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平
【關鍵詞】 切入點;共同點;閃光點;滲透性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7—0033—01
教師與學生談心是學校開展思想工作的一種有效方式和手段,多與學生交流,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友誼,產生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與學生談心要取得理想效果,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一、選準切入點,把握主導性
班主任和學生談心要捕捉談心的時機,把握談心的火候,談心將事半功倍。一般情況下,當學生知錯認錯,試圖改變,需要幫助時;當犯了錯誤,已經自責,需要諒解時;當驟遭不幸,悲痛萬分,需要安慰時;當內心抑郁,愁緒滿懷,需要排遣時;當取得成績,滿心歡喜,需要認同時;當遇到麻煩,一籌莫展,需要指點時,都是與學生談心的最佳時機。過早,時機不成熟;過遲,時過境遷或事態已擴大,于事無補,悔之晚矣。所以找準談話切入點能更容易把握學生的心理,拉近彼此的距離,使談話有針對性。
二、尋找共同點,增強互動性
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找學生談心,不能心血來潮,隨心所欲,毫無準備。要了解談心的學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教師和學生談心前要認真做好調研工作,要對談心學生的思想、心理、問題的原因以及社會、家庭、學習生活環境等作全面了解,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理,制訂談心方案,選擇最好的談心方法。
其次要有平等交流的民主意識。教師與學生談心一定不能擺出師長的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要一視同仁。要多與學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這樣往往會發現,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況也不同,認識問題的方法和出發點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就截然不同。因此,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同學生交心結友,才能真正了解其內心的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受到啟迪,得到教育。
再次要真心實意地對待學生。“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教師要真心實意地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唐代詩人白居易說過“動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熾熱的感情,真心的愛,才能與學生在思想上產生交流,心理上得到溝通,心靈上產生共鳴,學生才能敞開心扉,將內心坦露無遺。在談心過程中,如果教師略有 厭惡的情緒,甚至眉頭一皺,一點走神,學生都會敏銳地覺察到,就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被輕視和愚弄的憤怒,就會引起師生間的對立情緒,影響談心效果。
四要尊重愛護學生。教師和學生談心時,態度要和藹,給學生以親切感、實在感,要傾聽學生的訴說,讓學生把心中的體驗、感受、困惑、疙瘩、怒氣、憂愁盡情地傾訴出來;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話語,要與人為善,正面引導,鼓勵幫助;不要高聲訓斥,諷刺挖苦,臉色難看。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這樣學生才會與你交心。教師要從學習和生活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學生、去關心學生,與學生真心實意地交流。教師必須以寬厚的師愛贏得學生的信賴,以深沉的師愛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高尚的師愛喚醒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只有這樣,師生的心才會貼近、融洽,談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擦亮“閃光點”,富于教育性。
第一,要積極評價學生以往的學習。多講成績、優點,慎提問題、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善于從學生平常的學習表現中發現其過人之處,加以歸納總結、提煉升華,使之感受到教師的信任和關懷。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就“全盤否定”,使他們對自己喪失信心。
第二,要深刻分析“閃光點”的價值、意義。對學生的優點、以往的學習情況不僅要肯定褒揚,而且要詳加分析。既要客觀中肯,又不妨略施“藝術加工”,搞一點“理性夸張”照亮“陰暗面”。對學生的缺點、不足,教師不能一味地消極回避,否則談心的目的就南轅北轍了。在做了一番必要而充分的鋪墊以后,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勇于解剖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珍惜成績優點,汲取經驗,鼓舞斗志,正視問題缺點,明辯是非,揚長避短。
四、融會“基本點”,注重滲透性
“基本點”,即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問題所持的基本態度、立場和觀點。教師既要注意談心的策略和技巧,又要對自己所談內容的“基本點”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一是分散。或者化整為零,星星點點,和風細雨;或者循序漸進,耐心勸導,引人入勝;或者層層鋪墊。二是包裝。給批評這劑“苦口良藥”包上沁人心脾的“糖衣”。三是變型。把對學生的提醒、勸戒、建議、批評變型為瑣細無忌的家常話、發人深省的比喻、誠心的贊美和對“第三方”真誠善意的評說以及對自己“過失”的悔改之意等。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