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春
商標,濃縮了企業形象、代表著商品質量、彰顯出品牌信譽,是區分商品和服務的特有標記。隨著市場經濟越來越成熟,高知名度、高美譽度的商標對企業成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河南省信陽市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推進實施商標戰略,將信陽的資源優勢、人文優勢、地域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至關重要。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實施商標戰略的重大意義
商標作為商品的固有標識,既是企業的知識產權,也是一個地區的無形資產和巨大財富。實施商標戰略,要從全局的高度認識商標品牌經濟的重要性,通過自主商標的創立、培育和壯大,唱響品牌,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一)實施商標戰略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市場價值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發展的第一目標是讓消費者認識和肯定自己的產品,這就需要一個注冊商標;第二目標是提高知名度,把產品賣上較高價格,這就需要爭創知名商標;第三目標是最大化提升利潤,體現出產品附加值,將產品經營變成品牌經營,這就需要爭創更高層次的商標。實施商標戰略,能夠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提升企業市場價值、競爭力和知名度,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二)實施商標戰略能夠切實增強經濟實力
商標不僅是一個特有標記,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起著巨大的作用。據統計,山東省海爾、青島啤酒、海信、雙星、澳柯瑪這五大馳名商標企業是該省80%財政收入的來源,有力地帶動了山東經濟發展。去年,河南信陽市通過大力實施商標戰略,大大提高了高技術產業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了500億元,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9%。同時,通過發展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促進了農產品增值,加快了農業發展,農民純收入增長12.1%。可見,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有高知名度商標企業來支撐,需要商標品牌經濟來引領。
(三)實施商標戰略能夠大幅提高地方影響力
商標代表著商品和服務的質量,代表著企業信譽和形象,也代表著一個地區的綜合影響力。例如,提到“信陽毛尖”“南灣魚”,大家就會聯想到信陽;提到“華英”“黃國”,大家就會聯想到信陽潢川。可見,一個地區擁有的馳名、著名、知名商標越多,這個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就越大,經濟就越活躍發達。要提升信陽的綜合實力,就必須增強商標品牌意識,走品牌發展之路。
二、多措并舉,實施商標戰略取得顯著成績
近年來,信陽市政府高度重視推進實施商標戰略,在商標發展機制、商標培育壯大、品牌支撐帶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總體來看,體現出以下特點: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近年來,信陽市政府始終把實施商標戰略作為重點經濟工作,從組織領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等方面打好“組合拳”。2013年,信陽市政府成立了商標戰略領導小組,出臺了《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商標戰略的意見》《信陽市商標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和《縣區商標戰略實施工作目標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方案,將商標戰略工作升格為政府工作行為,形成了“政府主導、工商牽頭、部門聯動、企業為主、社會參與、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推動了全市商標戰略實施。2014年年底,信陽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推進商標戰略實施暨馳名商標著名商標企業表彰大會,對該市榮獲2013年度中國馳名商標的15家企業分別落實50萬元、10萬元資金獎勵,有效激發了企業爭創商標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年,信陽市又組織開展了“我最喜愛的河南省著名商標(信陽企業)”評選活動,舉辦了商標知識電視大獎賽,進一步擴大商標戰略影響力,不斷推進商標戰略在全市深入實施。
(二)注冊商標總數增加、層次升級
先后建立192個商標幫扶聯系點、6個市級品牌培育基地和兩個省級品牌培育基地,深入實施“一村一品”發展策略,對企業爭創商標開展“一對一”幫扶,促進信陽市商標提質增量。信陽市擁有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標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企業不斷增加,彰顯了品牌效應。2014年,信陽市新增“新林玉露”中國馳名商標一件,新增河南省著名商標10件、信陽市知名商標22件。截至2014年年底,信陽市(不含固始)注冊商標總量達到6377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7件,河南省著名商標82件,信陽市知名商標160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件。信陽市商標品牌的影響力、帶動力日益突出,“信陽毛尖”“羚銳”“華英”“黃國”“山信”等一系列馳名、著名商標被打造為代表信陽形象的“城市名片”。其中,“信陽毛尖”的品牌價值達到了47.57億元,給企業帶來收益,也為信陽市經濟發展帶來了突出效益。
(三)商標專用權得到切實保護
近年來,信陽市以保護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食品藥品商標、涉外商標為重點,大力整治商標侵權違法行為。2014年,全市查處商標侵權案件176起,案值達1800余萬元。今年,信陽市尤其加大了對“信陽毛尖”注冊商標的保護,對淘寶、天貓2015年信陽毛尖雨前茶銷售開展線上集中排查和線下實地調查,查處多家淘寶旗艦店違法經營行為,對網絡銷售假冒“信陽毛尖”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有效打擊了假冒偽劣、商標侵權行為,為信陽市企業健康成長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正視差距,清醒認識商標發展不足之處
信陽市實施商標戰略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商標發展總體水平不夠高
縱向來看,信陽市商標總量全省排在第12位,中等偏下;2014年,信陽市商標有效注冊量新增849件,增長率10.6%,與全省18%的平均增長水平還有不小差距;信陽市擁有河南省著名商標82件,只占全省著名商標總量(2600件)的3%,2014年著名商標增長率低于全省3.8個百分點。橫向來看,在黃淮4市(周口、駐馬店、信陽、商丘)中,信陽市商標總量排列第3位,相對落后。商丘市、周口市有效注冊商標總量均達到了9000件以上,河南省著名商標量均達到了100件以上,差距明顯。與信陽相鄰的南陽市和駐馬店市,商標總量分別達到10831件、6525件,商標發展水平均在信陽市之上。
(二)商標組成分布不夠科學
在信陽市6377件有效注冊商標中,涉農商標3021件,占全市商標總量的48%,工業品商標1721件,占全市商標總量的27%,服務業商標數量1106件,占全市商標總量的17%。可見,信陽市商標的組成大部分仍然是農產品注冊商標,工業品和服務業注冊商標的總量和比重均偏低,對信陽市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的帶動促進作用還較為有限。
(三)各縣區商標發展不夠平衡
信陽各縣區商標總量中,最多的縣區達到1130件,少數縣區不到400件;2014年新增注冊商標量最多的縣區達到341件,但有部分縣區注冊量不足100件,個別縣注冊量不足50件;全市馳名商標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主要集中在5個縣區,其他縣區還是空白;2014年河南省新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3件,信陽市未注冊成功一件,全市除一個縣申報兩件外,其他縣區均沒有申報。可見,各縣區實施商標戰略的推進力度不一,商標發展不夠均衡,部分縣區商標工作滯后。
四、突出重點,形成合力,以實施商標戰略促發展
當前,加快工業跨越發展、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新興服務業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農村綜合試驗區等,為信陽市實施商標戰略提供了良好條件。信陽市應該充分把握利用這些條件,全面推進商標戰略實施,發揮“商標強企、品牌強市”的巨大作用,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一)加強政府主導、部門引導和社會倡導
政府是商標戰略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全面實施商標戰略是信陽市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也是各縣區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共同責任。各縣區政府應高度重視并切實擔起當地實施商品戰略的主導責任,加強領導,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認清本地商標工作的現狀和不足,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細化責任分解,建立考核機制,統籌推進商品戰略,確保取得實際成效。各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商標培育企業的幫助支持,做好2015年度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申報和市知名商標認定工作,促進信陽市品牌發展。信陽社會各界應形成合力,營造出實施商標戰略、唱響信陽品牌的良好氛圍,增強企業注冊商標、發展商標、保護商標的意識,爭創知名、著名、馳名商標的熱潮。
(二)增強企業主體意識、品牌意識和誠信意識
企業既是商標培育發展的主體,又是商標戰略實施的受益者。信陽各類企業應充分利用好當前全市推進實施商標戰略的大好時機,在技術創新、內部管理、市場營銷上下功夫,把商標戰略落實到生產經營全過程,貫穿到產品設計、生產包裝、售后服務等各環節,積極研發推出新商標,創出新品牌,促進產業轉型發展。大型企業應出精品、出名品,爭創全國馳名商標;中小企業應上規模、上檔次,爭創全省著名商標;個體工商戶應積極申請使用注冊商標,擴大市場占有率;特色產品,尤其是農產品,應積極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展現特產優勢。同時,企業應自覺增強文明、誠信經營意識,以誠信打造品牌,以良好信譽不斷增強企業綜合實力,為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
(三)突出工業、農業和現代服務業
信陽市應充分結合該市經濟發展實際,重點在工業、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中打造優質品牌,發揮工業“補短板”、農業“擴增量”、服務業“調結構”的重要作用。圍繞“關注工業、學習工業、研究工業、支持工業”的發展要求,全力支持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建設,培養并形成一批品牌優勢突出的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做強工業商標,推動信陽市工業集聚發展。發揮信陽市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和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優勢,積極推進“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糧食產品優勢商標和高知名度農產品品牌,引導各類涉農企業、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注冊使用商標,鼓勵和支持農副土特產品申請商標注冊,做優農業商標,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信陽市應把握建設全國現代服務業基地這一重要時機,發揮地域優勢和服務業產業優勢,重點圍繞現代物流產業、文化產業、旅游業、信息業、金融業等,做大服務商標,促進該市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四)營造寬松、便利、安全的商標發展環境
各級各部門應完善政策措施,為信陽市企業爭創商標品牌提供支持、保駕護航。對列入商標培育發展規劃的企業,在資源配置方面賦予優先權,在產品開發、項目立項、融資和財政貼息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和重點幫扶,加快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逐步擴大網上申請范圍,繼續發揮商標幫扶聯系點、商標品牌培育基地作用,方便信陽市企業注冊商標、培育名牌。繼續嚴格落實獎勵政策,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除省財政獎勵50萬元外,市財政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首次獲得河南省著名商標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企業、團體,市財政一次性獎勵10萬元,并積極推進各縣區落實資金獎勵,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加強商標保護力度,以保護信陽市馳名、著名商標專用權為重點,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傍名牌”“搭便車”等商標侵權違法行為,保證企業公平有序參與市場競爭。
實施商標戰略,唱響信陽品牌,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各地、各部門和廣大企業、商戶,應提高認識,著力落實,切實推進商標戰略深入實施,為信陽商標品牌發展壯大、支撐帶動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