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發現,荊門的新型社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農業專業合作社遍地開花,鄉鎮工業園區星羅棋布。村民在家門口工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火如荼……
“如今,農業專業合作社一呼百應,一些村支書的威望甚至不及合作社理事長。而快速成長起來的鄉鎮工業園區和農村小微企業,既沒有黨的組織,更談不上健全的組織生活。”荊門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買繪宇坦言,如何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群眾自治組織中的核心作用,是擺在黨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為此,荊門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創新黨的組織設置形式,積極探索“四化一型”,即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區域一體化、城鄉信息化黨建實踐,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在“結合處”“發展處”“空白處”,打造服務型黨組織,用實踐解答了這一課題。
以農村新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鎮化
近兩年來,城市周邊“村改居”社區、集鎮社區、新建還遷社區等各類新型社區大量涌現。為讓居民先“樂業”后“安居”,荊門新社區黨組織主動與臨近工業園區企業聯系,開展職業技術定向培訓,為居民轉移就業架橋鋪路。
走進沙洋縣棗林村,5000平米的超大休閑廣場分別劃分成了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活動區域,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廣場中央迎風飄揚。從廣場往遠處看,左右兩邊是分列整齊的5層小高樓,還有幾棟樓房正在建設當中。
“大娘,您買菜回來了?”“反正閑著沒事,只當出來買菜散步。”村干部正在跟一位手提菜籃的老人唐永梅寒暄。
“老人的孫子死于一場意外,如今兒子兒媳不再外出打工,在附近的秦江紙板廠當操作工,夫妻倆人一個月可以拿到5000元工資。”村干部介紹,唐永梅老人家住5樓,老人剛開始很不習慣,但一想到兒子兒媳能在跟前盡孝,她也就打消了住回平房的念頭。
棗林村屬于新建還遷社區,距離沙洋濱江開發區只有幾分鐘的路程。為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村黨支部積極組織村民參加餐飲、家政、叉車等技能培訓,引導17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聽說村民王永軍夫婦每天無須朝九晚五,只需將廠里的電子零部件拿回家組裝,“兼職”就能月入3000元。記者專程跑到他家一看究竟。“騰村遷地以后,我們沒了土地,村里組織我們學技術,還介紹到附近廠里上班。”王永軍說,他的腿骨折后不能干重活,妻子患有類風濕,兩人都擔心應聘沒單位要,沒想到能把訂單拿回家做。
以產業為紐帶的城鄉一體化
“荊門共有專業合作社1598個,但真正建立了黨組織的只有256個。”買繪宇說,農業合作社大量涌現,對新形勢下農村黨建提出了挑戰。
為破解難題,荊門市委組織部提出了“雙進五聯”工程,即村黨組織班子成員與農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實行組織聯網、黨員聯動、陣地聯建、發展聯姻、服務聯手。
京山縣盛老漢農場是唯一的國家級野生烏龜原種場。1998年,創始人盛常斌承包租賃了錢場鎮吳嶺村的拋荒地600多畝,開始了養殖野生烏龜的艱苦創業。吳嶺村,一個原本不起眼的小村,因為“盛老漢”這一品牌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的領導專家。吳嶺村村民,也搭乘烏龜養殖的快車道,過上了發家致富的幸福生活。
“黨員示范崗——譚風喜,職責:龜苗孵化,承諾:盡職盡責,做好表率”、“黨員責任區——付德祖,職責:原種保護……”在盛老漢農場種龜養殖區,記者不禁在一塊塊紅色牌匾前駐足停留。牌匾A4紙張大小,上面印有“黨員示范區”“黨員責任崗”字樣以及責任人的照片。一家烏龜養殖場何以有這么高的政治覺悟?
秘訣就是“村企共建,雙方進入,交叉任職”。吳嶺村黨支部書記王張雄介紹,一方面,村里的財經委員進入合作社,負責指導農場開展發展黨員、黨員教育、黨員評議等活動;另一方面,農場生產主管潘衛東則擔任我們村的第一書記。”
在龜種繁殖區,我們見到了村“第一書記”潘衛東,村干部都習慣稱他為“發展顧問”。
潘衛東說,農場未來將建設全國最大的稻龜鱉魚蝦蛙生態養殖基地,今年流轉農戶土地近5千畝,村“兩委”干部在協調村民矛盾糾紛中做了很多工作。潘衛東笑說,為了投桃報李,合作社除了無償為村民提供優質種苗,進行技術指導,按照市場價格收購農戶養殖的烏龜,“這些年在村級陣地建設、修路綠化等公益事業上面的投入將近50萬元。”
以工業園區為軸心的區域一體化
園區發展,黨建先行。荊門以荊門高新區為重點,發展紅領新黨員、選派“紅色CEO”、爭創紅旗黨支部、評選紅星示范崗;實行黨組織與企業管理層雙向進入、黨員隊伍與企業人才雙向培養、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雙向融入。
“以前別人都喊我王處長,現在都叫我‘CEO!”湖北東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第一書記王莎林笑著說。退休前,他是荊門市委黨校的一名副縣級干部,現在他成為選派到非公企業的643名“紅色CEO”之一。
“在工業園區抓黨建,看似不能直接創造產值,但發揮著隱形作用。”荊門高新區工委有關負責人說。
王莎林就經常來到生產車間與員工談心。有員工反映,有時計件工作量明明增加了,工資卻沒漲。針對這個問題,王莎林拿幾個月的工資表對照研究,終于摸清門道。原來,有的電子器件較復雜,單位時間產量少,計件工資高。有的器件簡單,單位時間產量多,計件工資較低。了解情況后,王莎林主動跟職工做好解釋工作,讓他們消了氣。
“他來之后,公司氛圍更好了。”公司董事長張四海非常感謝王莎林。
以網格為依托的城鄉信息化
“民情民意網格管,網內網外網上辦。”在沙洋縣唐店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記者見到這樣的一排大字。
“網格與信息化結合,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水平和質效。”沙洋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維旭說。
為使服務更主動、更精細、更全面,荊門推行“五在網格”活動,即旗在格中飄、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情在格中聚。維穩控穩、民情收集、矛盾調處、代辦受理、志愿服務等涉及21個部門的86項服務事項延伸到網格。
“文文格格,早啊。”走在街上,總會有人這樣笑著跟鄭文文打招呼。鄭文文是東寶區龍泉街道鳳臺社區的一名網格管理員,每日負責網格內的日常管理,幫助居民協調解決困難,照顧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是社區居民的“公共管家”。
“大到傳達國家政策,小到調解鄰里糾紛。工作很累,但很充實。”鄭文文笑著說,此時她剛剛從“空巢老人”張蘭華奶奶家嘮嗑出來,接下來,她又要忙著趕去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陽光家園”照顧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