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是與金錢打交道的經營風險的企業,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為提高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各家商業銀行不斷創新業務管理和風險管理手段。本文就如何加強信貸組合管理、切實防范信用風險作些淺析。
一、商業銀行加強信貸組合管理勢在必行
(一)加強信貸組合管理是有效應對市場各類風險挑戰,控制不良貸款新增的需要。金融危機以來,光伏、鋼鐵、造船等“兩高一剩”行業受沖擊和影響明顯,這些行業企業開工不足、銷售利潤下降,行業風險不斷增加,大額授信及集團客戶風險有所放大。社會上高成本融資和擔保鏈斷裂風險未有效化解,風險隨時暴露,銀行等其它債權人將受到波及。
高成本融資穩定性差,企業負擔重,如企業不能及時改善自身現金流,極易引發資金鏈斷裂。在經濟下行周期中正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迫切需要通過深入推進信貸組合管理來有效應對上述一系列風險挑戰。
(二)信貸組合管理是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不斷夯實信貸業務內涵式增長、可持續發展基礎的需要。根據十八大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在今年貨幣供應量下調的背景下,如何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為實體經濟服務,同時防止債務風險,對我們提出了較大挑戰。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信貸政策應該以國家的產業政策為前提導向,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適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多向實體經濟,例如小微、三農、高科技這些實體經濟來傾斜。切實擔負起國有大型銀行應負的社會責任。
(三)加強信貸組合管理是降低經濟資本占用,提高盈利水平和經營效益的需要。通過信貸有機組合,有利于降低全口徑信用的經濟資本占用,提高經濟回報率。利用經濟資本管理可以精確計量各業務條線和產品的風險與所需資本,并根據風險調整后的績效評估對經濟資本的分配進行動態調整,保證資本的最優配置,提高經營效益。
(四)信貸組合管理是適應監管新要求、挖掘增長新潛力、謀求發展新突破的必然要求。隨著《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資本約束機制將進一步強化。此外,對小微企業及縣域三農貸款增速高于貸款平均增速的監管要求更是與農行信貸組合管理密切相關。外部監管環境的變化使我們依靠高資本消耗的信貸資產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深化信貸組合管理,已成為適應監管新要求、挖掘增長新潛力、謀求發展新突破的必然要求。
二、加強售貸組合管理,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的路徑
(一)深植信貸組合管理理念,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基層經營行、一線網點對資本約束、價值創造、組合管理等信貸業務內涵式增長理念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發展方式轉變進程較為緩慢,價值創造能力有待提升。與同業、系統內先進行以及國外銀行橫向比較,農行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要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將信貸組合管理的理念滲透至每一位員工心中,促進銀行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和提升。引導大家自覺加強信貸組合管理,提高經濟資本回報水平。
(二)細分市場抓客戶建設,夯實信貸業務發展的基礎。以年度組合計劃為導向開展客戶營銷,積極支持各類優質客戶,重點營銷龍頭企業、納稅大戶、重點客戶,強化高信用等級信貸客戶的營銷,順應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2013年,總行大幅降低了簡式貸及小微企業經濟資本占用,在信用等級、擔保、期限一致的情況下,小微企業比大中型企業經濟資本占用更低。因此,積極穩妥發展高等級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有利于信貸組合優化。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優選行業、項目和客戶,積極推進農村產業金融“千百工程”,加大對重點行業投放力度,推動實施縣域藍海戰略,落實外部監管要求,完善信貸計劃等資源整合,合理配置資源。
(三)優化資產組合,切實降低經濟資本占用。優先投放高等級法人客戶貸款,新發放法人客戶貸款原則上信用等級要在AA-級以上。切實加大個貸結構優化力度。在綜合評價成本收益的基礎上,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優先保證高利率個人住房貸款計劃配置,積極發展個人商用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房抵貸等高質量非住房個貸業務,適度提升非住房個貸增量占比。外幣貸款優先投放低風險貿易融資業務或出口、賣方端基礎貿易融資業務。農行外幣貸款主要用于貿易融資業務,整體經濟資本占用較低,在繼續推動一般流動資金貸款向真實規范的貿易融資業務轉化的同時,積極發展資本占用少、風險緩釋手段更為充足的信用證項下打包放款、出口押匯、出口信保項下融資、訂單融資跟單托收或匯款、出口商品融資、出口單據質押貸款等出口、賣方端基礎貿易融資以及低風險貿易融資業務,優化存量貿易融資業務產品結構。
(四)完善擔保方式管理,提高第二還款來源。從嚴控制企業關聯擔保、擔保圈和集團企業保證擔保,優先選擇有升值潛力的房地產抵押、有政府背景且規范的擔保公司和大型優質企業進行保證擔保,對貸款額度大的,選擇組合保證擔保,以分散風險,提高化解能力。對存量擔保貸款,對保證人實力較弱或已弱化的及時追加其他擔保措施。對或有負債較大、已無法提供其他可保證擔保資源且經營持續虧損的企業,要謹慎支持、適時退出。對已形成潛在風險企業,要依法加大退出力度,牢固樹立依法保障合法權益的觀念,加強對保證人和抵押物的執行力度,嚴肅擔保責任,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要及時追索保證人和處置抵押物,維護本行貸款安全。通過加強擔保管理,有效提升風險緩釋程度,降低經濟資本占用。
(五)加強貸款期限管理,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綜合考慮宏觀政策調整、企業經營周期等外部因素及農行信貸風險管理、經濟資本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需要,合理制定貸款期限管理政策,適度控制中長期貸款的發展,對項目貸款要根據調查評估的借款償還期確定還款期限,對信用等級不高、期限過長的項目貸款要從嚴準入,對存量整貸整還的中長期貸款要在合規操作的前提下與客戶協商簽訂分期還款補充協議,盡可能縮短單筆還款的期限。同時,根據內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動態調整期限政策,保持與同業基本接近的貸款期限結構。
(六)發展銀團貸款和資產轉讓等創新型業務,分散信用風險。銀團貸款是分散信用風險的重要工具,對合作銀行而言,有利于促進銀行間關系從簡單的競爭走向競合,防止相互壓價競爭或降低融資條件搶挖客戶,防范信貸風險,改善金融秩序,增強信貸風險防控的主動性和靈活性。而信貸資產轉讓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創新,作為資產負債管理工具、融資工具和風險管理工具,它有助于解決銀行在資本充足率及資本收益率之間的“兩難選擇”,解決銀行負債和資產在利率和期限結構上的非對稱矛盾,尤其是不良資產的轉讓對于化解資產長期沉淀而形成的期限結構矛盾的功效更為突出,有助于減少貸款集中,調整貸款結構,增加盈利渠道。
(七)優化考核指標,建立完善的績效考評體系。將信貸組合管理指標納入全行綜合業務發展考評,加大對組合計劃、限額管理和信貸主動退出的考核力度,總行已建立了以風險調整后經濟資本回報率(RAROC)為核心的信貸資產組合管理模型,我們要加大模型應用力度,利用測算工具實現對各細分維度相對價值和風險收益的精確計量,充分體現經營目標和績效考核的內在統一,促使各級行自覺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風險,在審慎經營的前提下拓展業務、創造利潤,定期對全行信貸資產進行組合分析,動態調整優化信貸組合管理目標,實現風險調整后的資本收益率最大化,從而實現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的經營目標。
(文/李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