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為業內關注的英國《 國際起重機InternationalCrane》雜志評選的“ 全球最大100家吊裝工程企業排行榜(IC50)”最近公布了新的榜單, 中石化重型起運公司以294575個IC50指數名列第15位,成為國內首家上榜的吊裝工程企業。 榜單上服務范圍一欄中,中石化重型起運公司的類別是“ 全球”,而同期發表的評論中,作者更是指出:中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化工生產商,自身擁有大量的起重機械資源和吊裝隊伍, 而中石化起運公司的成立使得全球客戶能夠共享這些服務。
國家能源局7月7日對外發布《 關于規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導意見(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對煤制油、煤制氣等現代煤化工項目進行了新的規范, 指出國內已建成的少數示范項目還不具備大規模產能建設的條件,明確“ 十三五”期間的首要任務仍為產業化工程示范。
意見稿提出了煤制燃料示范的5項基本原則:量水而行、堅持最嚴格環保標準、堅持節能高效、堅持科學布局、堅持自主創新。
意見稿要求,示范項目必須布局在化工園區內,所在化工園區近五年內未發生過環境污染事件。工藝廢水全部回收利用,循環水系統污水不向廠區外排放, 是國內首次對全行業提出廢水零排放要求,遠高于石化、火電等行業標準。此外,還首次明確了煤制氣、煤制油為代表的煤制燃料示范工程的“ 十三五”定位:“ 首要任務是開展產業化工程示范,依托示范項目不斷完善國內自主技術,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單純產能擴張和重復建設的違規項目不予支持。 ”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政策帶來諸多挑戰,但“ 十三五”的定位明確也將促使行業走上理性發展的道路。
8月7日,工信部發布《 煤制烯烴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面向全社會征求意見。 這是國家首次專門為煤制烯烴行業制定的規范,涉及煤制烯烴的產業布局、工藝與裝備、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方面。
在工藝與裝備方面,征求意見稿指出,新建和改擴建的煤制烯烴項目鼓勵采用國內自有知識產權的先進可靠的潔凈煤氣化、空分、凈化、硫回收、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烯烴分離等系列工藝技術。
關鍵技術指標應符合下列要求: 氣化工藝應采用加壓氣流床氣化技術,碳轉化率不小于98%,冷煤氣效率不小于70%;空分單套裝置每小時制氧能力不小于6萬m3;凈化工藝中“ 一氧化碳+氫氣”損失率不大于0.5%;硫回收工藝中硫回收率不小于99.5%; 甲醇合成工藝中噸甲醇消耗新鮮氣量不大于2250 m3;甲醇制烯烴(MTO)工藝噸烯烴消耗甲醇不大于3.06t,甲醇制丙烯(MTP)工藝噸丙烯消耗甲醇不大于3.50t;烯烴分離工藝烯烴回收率不小于99.5%。
參與規劃制定的人士近期表示,自3月中旬啟動以來,石油與化工行業“ 十三五”規劃目前已形成初稿,下一步將按照編制方案,進行修改、評估、完善等工作。而各省相關規劃的編制工作也正在進行,已形成基本思路。
根據初步方案,“ 十三五”期間石化行業將嚴控總量,化解過剩產能,重點建設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同時優化增量,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傳統化工產業升級將是重點發展方向,預計“ 十三五”期間化工新能源產業產量規模將從千萬噸級提升至2020年的億噸級。
據了解,“ 十三五”期間,按照嚴控增量、區別對待、分類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則,在煉油、傳統煤化工等產能過剩較突出的領域,總量控制、內部優化、淘汰落后將同步推出;而有過熱趨勢的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行業,則會出臺政策規范其發展。
6月29日下午,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開工儀式在北京、莫斯科和黑河施工現場三地通過視頻方式隆重舉行,標志著這條聯結中俄兩國的陸上能源通道全線啟動建設。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起自黑龍江省黑河市中俄邊境,止于上海市,途經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等9省區市,擬新建管道3170km,并行利用已建管道1800km,并配套建設地下儲氣庫。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是我國口徑最大、 壓力最高的長距離天然氣輸送管道,對帶動我國鋼鐵冶煉、制管、裝備制造等基礎工業的發展必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為建設好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石油已組織開展了1422mmX80天然氣管道管材制造、管道斷裂控制、管道工程設計施工及裝備等一系列技術專題研究,形成1422mmX80管材制造、管道工程設計施工、閥門管件技術條件等13項技術標準,申報國家專利8項。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國境內段正式開工同時也標志著中國四大能源通道戰略拼圖的全面完成——四條能源進口通道都將“ 油氣兼備”。 據了解,按照中國石油的戰略構想,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而規劃的中國四大油氣能源進口通道,包括一條海上通道和三條陸上通道——東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國-中亞)通道、西南(中-緬)通道。 目前,在四大能源通道中,除東北以外,其余三條通道都是油氣兼備。比如,海上通道即包括經馬六甲海峽、 中國南海運往中國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氣(LNG)海運通道,西北通道包括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和中哈原油管道,西南則包括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 只有在東北(中俄)通道,僅有一條于2010年投產的原油管道。
7月31日,中石化煉化工程(SEG)宣布與西班牙聯合技術公司和韓國韓華工程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接獲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Al-Zour新煉廠項目一個總承包交鑰匙合同的授標函,合同額預計為42.4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263.27億元),SEG占聯合體總權益的40%。 該項目是SEG在科威特獲得的第一個總承包項目,也是SEG在中東地區獲得的最大合同額和最大規模的項目,對其進一步開拓和鞏固中東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Al-Zour新煉廠項目總投資預計為130億美元, 主要生產超低含硫量的油品和其他煉油副產品, 建成后預計將成為中東地區處理量最大的煉油廠。 聯合體于該合同下的工作范圍主要包括建造三套柴油加氫裝置、 兩套煤油加氫裝置以及部分公用工程,合同模式為設計、采購、施工、預試車與協助試車、開車及驗收總承包交鑰匙模式(EPCC-TurnKey),合同工期預計為45個月。
6月26日, 在中國軟包裝集團福建美得石化施工現場,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五建公司成功將重達1638.8t, 高125.8m米,筒體直徑10.4m,目前屬亞洲同類型體積最大最重的丙烯丙烷分餾塔吊裝就位。
五建公司福州項目部經理王國榮和機械化施工公司經理萬玉新介紹,這一特大型塔器成功吊裝困難重重,一是由于塔體高達125.8m,塔壁僅為32mm,防止吊裝筒體變形和吊耳處撕裂尤為關鍵,二是由于近年千噸級以上特大型塔器吊裝任務少,無經驗可尋, 吊耳制作參數又不能直接從《 國家吊耳吊裝規范標準》獲取,三是塔體擺放方位受預留條件限制,導致大部分附塔管線與設備只能在塔體下方安裝,導致施工難度倍增。
2014 年9月, 五建公司中標中國軟包裝集團福建美得石化丙烯丙烷分餾塔施工吊裝任務后,立即成立吊裝技術專家組,負責為其量身定制了重大專項吊裝方案。 參與方案編制的技術員王烈相告訴記者,專家組先后對吊裝方案修改27次,對吊耳受力、方位測算不低于40次,才制定出采用2500t級門式液壓提升系統為主吊,1250t級履帶吊溜尾吊的吊裝工藝方案。
為了保證吊裝安全和工程質量, 項目部實時監控風速變化,采取“ 風停我吊,風起我停”的見縫插針式吊裝法, 將計劃吊裝時間從上午10點提前至早上7點無風期,克服了液壓提升吊裝速度慢、吊裝期間風速要求苛刻等難題。前來觀摩的甲方領導表示:“ 五建公司的干部員工不僅處處為甲方著想, 且吊裝施工技術精湛, 丙烯丙烷分餾塔吊裝已成為示范工程、形象工程和標桿。 ”

6月19日,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淮南礦業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安徽省蕪湖市成立合資公司,投資建設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配套工程項目,至2030年,項目年周轉能力將達300萬噸。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LNG有關項目,并以蕪湖LNG轉運站/接收站為中心,開展全產業鏈合作,將LNG產業鏈向長江上游、下游不斷延伸,適時將LNG產業鏈向淮河、巢湖、蕪申運河、江淮運河等水系延伸。
據介紹, 該項目規劃建設目標為一期工程年周轉能力100萬噸、2017年建成并聯合試運行;二期工程年周轉能力150萬t(含一期)、2020年建成并聯合試運行;至2030年,項目年周轉能力達到300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