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東
摘要:我國目前的公路和橋梁建設均采用混凝土技術,但是混凝土在施工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會引發嚴重的裂縫問題。要想保障市政道橋的正常使用,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關鍵詞:公路;橋梁;混凝土;施工
隨著市政道橋使用年限的增長,市政道路橋梁施工中混凝土路面產生裂縫,嚴重影響到道橋的使用功能。只有深入研究引起混凝土開裂的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才能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以保障市政道橋的正常使用。
一、市政道橋施工裂縫產生的原因
1、建筑材料質量問題
混凝土的主要成分為水泥、水、砂和石等,經過充分攪拌以及一定時間的硬化而配制出混凝土,作為路橋施工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構成混凝土的各項材料中,只有水不易破碎,砂石類材料不僅很容易破裂,抗壓能力也不足。所以當結構構件超過承載能力時,容易出現使結構發生扭曲的附加力,從而導致裂縫的產生。
2、施工工藝常見問題
在市政公路橋梁建設中,在對混凝土進行澆筑與搗實的過程中,不嚴格按照操作規范施工會導致裂縫的產生;不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拆除模板也會引起開裂;鋼筋保護層對工程結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對鋼筋混凝土保護層進行施工,鋼筋綁扎不到位,操作不當,不符合設計規范和標準要求,在澆筑鋼筋混凝土階段,鋼筋比較容易發生變形,從而造成混凝土路面的開裂。
3、工程設計不科學
在公路和橋梁建設的準備階段,首先要做的是進行施工組織設計,設計人員在配制混凝土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情況,可在實際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構件截面仍然比較容易發生突變,出現局部應力集中的現象,致使混凝土路面產生裂紋;與此同時,設計人員不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設計混凝土的配筋率,也是引起開裂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配制混凝土過程中攪拌時間不夠充分,導致混凝土強度達不到正常標準要求,同樣也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
二、防治市政道橋混凝土的施工溫度及裂縫
1、市政道橋工程施工準備工作
(1)在施工準備階段,設計人員需要深入施工一線進行調研和現場辦公,以長期的實踐經驗為指導,在符合規范要求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依據公路橋梁施工技術規范,水泥強度等級的選擇應當與混凝土的設計強度等級相適應,而并非選擇高強度水泥;混凝土所用材料如鋼筋、砂、石、摻合料、外加劑均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合理的控制混凝土拌和物配合比,以確保保證混凝土拌合物質量;施工人員在澆灌混凝土時必須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的各項規程,并在正式澆灌施工前進行配合比的實驗,注意試驗和澆筑過程中所用原材料要一樣;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考慮周圍外部環境氣象條件,從而確定添加劑的使用量,最大限度的控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塑性變形的發生。
(2)在正式進行市政公路橋梁的施工前,應當對建筑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的生產要素,原材料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市政道橋的施工質量。基于此,施工單位一定要加強對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工作,采購人員在選購施工材料過程中,應要求供應方出具質量合格證明,并取樣化驗最終確定質量達標方可進場;做好建筑材料的放置工作,將原材料存放在建筑工地專門為此建立的倉庫內,根據每種材料的特性,對其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防止材料特質受損或遺失,以切實保障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質量安全。水泥作為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其重要性不容忽視,施工中不允許水泥材料存在質量瑕疵,降低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施工階段出現裂縫的幾率。
2、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
綜合考慮混凝土的體量與地質條件具體情況來挑選符合要求的水泥,盡可能降低水泥的水熱化程度。
3、做好混凝土適配試驗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在正式開始拌合混凝土前必須進行適配試驗,對塌落度、溫度應力等方面的性能予以檢測,在確保符合設計和質量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生產。
4、外加劑的品種應根據工程設計和施工要求選擇
在混凝土中摻入減水劑可以減少拌和用水量,水泥的需求量也會相應的減少。一方面用水量減少,混凝土凝結硬化過程中失去的水分也少;另一方面,水泥用量減少可以降低水泥的水化熱。降低混凝土中的收縮應力、溫度應力,盡可能避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現象。
5、對坍落度加以控制,坍落度可用來測量混凝土的和易性
塌落度大,一般來講,和易性就好,凝結硬化的時間短,溫度變化速率加快,因溫度變化率超出設計值,造成混凝土路面開裂。
6、混凝土施工的溫控措施
(1)通過預先在市政道橋內預埋水循環冷卻管,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溫度。在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會放出大量熱量,內部溫度持續上升,但借助提前預埋的冷卻管,在澆灌完混凝土后,即可利用水循環作用有效控制溫度,從而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現開裂現象。
(2)當在施工現場溫度較低條件下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應特別加強對混凝土表面防凍措施的落實,將混凝土表面溫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降低砼的內部溫度與內外溫差。
(3)當在施工現場溫度較高條件下澆灌混凝土,需要減小澆筑層的厚度,通過邊澆筑砼邊放水加快散熱速度;以此同時,氣溫的上升會造成砼的內外溫差懸殊,繼而增加溫度應力,為避免這種現象,應當用適當的材料對混凝土表面加以覆蓋并澆水,使溫度滿足施工需求,盡可能減少砼內外部的溫差,降低水分從混凝土表面的蒸發速度,大大減少裂縫產生的可能性。
(4)優化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的設計,通過摻混合料或增塑劑等方式降低水泥需求量,減少混凝土經凝結、硬化產生水化熱的影響,將溫度控制在滿足施工需求的范圍之內。
7、澆筑后加強混凝土溫度的監測工作
混凝土內外溫差應控制在25°C以內,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的差不宜大于20°C,溫度一天之內的變化不宜大于20°C。以此為指導對混凝土進行溫度檢測,一旦超過這些規范值,必須立即改進養護實施方案,不允許溫度變化超出規范值。
結語
在市政道橋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裂縫是不可避免存在的問題,如何做好工程設計與施工階段裂縫的防治工作,這是當前建筑行業所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將混凝土溫度變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開裂,是提升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夏季.公路橋梁施工中裂縫的成因及防治對策[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
[2]趙立勇.市政道橋連接處裂縫產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