三位一體”扶貧格局。完善市級扶貧考核體系,做好考核辦法的宣傳推動,發揮好指揮棒作用。扎實做好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積極推進行業部門扶貧考核工作。
二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確保階段脫貧目標任務完成。積極籌措資金,合理安排項目,創新扶貧模式,加大項目督查力度,加快項目進度,保證項目質量,發揮好項目建設的綜合效益,確保完成每個節點的脫貧任務。
三是搞好改革創新,實現重點工作突破。在抓好傳統項目建設的基礎上,繼續研究探索金融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光伏扶貧等新型扶貧項目,探尋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系統手段,搞好試點,做好推廣,尋求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的增長點。
四是積極抓好社會扶貧工作。組織好新一輪定點幫扶工作,建立高效的定點幫扶體系,真正發揮好幫扶隊員作用。規范扶貧協會和扶貧基金會的運作和管理,建立穩定的社會扶貧運作機制。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廣泛募集資金,不斷提升“金果樹工程”和“愛心圓夢工程”的品牌效應,不斷掀起社會化扶貧高潮。
(作者單位:中共洛陽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