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曦
在新疆、兵團,融合發展更具戰略意義。兵團要發揮“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作用,只有和地方融合發展,才能匯聚力量,更好地履行中央賦予的維穩戍邊職責使命
幫助村民修水庫、修公路,共同使用兵團學校、衛生院,多年來,十三師紅星二場與哈密市二堡鎮在創新中共進,在感動中融合,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聯動共建,實現了兵地融合發展的新突破。
安邊固疆的穩定器
“有了兵團民兵,我心里很踏實”
“這兩年,紅星二場的民兵常年在我們二堡鎮的村落巡邏。說實在的,有他們在,我們心里很踏實,出行更有安全感了。”說起兵團的民兵,哈密市二堡鎮村民心里都是滿滿的感激。
十三師一共有8個團場,其中6個團場與哈密市所屬鄉鎮相互嵌入,是真正意義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進一步推進十三師與哈密市的融合共建,雙方共同制定了兵地融合共建的“六聯機制”工作方案,將好的做法固化下來。
這“六聯機制”包括應急響應聯防、區域治理聯動、文化活動聯辦、生產經營聯助、公共服務聯享、資源環境聯治。其中應急響應聯防和區域治理聯動使兵地間實現聯防聯控,使得維穩責任共擔格局制度化。
沒有融合就沒有發展,沒有大融合就沒有大發展,推進區域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需要加快融合發展步伐。這是時代所需、使命所需,是兵地各族職工群眾求發展、謀富裕、盼和諧的現實所需。
早在1994年,十三師與哈密地區就率先提出“融合各方優勢,尋求共同發展”、“打破條塊分割,淡化模糊界限”、“加強內部聯合,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思想,走出了一條新的融合發展之路,創造了“哈密經驗”。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后,十三師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哈密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兵地經濟社會走向深度融合,形成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邊疆同守、共同發展”的良好關系。
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兵團考察時指出,兵團要堅持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使兵團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促進兵地融合發展賦予的新內涵,提出的新要求。
十三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進一步深化了與哈密地區的融合,在以往經濟融合的基礎上,實現全方位交流協作。
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
“友誼路聯通了我們的心”
兵地融合往往從經濟融合開始,因為融合所帶來的益處最直接最明顯,最容易讓人們感受到。近年來,紅星二場堅持“融合兵地優勢,發展區域合作”原則,用超前的理念和開放的思維,以大交通促進大發展,科學規劃兵地一體的經濟發展格局。現在,不僅紅星二場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就連與其相鄰的二堡鎮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去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3.971億元,同比增長12.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萬余元。
看著眼前新修成的友誼路,算算今年將增加的收入,68歲的蘇來曼·吉那一的臉上樂開了花,“友誼路聯通的是紅星二場職工和二堡鎮人的心啊!”
蘇來曼·吉那一是哈密市二堡鎮火石泉村村民,擁有14畝棉花和紅棗地并沒有讓一家鼓起腰包,這主要源于村里的那條土路。汽車駛過,揚起的塵土不僅影會響兩邊農作物受粉,使農作物減產,還會使棉花變色,“本來是綠色的時候卻已經成了白色,本來該是白色的時候,卻又變成了黃色。”蘇來曼沮喪地說,這樣的棉花根本賣不出價錢。
紅星二渠東干渠是紅星二場和二堡鎮的分界線之一,雙方共飲一渠水。去年,紅星二場將路修到紅星二渠東干渠時,主動將渠北與其相連的這條土路接手過去,雖然多投資了1600萬元,但卻幫助村民們解除了種地、出行等后顧之憂。
這條友誼路僅僅是紅星二場近年來修建的多條道路中的一條,而交通便利解決的也不僅僅是地方老百姓種地、出行的難題,還帶動了兵地共同快速發展。
目前,紅星二場已經建立了“三縱兩橫”覆蓋團鄉的交通網絡,東連哈密市,北接連霍高速公路,西接哈密市二堡鎮,將紅星二場與二堡鎮變成哈密市與烏魯木齊之間的一個交通樞紐,紅星二場和二堡鎮也成為新的投資熱土和置業寶地。現在,20多家企業已入駐紅星二場。紅星二場的光伏發電基地被列為十三師光伏產業園區,去年實現100兆瓦太陽能項目并網發電,今年續建15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二堡鎮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二堡鎮村民前往哈密市的路程由以前1個半小時縮短為半個多小時,便捷的交通讓二堡鎮的大棚蔬菜與特色瓜果暢銷烏魯木齊,遠銷內地,同時,到紅星二場做生意的二堡鎮村民也越來越多。
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
“娃娃在這里受教育,我們放心”
在多年的共建融合中,紅星二場與哈密市二堡鎮實現了水乳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融合不僅僅帶來了經濟、文化、社會的交融,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人的交融。兵地職工群眾在同一片藍天下,共飲一渠水,共走一條路,同唱一首歌。
“咿咿呀呀……”初冬,哈密雖然很冷,但二堡鎮村民李玉紅家的院子里卻格外熱鬧,鎮上的秦腔愛好者早早圍坐在一起等待著紅星二場秦腔自樂班的精彩演出。自樂班演出的經典秦腔唱段《血淚仇》、《紅燈記》、《法門寺》等,讓在場的觀眾連連拍手叫好。
紅星二場秦腔自樂班負責人馬占芳說:“從2013年開始,我們就經常應邀到二堡鎮演出,通過演出,如今我們像一家人一樣,相處得非常融洽。”
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一旦根植于人們內心深處,將會產生深遠影響。
繼民間文化交流常態化后,2014年,紅星二場又開發了以地窩子遺址、仿蘇式建筑群、場史陳列館等為主的紅色軍墾文化產業,二堡鎮黨委、鎮政府以及哈密地區多次組織人員前去觀摩學習,開展紅色教育活動。
文化交流如火如荼的同時,紅星二場也非常注重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共建。
現在,二堡鎮頭堡村村民阿不來提·白克力騎上摩托車5分鐘就能把孩子送到紅星二場的學校。在那里,孩子享受著與團場職工子女一樣的待遇,不用家里多掏一分錢。“娃娃在那里受教育,我們特別放心。那里老師好、教學條件好,還有好的學習環境。”阿不來提·白克力說。
紅星二場政委海東升說:“這幾年,紅星二場不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醫院醫療水平,這不僅保障了紅星二場職工群眾的看病就學,也為二堡鎮少數民族群眾在團場醫院就醫及子女上學提供了方便。據統計,到紅星二場就醫的二堡鎮村民由原來每年的300人次增加到現在的1000人次,他們在兵團的醫院也能享受到地方的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另外,每年到紅星二場學校上學的二堡鎮學生達到200余名,他們與職工子女一樣享受“兩免一補”政策,每個住宿學生還能享受到一年補助住宿費900元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