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胡文雅(1990--),女,長春工業大學2014級社會工作專業碩士。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未成年人犯罪率近年來卻和全國人口犯罪率一樣保持同步上揚趨勢,并沒有顯示出降低跡象。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走向犯罪之路,社會上未成年犯罪高發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危險的、不可輕視的重大社會問題。對未成年犯罪的社區矯正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本人主要從分析成因,矯正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055-01
一、未成年犯犯罪成因簡析
(一)自身原因。根據犯罪學理論,一切犯罪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進行的,即使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但他們的犯罪行為也毫無疑問是受犯罪心理支配的。未成年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只是生理,心理上也在經歷著蛻變,隨著未成年人生理方面的發展變化,其心理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未成年人的內心,會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自己的世界,在這個獨立的世界里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及隱私,他們對自己有獨到的認知、評價及控制,簡而言之,雖然未成年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與發展自己,但是他們現階段并沒有形成健全的是非觀,這種不健全的認知在社會不良引導下便會與社會主流意識格格不入,進而偏離社會基本道德的軌道。
(二)家庭原因。青少年家庭生活氛圍決定他們的心理發展趨向,能自由表達內心想法的家庭氛圍可以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而家庭和諧氛圍的營造又離不開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關系,而現在家長忙碌對孩子缺乏管教的社會現象時有發生,一旦孩子與父母甚至其他家人無法正常的溝通,沒有正確的人生導向,很容易樹立錯誤的價值觀。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與其朝夕相伴的朋輩群體對他們的影響十分嚴重,一些青少年對兄長、朋友的處事方式產生崇拜、景仰之情,從而對他們言聽計從,繼而在錯誤的價值觀的指引下,按照他們的辦事的風格處理事情,伸出犯罪之手。由此看來,家庭未能有效溝通與及時的教育會將未成年人帶入錯誤的人生軌道,帶領青少年們樹立錯誤的價值觀。因此,青少年家庭成長環境的劣勢也會對其人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三)社會原因。未成年犯罪人在心智發展過程中由于社會化不完全導致其人格缺陷。而這種嚴重的人格缺陷則成為導致其犯罪的重要原因。模仿學習理論認為一切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和現象,都是因模仿而引起,犯罪行為也同樣是模仿而來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幾乎所有暴力行為樣式和犯罪象征符號都能從大眾傳媒中找到影子。飛速發展的大眾傳媒反而成為未成年人模仿學習的“沃土”。暴力事件成為熱點、暴力角色成為榜樣,未成年人潛移默化的被灌輸了暴力文化,造成社會化障礙,形成犯罪人格傾向,促使其形成犯罪人格。社會不良之風卷入校園,極大地沖擊并影響著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念,扭曲了未成年人的價值取向。未成年人的心理防御系統尚不完善,并沒有掌握剔除糟粕的能力。所以在這段時期里,未成年人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影響其行為。并且法制觀念淡薄是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直接誘因。整個社會的法律意識弱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極大。
二、社區矯正實現未成年犯社會化的措施
從未成年犯罪人自身角度出發,改變其認知結構,提高其情緒控制能力,糾正其對自身的錯誤認識,提升增權意識是其順利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下面將從重建未成年犯罪人認知結構、提高情緒控制能力、提升增權意識以及培養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進行分析社區矯正的矯正措施及工作重點。
(一)社區矯正對未成年犯合理認知結構的重建。未成年犯的自我認同感較低,針對這類未成年人可以通過個案研究,在社會工作師的幫助下,使未成年犯罪人正確認識到自己的消極反應,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刻板印象,澄清未成年犯罪人在童年早期從他人那里學到的不合理信念。對生活經驗的解釋錯誤的未成年犯罪人,通過不斷重復提高積極的自我暗示主動強化矯正他們歪曲的認知結構并順利支配他們失調的態度和行為。在矯正過程中要切斷以往的關系網,重新構建認知結構網,可采用如下活動例如沙盤游戲。矯正過程中應重點注意矯正對象的情緒波動,緩解其心理壓力、舒緩其低落情緒。此時可采用情緒療法,例如帶其聽舒緩輕音樂、看電影等。在其情緒暴躁時可以采取戶外運動轉移注意力,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定期帶其參與社區養老活動。
(二)社區矯正對未成年犯增權意識的提高。在社區內接受社區矯正的青少年,他們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總覺得自己曾經犯過錯誤,就應該受到懲罰,帶著這樣自卑的心理他們難以重新接受社會提供的幫助,有些青少年甚至不愿意走出家門,當權力和機會擺在眼前的時候,未成年犯不愿意去接受,這種現象往往是權利意識低下,缺乏正確的維權意識的表現,因此為了使未成年犯更加順利的重新融入社會生活,就應該增強其權利意識,讓其自覺地為自身的發展謀求福利。對此社會工作者可以開展法律講堂,發放法律讀本,排練相關節目情景再現,讓矯正對象在聽說讀寫中慢慢接受法律,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教會他們遇到特殊情境特殊事件時的處理方法,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靈活的應對難題,獨立的面對生活,有效的實施自我保護。
(三)社區矯正對未成年犯社會生活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未成年犯罪人本身具備的生活技能并不能滿足日益加速的生活節奏,一旦他們與社會脫節將很難再次融入社會,因此,社區矯正工作中還應充分關注到未成年犯罪人的再就業能力。為了提高其生活技能,社會工作者應充分發現其優點,開展就業培訓班,讓其自身具備再就業能力,同時推薦職位提供就業機會,減少社會壓力。
三、反思
總之, 社區矯正在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的初期,在其步入社會后還應給與未成年犯罪人充分的關注和肯定,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人格,完成社會化過程,預防其再度實施反社會行為,提高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社會化適應能力方面具有較為卓著的效果,但在實踐中仍存在局限性及方法不適應性。在此后實施中應注意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