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石軍 常維山 郭時金 宋道禎
中圖分類號:S8-0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5)02-0012-03
生態農業是21世紀世界農業的主流發展方向,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針對養殖業污染問題,先后出臺了《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全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2014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的《畜牧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以及2015 年 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因此,可持續發展將成為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標。
隨著家禽養殖業集約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的快速發展以及經營方式的多樣化呈現,大幅提高了飼養技術與管理水平以及生產效率和飼料轉化率,降低了養殖生產成本并提高經濟效益,整體科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極大地緩解了肉、蛋的短缺問題,提升了廣大消費者的生活水平,對發展我國經濟、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較大貢獻。然而,伴隨養殖規模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養殖區域的集中,養殖廢棄物處理的難度越來越大,遠遠超過了區域內土地的消化能力。再加上處理技術落后,環境保護意識薄弱,部分養殖區域只重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而忽視了環境效益、生態效益,致使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專業戶)的廢棄物已成農業污染源之首,且已成為部分水體水質惡化的重要污染源,嚴重影響村鎮人居環境和人體健康。因此,在家禽養殖中,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兼顧環境,實現生態效益,保障家禽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 ?家禽養殖業廢棄物處理與利用的現狀
1.1 ?家禽養殖業的污染源 ?家禽養殖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糞便、污水和惡臭三個方面。此外,在家禽養殖的其他環節也會產生污染源。生產資料方面,如過期的庫存飼料、飼料袋、藥品包裝;養殖過程中死淘的雞只、脫落的羽毛、浪費的飼料等;產品環節中的蛋殼、廢水、產品包裝等。
畜禽糞便中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蟲卵以及滋生的蚊蠅,會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細菌數量龐大,易造成病原菌和寄生蟲大量繁殖,促使人畜共患傳染病的蔓延。更為嚴重的是,一旦在某些地區發生禽流感類的傳染病,病原體就極易隨著未經處理的家禽糞便及腐敗死尸的排放而廣泛傳播,引起人畜交叉感染,給人畜帶來災難性的危害;養殖廢水中COD、Cr、NH4+-N含量都很高,水量大且溫度低,廢水中固液混雜,氮和磷的化合物有機物含量較高,污水排入魚塘及河流中,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嚴重威脅水產業的發展;惡臭氣體中含有大量硫化氫、氨、醇、甲烷等有機惡臭物質,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這些氣體刺激人畜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導致畜禽生產力下降。造成家禽養殖廢棄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污染治理投資與運行費用相對較高,多數養殖場戶在資金上自身難以承受,相當一部分養殖場缺乏必要的糞污處理設施,大量未經處理的畜禽糞污隨意排入河、溪、田、塘等,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二是糞污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傳統的種、養型農業生態系統中,造成農牧脫節,養殖者不種地,大量畜禽糞污及廢棄物不能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不能及時還田消納,畜禽廢棄物這一寶貴的資源不能得到及時利用;三是早期建造的養殖場,未經科學規劃,場址與布局建造不合理,布局零亂、建造簡陋、設施陳舊落后,極易對周邊人居環境造成影響;四是缺乏各種實用、低成本、處理效果好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技術,使得規模化養殖場的污染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1.2 ?處理與利用 ?開展家禽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不僅有利于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可有效防止養殖廢棄物的污染,是改善養殖場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由于家禽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家禽養殖產生的廢棄物處理與利用的難度越來越大。
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處理法三種。常用的物理處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干燥、膨化處理、高溫干燥和熱噴處理等。
自然干燥是指經過太陽對糞便進行干燥處理,經干燥后的糞便可作為肥料使用。這種方法曾經是養殖戶廣泛采用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占地多,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已逐漸被禁止或取締。
化學處理主要是將新鮮畜禽糞便采用化學試劑進行處理,利用化學物質與糞便中的有機物質進行化學反應,將有機成分氧化成CO2和H2O或者部分氧化物,例如H2S可以氧化成S或SO42-。有些養殖單位建立了簡易三級發酵沉淀池,有效處理了養殖廢水。
畜禽糞便的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對糞便進行處理的過程。該法具有處理成本低、發酵產物活性強、肥效高等特點,并可達到除臭、滅菌的目的,是最有前途的一種畜禽糞便處理方法。發酵床養殖可歸為此類。
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主要有肥料化、飼料化以及能源化利用。家禽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及氮、磷、鉀等營養物質,是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可通過特殊工藝加工制備成肥料,供種植業利用。很多農機設備企業推出快速堆肥發酵設備或一步式糞便有機肥生產設備,大大縮短了從生鮮畜禽糞便到商品化有機肥的生產周期。有些單位也在探討微生物發酵后用于養殖黃粉蟲、蠅蛆、蚯蚓等,作為飼料原料使用的途徑。
沼氣厭氧發酵工程是治理畜禽糞便污染的主要方法,可提供優質清潔能源的同時,實現污染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是畜禽規模養殖場處理糞便污染常用的方法。同時,沼渣和沼液還可作為有機肥料、食用菌基質等利用,但是在我國北方由于冬季氣溫低,有冬季供氣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畜禽糞便中碳、氫含量豐富,具有很好的燃燒特性,可作為能源原料用于焚燒產熱或發電。
2 ?環保新政實施對家禽養殖的影響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我國農村和農業環保領域第一部國家級行政法規,對于促進畜禽養殖業發展,進一步提升產業綜合效益,推動畜禽養殖業早期實現轉型升級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動畜禽養殖業從加強科學規劃布局、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推進種養結合、提高廢棄物利用率入手,以促進畜禽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作為解決畜禽養殖環境問題的基本思路,從而提高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產業綜合效益。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為指導,引領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推動產業發展走綠色農業、循環農業和低碳農業的路子,采取全過程管理的思路,對產業的布局選址、環評審批、污染防治配套設施建設等前置環節做出了規定,對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利用途徑等環節做出了規定。
在未來幾年,水源地的養殖業要逐漸退出,旅游區的養殖業要逐漸達到零排放。其他養殖區要根據條例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養殖場要進行環評,要求畜禽養殖廢棄物需經過處理才能出場或排放,要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指標。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體等病害畜禽養殖廢棄物,必須按照規定進行深埋、化制、焚燒等無害化處理。
為推動將綜合利用作為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的根本手段,條例還特設專章對綜合利用的激勵措施做出了規定,如對污染防治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建設進行補貼、對有機肥購買使用實施不低于化肥的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利用廢棄物生產沼氣以及發電上網等。這些規定貫徹落實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要求,將從根本上對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實現以環境保護促進產業優化和升級、促進實現畜禽養殖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條例實施一年來,一方面,家禽養殖成本有了明顯增加,養殖業的進入門檻得到了大幅提高,提升行業集中度;另一方面,環保設施較為完善的大型規模化養殖企業,借助條例的實施,進一步鞏固龍頭地位。從目前來看,迫于環保壓力,全國各地的小規模散養戶正在逐步退出,水源地和城鄉結合部養殖場的清理也在加快。《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的全面實施,并不存在任何疑義,部分省市人大已制定出符合當地養殖業發展的相關規定。
3 ?展望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的《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已于2015年元旦起正式施行。新《環保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并且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也將對資本市場的多個行業和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對違法排污企業的懲治力度大大加強,修訂后的第六章第五十九條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同時,新《環保法》給予了各級政府、環保部門以更大的監管權力,允許其采取多種新方式進行監管。值得注意的是,新法還罕見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對監管主體規定了嚴厲的行政問責措施。
隨著上述法律法規的實施,我們相信畜禽養殖也將因此呈現出一個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