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征和
“讀出來”的古巴雪茄
◎文/胡征和


『朗讀者』格麗塞爾
古巴雪茄一直以它上乘的質量為人們所稱道。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在機械化、現代化程度如此發達的今天,古巴雪茄仍然堅持人工卷制。此外,在古巴的每一家雪茄作坊里,都有一名不從事卷煙的神秘“朗讀者”。
在首都哈瓦那的一家雪茄卷煙坊,一進門便是54歲的朗讀者哈辛托的工位。這個工位就是一把椅子、一張桌子,桌子上支著一支話筒,戴著眼鏡的哈辛托正聚精會神地朗讀著。朗讀者和卷煙工不一樣,現在要勝任這個職位,學歷至少要求大學本科,有較強的文字處理能力,聲音洪亮,還要有一定的社會閱歷。
古巴雪茄工廠里的朗讀者由來已久。1865年,雪茄工出身的詩人薩圖尼諾·馬丁諾斯受監獄里為教化罪犯而組織朗讀活動的啟發,在費加羅雪茄工廠組織了首次朗讀,超過300位工人聆聽了這次朗讀。由于那時的雪茄工人大多是文盲,當聽到報紙上的一些有趣故事或者新聞后,他們十分欣喜。這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精神之窗,也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因此,作坊主也就默許了朗讀者走進雪茄作坊。漸漸地,朗讀者成為一門職業。
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多種多樣,從一開始的讀報,到后來的讀經典名著——說到讀名著,有趣的是,不少著名的古巴雪茄品牌都與名著有關,如國際著名的雪茄品牌蒙特克里斯托就是以大仲馬著作中的基督山伯爵命名的,而羅密歐與朱麗葉雪茄則取名自莎翁的同名經典著作。時至今日,朗讀的內容已更加豐富,當日新聞、健康貼士、逸聞趣事和世界大事記,甚至工人們對工作安排提出的意見,都被加入到朗讀的目錄中。
有人曾提出疑問,朗讀不會干擾工作嗎?其實,在純手工操作、沒有機械噪音的安靜環境中,工人的勞動效率并不高,但伴著朗讀者娓娓道來的故事,勞動效率反而提高三成。2009年,古巴政府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雪茄工廠里的朗讀者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古巴全國的雪茄作坊里還有2000多名朗讀者。在古巴人看來,古巴雪茄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雪茄中的頂級消費品,不只是因為煙葉質量好和手工卷制的精細保留了雪茄獨特的風味,也與朗讀者洪亮溫暖人心的聲音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