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祖軒
面對本地企業的“用工難”、留守家庭的“生活難”,2013年10月,荊州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了“關愛留守家庭、服務就業創業”行動,向所有在外打拼的游子們發出了“回家就業好,照顧老和小”的溫情呼喚。
昔日打工“東南飛”,如今已變成就業“鳳還巢”。截至目前,荊州已帶動了2.2萬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吸引資金200多億元,演繹了一出出返鄉創業、就業天地寬的好戲。
搭臺服務
——破解返鄉者就業“難”
馬年春節前夕,“國字號”的荊州開發區迎來了的一批特殊“游客”。
“這家企業每月工資有多少?有沒有加班費?”“員工能升職嗎?是不是真的有發展前途?”“員工生活條件如何?”……園區企業車間即是其“景點”,而“游客”邊走邊看,眼光也更為“苛刻”。這一批特殊“游客”正是由50名江陵縣熊河鎮村民組成的求職考察團。
這年底,荊州市委組織部與宣傳、工會、勞動就業等部門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家庭,服務就業創業”行動,通過招聘會、進城選崗、送崗下鄉、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將一年一度的返鄉潮變成了一場家門口的就業潮。
經過一天的參觀考察,村民中有十余個已達成就業意向。村民楊云和妻子,現場與同洲電子負責人簽下就業協議,小兩口早已樂得合不攏嘴:“畢竟上有老下有小,在外地消費高,既然家鄉有合適的工作,還是更愿意留在家鄉。”
結對關愛
——留住務工者“腳步”
2014年臘月十四,聽說留守兒童段沐浴父母已回家了,松滋市人社局駐老城鎮朱家埠村“三萬”工作組副組長趙雄早早上門做起了思想工作。
“你們回來過年,孩子多高興呀。現在松滋就業環境不錯,企業多、崗位多,工資待遇也不比外頭差。”說著,趙雄遞上了兩本《松滋就業一本通》,讓兩口子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
翻看崗位信息,算了算經濟賬,段長華、陳亞芳答應過完年后試試在家門口找工作。
話親情,以家庭生活的心理訴求觸動人;算經濟賬,以家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前景吸引人。市委結合“三萬”活動,廣泛組織機關干部與留守家庭結成關愛服務對子,幫助困難家庭解困,扶持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目前,全市共組建關愛服務工作組2667個,結成關愛對子86386個。
授人以漁
——激活創業致富“引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荊州在全力做好就業工作的同時,還積極鼓勵、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等自主創業,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現年45歲的荊州區川店鎮村民張天琴,辦過幼兒園,外出打過工。2013年底,在回家路上,她滿眼看到的都是“勸”老鄉回家就業創業的橫幅和海報,心中久違的夢想再度發芽,她決定返鄉創業。經過認真考察,籌措資金,她于2014年2月注冊了集山羊、三黃雞、驢等養殖、銷售于一體的“荊州市天琴養羊專業合作社”。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資金成了發展的“攔路虎”。怎么辦?張天琴心中焦慮不已。荊州區人社局了解這一情況后,及時為她送上創業促就業擔保貸款50萬元,立刻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在就業部門的幫扶下,如今,荊州市天琴養羊專業合作社變成了“聚寶盆”,帶動就業15人,年收入達到300萬元以上。
近年來,荊州市委、市政府為返鄉就業創業人員在就業培訓、社保補貼、住房、戶籍、子女就學等公共服務方面出臺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已為2229個創業人員貸款2.7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