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
摘要:本文敘述和分析了藤本植物在邊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應用選擇時的原則和種植技術。介紹了華南地區常見藤本植物的種類和其特征以及在邊坡水土保持工程中應用這些藤本植物時出現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藤本植物;邊坡水土保持;種植應用
藤本植物在城市的綠化和美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充分利用三維立體空間來增加植物覆蓋率,從而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目標。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利用五葉地錦和爬山虎作為樓房墻體垂直綠化的藤本植物。通過在邊坡水體保持工程中應用大量的藤本植物,在邊坡生態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中出現了多年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這說明在治理沙漠化、城市綠化、礦區、公路邊坡和石場的水土保持方面,藤本植物起到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藤本植物在邊坡水土保持中應用的原則
由于石場和礦山的開采、高速公路的建設,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如塌方、泥石流、嚴重的水土流失等愈演愈烈,動物的棲息地和原生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因此,防止水土流失、恢復裸露石場的自然生態植被、重建公路邊坡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降雨嚴重沖刷植被和坡面、夏天高溫灼燒導致的干熱,再加上石壁和邊坡的土壤貧瘠,大大增加了復墾綠化和水土保持的難度,因此,選擇并應用適合的植物十分重要。但由于種類較多、功能各有不同,要選擇既能保持水土又可適應惡劣生存條件的藤本植物,可根據以下幾點原則:
首先,為了適應土壤貧瘠、缺水少肥的邊坡、石壁,需要選擇耐貧瘠、耐高溫、耐干旱、匍匐能力強的藤本植物品種。兼顧一定的觀賞性可使邊坡更具美感。
其次,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和生態環境,選擇適合的鄉土植物。因為它們經過長期的生長和馴化,能更好的抵御當地的惡劣環境,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最后,由于邊坡大都由巖石組成,表面光滑,因此選擇具有吸盤或者氣根的藤本植物有助于牢固地吸附在邊坡表面。
二、藤本植物的種植技術
在邊坡種植藤本植物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使澆灌次數減少,節約用水。測算得,種植爬山虎比種植狗牙草和野牛草等耐寒草坪節約用水60%,與冷季型草種相比也可節約80%以上的用水量。近年來,藤本植物在邊坡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應用愈加廣泛。
采石場、礦山陡峭石壁的覆蓋綠化。
植物難以生根于沒有土壤的石場、礦山的石壁上,夏季的石壁被陽光烤灼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可以通過在板槽或臺階的兩側種植攀爬植物,在石壁向上攀爬或者垂下的枝葉可以覆蓋綠化石壁。藤本植物的種植不僅美化、綠化了山體,增大了石壁的覆蓋面積,還極大地降低了石壁地面的溫度,為其他樹木的生存提供了更好的環境。采石場和礦山陡峭石壁的綠化應該和使用工程技術和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開展。
板槽式綠化是人工在石壁上安裝種植槽來建造一個盛放土壤空間,來給植物提供一個生長環境。在石場坡度80度以上光滑陡峭、缺少土壤的石壁通常使用這種板槽式綠化技術。
具體方法為:①制作混凝土插板:制作長40厘米,厚5厘米的插板,用兩條直徑20-25毫米的螺鋼扎成基架,螺鋼一邊留20厘米作插架用;②在壁面搭上施工的腳手架;③壁面高每隔3米建一排板槽,在壁面上打一排深20厘米的孔,將插板插入并注入混凝土,在槽內加入優良的土壤,以30厘米左右的間距種植所選的藤本植物。
臺階式綠化是采用多排孔定向爆破形成高差10厘米左右、寬6厘米左右的階梯平臺。外砌高80-150厘米的毛石擋土墻,克土60-130厘米。在臺階兩側的邊緣種植耐高溫、耐旱的爬藤植物,臺階的內側種植攀援植物,臺階上種植耐貧瘠、淺根系的鄉土喬木灌木植物,臺階外側種植下垂藤本植物,這樣既實現了綠化有兼顧到美化作用。
燕巢式綠化是破碎裂隙回填或者石壁微凹地形回填種植土,為小灌木或者爬藤植物提供生存環境。
公路邊坡綠化。
首先要在公路邊坡的坡上和坡下建造種植槽,在槽內填入種植土壤,每隔30-50厘米栽種藤本植物。通常選擇攀爬的、不同品種、生長速度不同的植株,以達到快速覆蓋坡面、保護坡面的目的。常用的品種中生長較快的有五爪金龍、五葉地錦、爬山虎等以及生長較慢但吸附能力強的薛荔等。近年來,廣州、珠海、深圳等城市的高速公路邊坡都種植了這類藤本植物,結果發現它們保持水土、綠化和美化的效果十分顯著。
三、結論
像金鐘藤和微甘菊等一些生長繁殖能力極強的藤本植物,它們超強的絞殺性和侵占性會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生態災害,在選擇藤本植物時最好避免這類植物。
為了防止因為石壁在夏季60-70攝氏度的高溫灼燒而阻礙攀援植物蔓稍的向上攀爬,要注意在植物配置時藤本植物與其它灌木、喬木、草本植物的配合,巧妙的利用其它植物的蔭蔽;除此之外,可以通過在石壁上輔助搭架或拉網等方法,使藤本植物能夠利用網架而向四面八方攀援,達到盡快覆蓋坡面、快速綠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國鋼,賴慶旺.中國西南部道路邊坡生態治理的實踐[J].草業科學.2002(01)
[2]張俊云,周德培,李紹才.厚層基材噴射護坡試驗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