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帥
“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像這樣系好安全帶,正確使用安全帶才能確保生命安全……”11月13日,建工師所屬企業兵團五建十四師二二四團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部,安全員方學兵正在作業面上給維吾爾族職工艾合買提·買買提講解安全帶的正確使用方法。
近年來,建工師黨委樹立了“兵團之外就是外,師企之外就是外”的思想理念,沖破“畫地為牢”式資源束縛的思想障礙,主動“走出去”尋求與地方的合作共建。以項目建設為載體,盯住“南疆”這個棋眼,抓住對口援建重大機遇,整合優化資源,加快南疆布局,實施企企聯合、校企合作,推動向南嵌入,堅定不移實施向南發展戰略。
截至目前,建工師已與南疆企業合資注冊公司18家,經營行業涉及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建筑咨詢、施工等多個領域。
在向南發展的過程中,建工師始終遵循“工程項目建到哪里,民族團結走到哪里”的原則,用濃情和大愛譜寫了一個個民族團結、手足情深、同舟共濟的感人故事。
白天在烈日下忙碌施工,夜晚借著燈光走進駐地居民家走“親戚”、串“門子”,幫助“親戚”們打掃衛生、修葺門窗、解決實際困難,是建工師廣大一線施工人員的真實寫照。
2014年11月,建工師所屬企業兵團六建金晟公司在承建塔里木大學圖書綜合信息樓時,得知學校有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因為家庭困難瀕臨輟學,項目部黨支部及時將這一情況反映給了公司黨委。公司黨委決定每年向塔里木大學捐助2萬元錢,用于資助10名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上學。為此,學校還專門建立了“兵團六建獎學金”。
因為享受到這一獎學金而不至輟學的大學生吾斯曼·阿卜力克木感動地說:“非常感謝叔叔阿姨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我會在你們的支持和鼓勵下堅強起來,勇敢迎接困難和挑戰,用知識回報社會,用善行感動社會。”
2014年,建工師所屬的北新土木公司承建了圖木舒克新建鐵路S4標段工程項目,項目部一進入駐地安營扎寨,就積極主動到地方相關單位了解居民的生活狀況,重點詢問困難群眾的基本情況。經過走訪,他們與三師圖木舒克市永安壩轄區居民巴哈爾古麗·熱西提建立了幫扶對子,就此結上了“親戚”。
32歲的巴哈爾古麗·熱西提是2個孩子的單親母親。9年前,她因為腰部疾病在烏魯木齊市做了手術,回來后由于家庭貧困沒能繼續治療,造成下肢癱瘓,一直臥病在床。由于沒有勞動能力,她的生活來源只能依靠60多歲的母親打零工和親戚鄰居的接濟。
項目部領導不僅主動上門與巴哈爾古麗·熱西提“認親”,為她送去了大米、面粉等食品及慰問金,還承諾幫助她把日子越過越好。
“是兵團人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等孩子們長大了,我也讓孩子們到兵團工作,和他們一樣多作貢獻。”如今,巴哈爾古麗·熱西提總會這樣對周圍人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近年來,建工師黨委圍繞“民族團結促和諧”理念,開展了“就業我助、困難我幫、技術我傳”創建活動,在疆內承攬的1200多個工程項目上大力引入、培育少數民族協作隊伍,外用工少數民族達上萬人次。
“我現在每天可以賺300多元錢,家里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1月15日,建工師所屬企業北新路橋新疆事業部G314奧依塔鎮布倫口公路項目部維吾爾族勞務工阿吉·托合提高興地說。
阿吉·托合提家中共6口人,平時靠種地為生,可地里的收成遠遠不夠一家人的生活開支。聽說在附近工地干活賺錢,他就和村里的幾名年輕小伙一起來到項目部找工作,沒想到不僅順利地得到了一份工作,項目部還專門給他們安排師傅帶他們學習相關技術,“我在這里主要做橋梁張拉工作,剛開始幾乎什么都不會,就跟著師傅學習,現在已經能自己干了。以前種地加上出門打工都賺不了多少錢,現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掙,兵團企業‘亞克西!”阿吉·托合提笑著說道。
截至目前,建工師所屬企業僅在南疆地區的近300個工程項目部,就吸納了當地3000多人就業,其中少數民族1000多人。
近兩年,除了一線各項目部成員,建工師住和田墨玉縣闊其鄉強古村“訪惠聚”工作組成員也全心全意為當地村民辦實事、辦好事。
“強古村,加油!加油!”伴隨著拉拉隊員的口號聲,近日,建工師“訪惠聚”工作組與強古村兵地友誼籃球賽拉開帷幕。
“我很喜歡打籃球,以前村里沒有打球的地方。現在工作組給我們修了籃球場、安裝了籃球架,還有一些別的運動設施。大家沒事就出來做運動、打比賽,不僅鍛煉了身體,還聯系了感情,真是太好了。”21歲的控球后衛吾吉·阿布拉笑著說道。
最近,強古村村長卡迪爾·阿布都拉忙得不亦樂乎,因為每天來村委會大院的村民多了,有的來看書,有的來鍛煉身體,有的來村委會辦事,往日冷清的村委會如今越發熱鬧了!
“‘訪惠聚工作組來了以后,村里變化很大,過去我們閑下來就覺得沒事可做,如今大家沒事就到村委會大院里來轉轉,在閱覽室看看書,參加村里組織的各項活動,感覺生活充實了很多。工作組為我們辦了不少好事,我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呢!”村民阿不都·熱合曼笑著說。
講不完的愛民事,剪不斷的手足情。近年來,建工師把發展兵地融合經濟作為科學跨越發展的戰略性舉措,在經濟、人才、技術、文化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兵地融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建一項工程,促一地團結,保一方穩定”的發展局面。分散在南北疆各個項目部的一線干部職工更是用忠誠、奉獻和擔當詮釋著“建設邊疆、獻身使命”的赤子情懷,用真情和大愛澆灌著民族團結之花。
(作者單位:天山建設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