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幾乎天天有飯局,最近身體不適,到醫院一檢查: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痛風……整個人幾乎都“報廢了”,醫生下了死命令:堅決不許再喝酒,吃飯只能吃七分飽,盡量別吃肉,只吃青菜。朋友也洗心革面,在朋友圈發出聲明:從此拒絕一切酒局,安心在家吃蘿卜白菜。
有句老話說,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數的,吃夠量了,人也該“走”了。梁代醫學家陶弘景在《養生延年錄》中就指出:“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壽;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笨吹搅税?,“吃貨”們吃的時候大快朵頤,吃完之后卻可能“好心塞”,肥胖、疾病統統找上門來,整不好還會導致“英年早逝”。
美國曾有項實驗,讓老鼠每天減少30%的食量,結果壽命延長了30%。之后,澳大利亞專家的研究進一步得出結論: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饑餓,其壽命將增長20%—30%。從這個角度來說,壽命是自己從嘴里省出來的。
對已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少食”更是一項必須遵守的紀律。曾經有位營養師給我們寫過一篇稿子,文章中,他提到了一件令他十分痛悔的事:老爸有冠心病,平時挺注意飲食的,吃飯一般只吃七八分飽??墒怯幸惶?,老媽包了老爸最愛吃的包子,老爸一高興,就多吃了兩個,結果飯后不久就感覺心臟不適,最后竟然因心肌梗塞離開了人世!這位營養師痛定思痛,忠告冠心病患者說“人飽食時,全身血液較多地集中在胃腸道,會使冠狀動脈供血更加不足,從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這一點冠心病人一定要切記,切記!”
我們從小就常聽說“病從口入”這句話,那時的理解只是吃飯時要講衛生,要吃新鮮食材而已,現在想來,這句話更深刻的含義卻是——大多數的疾病,尤其是富貴病都是因“吃得不對”而引起的,所以,要更好地預防、治療疾病,必須要倡導有節制的飲食!
所謂“飲食有節”,其實有兩重含義,一是在量上要節制,七八分飽;二是在口味上要節制,“重口味”往往害死人。《菜根譚》里講:如果能把菜根吃出味道來,這叫淡而不淡。說明你的脾氣足,能知五味。
反觀現代人,很少能忍受得了粗茶淡飯,更多的人偏愛的都是膏粱厚味,辛辣刺激,時間一長,味覺差了,后天之本的脾胃傷了,于是各種“現代病”、“富貴病”便接踵而來,這時你再有顆“吃貨的心”,恐怕身體也不堪重負了。
所以,暫時松開你伸向無限美食和美酒的“魔爪”吧,人活著不是為了一夕饕餮的,有節制的品嘗美味,你將擁有更悠長的歲月去擁抱更綿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