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吳晨,女,1985年4月生人。畢業于陜西中醫學院,現就職于陜西中醫藥大學。
張中華,男,1965年生人,陜西省建筑材料工業學校常務副校長,高級講師。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教育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網絡技術在人們生活學習不應用的不斷深入,我國高校教育特別是網絡環境下的政治思想教育逐漸打破常規的傳統教育,由顯性的、有目的性的政治教育逐漸深入到硬隱性的思想滲透,其教育意義大大提升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無形的進化過程中漸漸深入到學生的思想當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認識。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36-01
近年來,高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發展,高校教育教學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意義上的顯性思想教育早已失去了教育的本質作用,對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也早已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而隱性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則逐漸填補了這一不足。網絡,可以說是知識的海洋,更是交流思想的平臺。通過網絡隱性的交流與互動,加深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的交流學習,逐步加深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幾乎與網絡息息相關,在信息化的時代中,高校的學生可以盡可能的通過網絡加深自己的知識內涵,在無意識的隱性教育中了解與學習。
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從概念上來講試著教育者通過隱性的思想課程以及文化傳統,實踐活動等多個方面的活動載體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這是一種相對復雜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它是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生之間展開的一種互動交流活動。中國古代教育重視道德教育,忽視了對知識文化的傳授。而現代教育在進行改革時,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由重視道德教育完全滑向了單純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像滑鐵盧一般滑到了最低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對學生道德教育滑坡的挽救。道德教育包括許多方面,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對于顯性的思想教育而言,隱性教育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需要每一位學生細心留意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從而給自己帶來思想教育。而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的革新,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影響。在高校教育中,網絡技術的大量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教師帶來了方便,更重要的是網絡技術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點
1.打破傳統理念,創新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新思維、新空間、新交流的特點。網絡技術存在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無處不在。當代的高校學生,幾乎與網絡同在,因而,網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便捷。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依賴于書本知識的照本宣科,教師的目的在于固化的傳授知識能力,枯燥而乏味,學生的反感情緒自然而生,對于學生而言,書本的思想教育猶如是將書本實體存在的知識搬移到到腦之中,然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將思想政治化的思想灌溉于腦海里,融化于思維理念之中。
2.擴大交流范圍,促進思想政治交流。網絡是交往最大化的濃縮,他的交往空間無限延長,甚至沒有上限,沒有下屆。并且網絡交往可以通過不同人對于同一種觀點的不同看法或者不同看法的相同的人的共同匯聚來交流看法。
思想政治的交流簡單而言可以看做思想上的融匯,對于政治的不同看法,需要不同的人發表不同的觀點,從而進行整合歸納。
3.提高理解能力,加深知識沉淀期。隱性的交流是人們發自內心的知識交流。因而,通過隱性的知識交流,人們會在無形當中將思想政治的知識內容固化到整體思維當中,記憶也由此不斷加深。無意識的記憶理解,延長了知識在腦海當中的沉淀期。隱性的交流,是人們通過實踐體驗與語言溝通,或者學術講解的不同方法不斷地革新認知能力,改變思維方式,因而,加強了對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如何加強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1.提高大學生網絡隱性教育的自我認識。當代大學生運用網絡的機會越來越多,因而善于運用網絡教育,汲取思想政治方面的有力思想內容,選擇積極向上的思想方式了解政治的相關知識,提高自我的知識廣度與思想深度,是當代大學生合理運用網絡環境,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方案。
除與當代網絡換斤重的高校生應當學會科學合理的應用網絡,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加強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解認識。
2.擴大學生網絡隱性教育的活動參與度。作為網絡環境下的高校生,網絡是我們學習最為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微博網絡等各方面的活動平臺都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太多的便利條件,因而,不斷加強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思想互動,是學校開展網絡隱性教育的最佳途徑,也是普及加深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3.促進同學間的良性網絡互動。網絡,一直以來就被人們看做是一把雙刃劍。同樣的,在網絡環境下的政治思想教育,如果過于開放交流環境,也會造成比必要的思想污穢的影響,對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形成也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在網絡環境下的思想交流需要的是一個良性、健康的輿論環境,積極有益的政治思想,會不斷地凈化思想心靈,促進人們思想交流的和諧。
總結: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脫離于顯性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而是在新時代下,隨著網絡教育的不斷引進,隱性與顯性的思想教育不斷融合,共同促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形成。隱性的思想教育相比較而言,有著化有形為無形的神奇魔力,將本來形態化的本面教學融入到無形的時間交流交往中,使人更加容易讓人接受,而且它隱性的教育形式如涓涓溪流版映照在人的思想中,影響至深,作用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