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見民
廣東省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綜合科,廣東海豐 516400
美羅培南治療細菌性腦膜炎療效觀察
劉見民
廣東省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綜合科,廣東海豐 516400
目的 觀察美羅培南治療細菌性腦膜炎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確診為細菌性腦膜炎的成人患者56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8例,對照組用頭孢曲松鈉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美羅培南靜脈滴注治療,對比兩組療效。 結果 觀察組治療1周總有效率為67.9%、2周為9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1.4%、53.6%(P<0.01);觀察組細菌清除率(92.9%)顯著高于對照組(67.2%)(P<0.01)。 結論 早期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使用美羅培南治療方案能有助于提高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效果。
美羅培南;細菌性腦膜炎;細菌清除;藥敏試驗
細菌性腦膜炎是成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其診斷手段主要以腦脊液細菌培養為主,但早期鑒別診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對于早期合理制定用藥方案造成了難度。美羅培南是新型的一種抗菌類藥物,屬于非腸道給藥半合成的碳青霉烯類藥物,其具有抗菌活性強,抗菌譜廣,安全性較好等特點[1],本研究對美羅培南治療細菌性腦膜炎的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研究探討,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經腦脊液細菌培養確診為細菌性腦膜炎的成人患者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齡17~40歲,平均(29.1±6.2)歲,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頭痛、發熱、煩躁不安、嗜睡,另發生驚厥18例,昏迷3例,均排除顱腦外科手術史,接受過抗生素治療史及心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均無β-內酰胺類抗生素禁忌癥,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2g頭孢曲松鈉(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44570)溶于100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連續滴注30min,每隔12h滴注1次,2周為1個療程。
觀察組:先用頭孢曲松鈉靜脈滴注治療2~3d,用法用量同上,待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后,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立即開始使用2g美羅培南(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H20093465)溶于100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連續滴注30min,每隔8h滴注1次,2周為1個療程。
兩組患者均注意觀察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治療期間不再使用其他抗菌類藥物。

表1 兩組細菌清除率比較(株)
1.3 評價標準
1.3.1 療效標準 參考國家衛生部發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進行療效評價[2],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退,血常規、腦脊液鏡檢、腦脊液細菌培養、快速病原菌檢測試驗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退,上述四項實驗室指標檢查結果至少3項或以上達到正常標準;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上述四項實驗室指標尚未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上述四項實驗室指標均為異常??傆行?痊愈率+顯效率。
1.3.2 細菌學療效評價標準 參考國家衛生部發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關于細菌學療效的評定方法。完全清除:治療1個療程后,腦脊液細菌培養未見致病菌生長;部分清除:治療1個療程后,腦脊液細菌培養可見≥2種原致病菌中≧1種已清除;未清除:治療1個療程后,腦脊液細菌培養仍可見原致病菌;替換:治療1個療程后,腦脊液細菌培養未見原致病菌,但可見新的致病菌,患者無感染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暫不需治療;再感染:治療1個療程后,腦脊液細菌培養未見原致病菌,但可見新的致病菌,患者出現感染的臨床癥狀及體征,需要對癥治療。清除率=完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并行x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及細菌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1周總有效率為67.9%(19/28)、2周為92.9%(26/2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1.4%(6/28)、53.6%(15/28),觀察組治療1周、2周時療效均顯著優于對照組(x2=12.25,11.04,P<0.01)。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組細菌學培養細菌清除率92.9%顯著高于對照組67.2%(P<0.01)。見表1。
觀察組分離出菌體56株,原菌屬分別為假單胞菌屬2株,克雷伯桿菌屬3株,腸桿菌屬2株,鮑曼不動桿菌屬8株,葡萄球菌屬16株,鏈球菌屬5株,腸球菌屬5株,莫枸櫞酸桿菌屬1株,流感嗜血桿菌屬7株,產堿桿菌屬4株,放線菌屬1株,其他G-桿菌2株,治療后未清除4株,分別是流感嗜血桿菌屬4株,無新感染菌屬;對照組分離出菌體58株,原菌屬分別為假單胞菌屬3株,克雷伯桿菌屬3株,腸桿菌屬1株,鮑曼不動桿菌屬7株,葡萄球菌屬17株,鏈球菌屬6株,腸球菌屬5株,莫枸櫞酸桿菌屬2株,流感嗜血桿菌屬8株,產堿桿菌屬3株,放線菌屬1株,其他G-桿菌2株,治療后未清除12株,分別是流感嗜血桿菌屬8株(原菌屬中未清除),鏈球菌屬4株(原菌屬中未清除);替換3株,分別是彎曲桿菌屬1株(新菌屬替換無臨床癥狀,暫不治療),梭狀芽胞桿菌屬2株(新菌屬替換無臨床癥狀,暫不治療);再感染7株,分別是嗜血桿菌屬1株(感染新菌屬后需治療),擬桿菌屬2株(感染新菌屬后需治療),溶血不動桿菌屬4株(感染新菌屬后需治療)。
2.2 治療安全性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共出現3例不良反應,均為輕度局部皮疹;對照組共出現4例不良反應,2例輕度局部皮疹,2例輕度腹瀉,兩組均無需特殊處理,可通過調整劑量緩解癥狀,無脫落病例,兩組不良反應率無明顯差異(x2=0.00,P>0.05)。
成人細菌性腦膜炎以其起病急、病死率高及預后不良的特點,引起臨床普遍關注,早期診斷早期合理治療是此疾病改善預后的關鍵。主要的致病菌目前檢出多見為肺炎雙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桿菌等,常規對于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一般早期積極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但近年來,臨床實踐表明[3],葡萄球菌屬對青霉素、克林霉素、紅霉素均有較高的耐藥性,達70%以上,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類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左右,對這類耐藥的患者,多需要改用第3代頭孢菌素,但多數革蘭陰性桿菌多青霉素類抗生素有較高的耐藥性,多數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而常見的成人細菌性腦膜炎的致病菌屬,如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往往病死率及后遺癥發生率較高,因此,對早期診斷和盡早地選用合適治療方案要求很高,以盡可能地改善預后[4-5]。
本研究中針對成人細菌性腦膜炎的此特點,建議盡快進行細菌培養以確診并進行藥敏試驗,在藥敏試驗未出來前,先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鈉進行早期治療,在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后,選用近年來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抗感染藥物: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美羅培南,其抗菌范圍很廣,含括革蘭陰性、陽性需氧菌,厭氧菌等,崔洪泉等[6-8]報道中做出統計,給藥1g美羅培南的2、3、5min后,其血藥濃度峰值可達110、91、94μg/mL,可見美羅培南作為一種超光譜的β-內酰胺酶(ESBLs)藥性穩定的抗菌藥物,經靜脈滴注后,起效快,能迅速達到穩定的血藥峰值,發揮出理想的抗感染效果。本研究中也統計發現,采用美羅培南組的患者治療1周時,其療效已顯著高于常規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的治療效果,治療2周時,基本療效總有效率達90%以上,能迅速控制感染;另外,在細菌清除率方面,其優勢突出,尤其在對青霉素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高的菌屬均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不容易產生新感染菌屬,本研究中美羅培南的治療療程結束后,細菌清除率達92.9%,且無再感染菌株檢出。席加水等[9-10]研究中指出,美羅培南能起到迅速、穩定的抗菌效果,主要是由于它可以穿透大多數革蘭陰性、陽性需氧菌,厭氧菌的細胞壁,直接以靶點-青霉素結合蛋白,對細菌細胞壁合成作用進行抑制;另外,其主要分布在細胞外液起作用,經腎小球濾過,因此其安全性較高,對重要臟器多無造成損害,較少出現過敏反應,本研究中也統計,治療過程中僅有3例出現輕微皮疹,不影響正常治療。
綜上所述,早期根據藥敏試驗合理制定治療方案能有助于提高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效果,其中美羅培南是有效的細菌性腦膜炎抗菌治療藥物,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Mace SM,Faap F.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J].Am,2008,38:281-317.
[2] 唐宇鳳,段勁峰,馮由軍,等.成人不典型細菌性腦膜炎16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3,10(2):111-113.
[3] 于亮,王梅,姜梅杰,等.藥物對美羅培南抑制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的影響[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2,6(6):91-93.
[4] 謝永強,鄧秋連,虢艷,等.兒童細菌性腦膜炎病原學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1):1037-1039.
[5] 王進,肖永紅.2008年Mohnarin腦脊液分離菌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6):2405-2408.
[6] 崔洪泉,趙運立,王繼美,等.美羅培南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2,6(4):69-71.
[7] 徐建銘,賈坤茹,胡龍華.美羅培南對革蘭陰性桿菌體外抗菌活性的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0):2769-2771.
[8] 段亞卿,王維德,任吉民.國內城市醫院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用藥情況[J].上海醫藥雜志,2009,30(8):370-372.
[9] 席加水,馬燕,聶翠.美羅培南治療新生兒重癥細菌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山東醫藥,2011,51(51):35-36.
[10] 謝本樹.新型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美羅培南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1,22(5):456-459.
An 0bservat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LIU Jianmin
Department of General,Pengpai Memorial Hospital of Haifeng County,Haifeng 5164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meropenem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Methods 56 adult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0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with 2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drip of ceftriaxone sodium,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drip of meropenem based on ceftriaxone sodium. 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for one week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7.9%, and 92.9% for two week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21.4% and 53.6% respectively (P<0.01); bacteria eliminating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9%,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67.2%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A proper use of meropenem treat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e test in early stages helps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Meropenem;Bacterial meningitis;Bacterial elimination;Drug sensitive test
R515.6
B
2095-0616(2014)06-101-03
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