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可以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彌漫著喜悅、興趣、困惑、成功等情感體驗,能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60-01
實施學科信息化教學,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一種趨勢。將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媒體教學軟件集聲、光、動畫為一體,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眼、耳、手、腦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信息技術能夠提供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充分的交互性能夠創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能夠提供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新課標》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去開展觀察、操作、猜想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小明和小鵬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小明對小鵬說,“我們賽跑吧,你圍著右邊的這塊草地跑,我圍著左邊這塊草地跑,看準先跑完一圈,好不好?”小鵬說,“那不公平,你跑得路程短,我跑得路程長。”小明說,“不對,我們跑的路一樣長啊。”小鵬不相信,于是兩位好朋友吵了起來。到底誰說的對呢?你能跟他們評評理嗎?(利用多媒體選用不同的顏色展示出小明的路線圖和小鵬的路線圖)
這樣,上課伊始,就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進入愉快的情緒狀態中,為下面的教學營造了一個最佳得背景。
活潑靈動的小兔子,悅耳的小動物聲音,充滿智慧的爭論,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用視頻動畫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熱情高漲,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的基本道理。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從事自己的活動,甚至能克服種種障礙,完成學習任務。作為教師只有認真去研究,敏銳地捕捉,就會擁有多種激發學習興趣的手段和方法。當然,信息技術在此可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其獨特的優勢,實現對情境的創設,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人人參與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有趣的搭配》中,教師通過播放一段生活場景視頻片段讓學生體會在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從而機智地尋找出了學生興趣的誘發點。通過運用多媒體,巧導激趣,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興趣盎然,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扎實,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啟發引導,輔助學生自主探究
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啟發引導,可以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主動發現和主動建構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后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么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信息技術在情境創設中的幾個策略
1.知識點切入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可切入的知識點甚多,教師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識點,圍繞知識點的揭示、闡述、展開、歸納、總結等環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媒體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2.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策略。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力求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氛圍,充分讓學生動眼、動耳、動腦、動手、動口,并通過動手操作電腦,邊想、邊做、邊練來感知事物、領悟概念、掌握原理。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3.思維訓練核心策略。通過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的熱情,幫助教師加強對學生思維的一般品質(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廣闊性)的訓練,幫助對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如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逆向性等進行有效的培養。
4.感驅動策略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提供的情感驅動功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意志力、記憶力。
5、模擬教學策略。運用模擬教學課件,或者計算機外接傳感器來演示某些實驗現象,向學生展示教學實踐的過程和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并模擬動態的變化過程,通過模擬實踐使學生盡快把握實踐要領和具體操作方法,并通過學生的模擬操作,盡快掌握操作要領。用計算機輔助練習的方式呈現練習內容,通過即時的反饋、強化,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的效率。
6.自主探究學習策略。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信息技術創設情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情境創設之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