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今年夏天全國有多處地方出現產婦“捂月子”中暑事件,上海奉賢區一產婦甚至中暑身亡。編者認為,產婦“捂月子”被熱死事件雖屬極端個案,卻讓人深為擔憂。因為當今還是有不少坐月子的陋習在日常生活中被人提起,很多人總認為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不管有沒有科學依據,信了總是沒壞處。2015年《農村百事通》雜志第7期就刊登過產婦應該科學坐月子的文章,旨在希望準媽媽們能摒棄陋習,科學生活。產婦“捂月子”中暑事件的出現說明長期堅持醫學知識的普及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
事件回放:
上海有一名產婦家住上海奉賢區,其家人認為產婦應該“捂月子”。產婦遵循家人意見,在不開空調的房間內休息,并蓋著棉被。2015年8月3日,產婦在家出現中暑現象后被送到奉賢區中心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留下出生沒幾天的孩子。
然而這樣的悲劇遠不止一例……
2015年春節期間,上海一名產婦因為在坐月子期間堅決不活動身體,導致因肺動脈血栓而死亡。
2014年5月底,南京鼓樓醫院急診中心收治了一名入夏以來首例熱射病患者。患者是產后3個月了仍在坐月子的產婦張梅。作為39歲的高齡產婦,張梅被無數“過來人”告誡一定不能受風寒、不能洗頭、不能出門……否則落下了病根就麻煩了。所以張梅自生產后一直處于“坐月子”的狀態。張梅“捂月子”,開始出現頭痛、嘔吐的癥狀,家人以為是普通的感冒,囑咐她多喝水、多睡覺,捂著被子發發汗,但張梅的癥狀越發嚴重,最后暈倒在地。家人連夜叫救護車把她送到了鼓樓醫院急診。張梅被診斷為患了重癥中暑,即熱射病。入院時,張梅已經休克、血壓不穩并伴有多器官衰竭,急診科立即組織緊急搶救。由于熱射病兇險,致死率極高,張梅隨后被轉入ICU得以繼續搶救。
針對以上事件,我們來看看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張蘊醫生的告誡:
產婦是絕對不能捂的,因產婦產后身體較虛弱、易出汗,如果室內太熱,反而會影響產婦的情緒和胃口,對產后恢復更不利。同時,如果產婦體內余熱不能及時散發,就會引起產婦患上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即中暑,表現為高熱、循環系統衰竭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
坐月子是女性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身體都很虛弱,抵抗力也較低,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而致病,應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所以生月子期間的保健對于產婦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不可否認,很多民間傳統的坐月子習俗有其可取之處,例如注重居室的溫度和濕度,注意保暖,加強營養和多休息等等,這無疑對產后恢復非常有利。然而傳統習俗也同樣存在許多陋習,比如 “產后不可見風”“產后不能洗澡” “產后不能刷牙”“產后不可早下床” “產后不需要早喂奶”等,極大地損害了產婦的健康。產婦滿身痱子,嬰兒滿頭濕疹,產褥感染,牙齒腐蝕損壞,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及患上盆腔炎、下肢靜脈血栓等,嚴重影響了產婦產褥期身體的恢復。
坐月子陋習明顯違背醫學和科學常識,我們應該學習科學的坐月子方式:
一是室內清潔的環境和清新的空氣,無論對產婦還是新生寶寶都至關重要。房間的通風、充分的光照是十分必要的,母嬰只要不置身于對流風中、避免直接吹風、通風時注意保暖是不會“受風寒”的。二是產后由于新陳代謝極為旺盛,產婦常常會出很多汗,濕透內衣。加之溢乳和會陰部惡露的污染,長期不洗澡必然會全身都是污垢,細菌等病原體很容易通過各種途徑繁殖入侵,導致產褥感染。因此,產婦比任何人更需要清潔身體,勤換內衣。三是產后必須正常漱口刷牙。只要用溫水漱口、牙刷質地不要太硬,是不會損傷牙齒的。四是產后早下地活動可促進子宮收縮,有利于惡露排出,還可以促進腸蠕動和盆腔、肢體肌肉收縮力的恢復,順產產婦于產后6小時就可以下地排尿,24小時后就可以坐起哺乳和下地進行洗漱等活動。五是喂奶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最好孩子一出生就讓其吸吮乳頭,可以刺激乳頭促使乳腺盡早分泌足量的乳汁。
民間坐月子的陋習,其實都有它產生的土壤,人們之所以會相信,多數是源于對醫學知識的不了解或誤解。這就需要大家不斷地努力,對習俗去偽存真,摒棄坐月子陋習,關愛母嬰健康,以避免產婦“捂月子”對身體產生傷害。
(上海 ? 尹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