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君
將美式喜劇帶到中國市場,團隊、創意環境、觀眾都需要不斷培育。對此,李新并不擔心,“如果你愛美劇,你也一定會喜歡上我們,美劇粉絲有一千多萬,那我就有一千多萬人的市場。”
鮮榨喜劇創始人李新的經歷跟《屌絲男士》的主創大鵬有些相似:媒體人轉型做喜劇演員。只不過,與公開場合拋頭露面、逗樂觀眾的喜劇演員不同,李新更像是幕后導演。“我很少參與幕前的表演工作,更多時候,我是教授他們演戲的那個人。培養出優質的歐美喜劇、脫口秀演員是我的目標。”李新的眼角流露出一絲自信。
媒體人轉行喜劇導演
1999年碩士畢業后,李新供職于一家電影雜志。對影視產業的興趣讓她萌發了“想出去看看”的念頭。2004年,李新順利申請到國家公派留學項目,次年夏天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聞學院研究生院訪學。
這個擁有最大影視制作基地的美國,就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寶地,“在The Second City Theatre(第二大城市劇院)學習即興喜劇時,全班同學在短時間熟悉起來。喜劇學習將人們拉近,這個還是挺神奇的。”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的一年里,李新第一次領略了“歐美喜劇”的魅力。為了更系統地學習喜劇,李新決定自費在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繼續訪學。
當時,在美國當地已經出現了很多成熟的喜劇培訓機構,不過李新還是愿意在大學校園深造。“大學提供的喜劇教育更為系統全面。”
一位《老友記》第一季導演的情景喜劇制作課讓李新印象深刻。“課堂上,他會邀請很多好萊塢明星,比如說很有名的編劇、演員,甚至制作人到課堂上去做嘉賓,基本上每一周的課程都會換一個嘉賓,基本上你學完課程,你就知道情景喜劇是什么樣。”
用李新的話說:“從此就有了美式喜劇的DNA。”
“美式喜劇的DNA是什么?”《留學》記者追問。
“就是‘YES文化”。
美式喜劇就是要“Celebrate your faults”
李新提到的“YES”文化,就是喜劇表演的理念。演員要在“YES”的狀態里進行表演。肯定自己的、別人的行為,也包括失誤。“用英文說就是Celebrate your faults。”
即興喜劇表演沒有劇本,沒有臺詞,沒有字幕,沒有彩排。甚至連表演內容和表演情景都由觀眾去設定。幾位演員在臺上的時候,要毫無條件地同意對方。即興喜劇的故事形成方式就是人人都要貢獻點子,如果你說“不”,等于是撇棄對方。同學們分享“Yes And”之于自己的意義:那些在生活中更受大家歡迎的人,都是先去肯定別人的觀點,然后才表達自己的意見。
比如:
A:你想去看電影嗎?
B:好啊。咱們別再減肥了,帶多點零食吧。(接下去A演員可以接著就減肥或者零食為題,添自己的新的信息,劇情就這樣展開了)
李新認為,即興喜劇將“YES”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一種表演方式跟中國傳統相聲有很大的不同,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習慣:學會稱贊、肯定別人、接受別人。“中國的喜劇是拒絕式的,美國的喜劇是接受式的。這樣的文化氛圍是對于一個人的身心成長都有意義的,我想把它帶到國 內。”
給央視主持人做脫口秀培訓
2010年,李新回國,一個月后她在北京電影制片廠旁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鮮榨喜劇”,作為即興喜劇的工作坊。此時,李新還有另外一份全職工作——BBC環球節目模式中國制作中心模式總監,主要是負責BBC節目模式在中國地區的銷售、解決國外引進的節目進入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問題。美國的學習經歷讓李新做這份工作如魚得水,但是不到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李新就辭掉了工作,正式走上了創業之路。
“好幾檔電視節目開始找到我們,我隱約感覺到美式喜劇在中國落地的可能。”
2011年8月7日,李新受邀參與由崔永元主持的中國第一檔即興喜劇節目《謝天謝地,你來啦》的首期錄制,李新和她的團隊的主要任務是在演員上場前的兩個小時內,告訴明星表演嘉賓們即興喜劇的基本原則以及表演技巧。
《謝天謝地,你來啦》屬于境外引進節目,如何在中國更接地氣兒,是李新一直思考的問題。憑借在BBC制作中心的工作經驗,李新建議調整節目定位:“并非一檔問答節目,節目的核心是即興。”李新負責對全體演員班底和明星嘉賓進行即興喜劇表演培訓。
在電視節目制作圈里,鮮榨喜劇因為《謝天謝地,你來啦》的表現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央視的《喜樂街》、浙江衛視的《中國喜劇星》、東南衛視的《幸福壓力鍋》以及高曉攀的一檔脫口秀節目,紛紛找到我們。過去五年有十檔左右的大型的喜劇節目都是我們進行表演培訓的。”
“像《奔跑吧 兄弟》屬于后期火起來的真人秀節目。算起來,我們是國內最早一批做真人秀制作培訓的機構。”言語間,李新格外自信。最挑戰的一次是,李新及團隊為央視全臺主持人做了六次大師班課程,通過鏡頭表現力、形體、脫口秀、真人秀課程等訓練,幫助每個人更好地在鏡頭前表達自己。“就是教他們怎么跟鏡頭說話更自然,什么樣的肢體語言更加自然,”這一次,對于李新來說是一個突破,“這是真正的創意,每個方案都是殫盡竭慮地去把用戶需求和喜劇相結合,這種做法在國內還是首次,當時我們開玩笑說想抄個方案都沒有地方抄。”
培養素人里的“周星馳”
在鮮榨喜劇的宣傳折頁上“第一家專業歐美喜劇表演培訓和表演機構”的標語醒目,但這遠沒有幾年前成立時的介紹更接地氣——“北京第一家平民喜劇俱樂部”。
除了幫助明星、主持人培訓,李新開始在普通人身上“動起了腦筋”。通過即興喜劇的培訓,幫助素人更好的表達自己,學習公共社交技巧,同時,即興喜劇還能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一舉兩得。
為了維持機構發展,并擴大影響力,李新將“實踐培訓課程”作為鮮榨喜劇的業務內容。2011年,鮮榨喜劇特別開設即興精品班,面向社會人士開放。前來參加培訓的同學職業五花八門,有IT工程師、律師、公務員、心理培訓師、在讀大學生等。經過20個課時的學習,全面提升學員的社交技巧、公眾表達能力、領導力。
“除了能力鍛煉,我整個人都會更加樂觀開朗。Yes理念,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先肯定別人的優點,這也讓我成為受歡迎的人。”即興精品班第三期學員仰望回憶道。李新告訴《留學》,學員們在接受培訓后的“自我突破”讓她十分欣慰。
精品班的部分學生甚至在學習完課程后,轉投李新門下,“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從培訓班出來的,但是現在這類專業人才仍然很缺,公司近期也在持續招人。”
“美劇粉絲有一千多萬,那我就有一千多萬人的市場”
將一個新的東西帶到國內,難度可想而知。“我們國家的喜劇教育比較單一,系統的即興喜劇教育屬于空白。同時,大家對娛樂產品的需求強大,真正能夠做這件事情的人又很少。所以里面的機會是非常多的。”
李新認為,在這個行業尚不成熟的時候,需要一些“打基礎”的工作,過程會很辛苦,但是一旦占領了市場先機,回報也會很大。李新透露:“鮮榨喜劇從創辦開始,基本上處于盈利狀態。”至今,鮮榨喜劇開展的業務內容包括喜劇節目策劃、企業培訓、公開表演、舞臺劇培訓等,合作客戶包括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多家電視臺。
2014年,李新申請了朝陽區“鳳凰計劃”,拿到了十萬款的創業基金。“很多投資人給了我們比較高的分數。我們其中的一位投資人也是因為鳳凰計劃結緣,后期給了我們很多支持。”“雖然經歷過人員流失的陣痛,但我肯定能做成。這也是美國文化帶給我的樂觀精神。”
說著,李新攤開手,雙手在身體兩側撐開,沖著鏡頭擺了個pose。“你看這就表示你對‘YES文化,用開放的心態周遭的一切,好的或者是不好的。”
秉承內容是核心的李新,今年想把主要力量放在喜劇創作上,與更多的電視欄目合作,創作優質的脫口秀節目。“未來幾年,我和團隊會在互聯網喜劇創作上發力,互聯網會成為我們主要的活動陣地,東西好不好,在網上是很容易見分曉的。”
拎客
李新說
做自己熱愛的事情跟創業能不能成功也很有關系,創業時你會遇到那么多的艱難險阻,沒有這種熱愛,你扛不下來。
很多人創業是為了自我實現,但在中國,我去創業還是因為行業太不完善。
這其中有不少寶貴的創業經驗,一是要去尋找市場需求,我自己喜歡學習的時候寓教于樂,而企業培訓市場上還沒有即興喜劇娛樂性這么極致的產品。二是更寶貴的一點,就是讓我的抗壓能力變強了,絕不輕易say no。因為新的挑戰來了,你不可以說不會干。有的時候不是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只是需要多些時間或者換個角度。
2011年后開始我們轉做內容,成為喜劇內容出品團隊,我們的眾多項目都離不開這個“第一”——參與制作第一個即興喜劇模式節目《謝天謝地你來啦》、擔任第一個大型喜劇選秀節目《中國喜劇星》內容班底,如同《囧叔秀》一樣第一次以“編劇室”形式來創作脫口秀節目《微言大義》。很多時候,沒有任何人可以教你。所以我們的確在從事“創意”行業,這不僅指的內容的創意,同樣也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意。
創業這件事,就像小馬過河,水深水淺,有前人的經驗做為指導,可是要到彼岸,你自己必須親自下水,才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