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士桂
摘要:后澆帶工程技術在建筑工程工程中有很大作用,混凝土溫度收縮和建筑物沉降問題,是建筑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通過該技術的應用得到了有效的解決,既保證了工程的施工順利開展,以及進度,也可以有效的防治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所以,建筑企業和施工單位、監理部門、設計人員等,應高度重視后澆帶工程。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建筑工程
1.導言
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不但解決了建筑墻體的裂縫現象,還加強了建筑的強度,使建筑的整體性能得到提高,該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需不斷得完善和改進施工技術,只有以先進施工技術為助力,才能有效地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2.后澆帶作用
通過在施工過程中的具體實踐,得出以下三種后澆帶的應用類型,第一,后澆收縮帶,此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混凝土收縮,造成的建筑發生裂縫,從而保證整體結構的質量;第二,后澆溫度帶,在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由于溫差的變化,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應用該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第三,后澆沉降帶,一般適用于高層建筑物的混凝土澆筑過程,由于,高層建筑分為主體部分和裙房部分,在結構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為了使主體和裙房結構,緊密的連接起來,可以應用此技術,在適當的時機,澆筑建筑主體結構,從而保證整體建筑的施工質量。
3.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3.1間距和寬度要設置合理
對于建筑工程的整體結構而言,應盡可能的不將其切割為多個單獨的模塊。在20層以下的高層建筑物中,其整體負荷都是由樓板中的鋼筋結構和其基礎結構承載,因此,為保證整體建筑結構的整體性能穩定性能,在應用后澆帶施工中不進行斷開或切割。然而,當后澆帶施工跨度比較大時,可以先斷開或切割承重的鋼筋結構,但必須保證在后澆帶澆筑施工完成后,焊接斷開的鋼筋結構,以免鋼筋發生彎曲、下垂,致使建筑樓板結構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另外,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過程中,其后澆帶寬度一般要控制在6米以上,并結合具體的施工情況,設定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間距,確保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進行后澆帶施工。
3.2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選擇斷面形式
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中,為了避免混凝土結構發生裂縫現象,以及建筑的整體結構因受負荷過于集中,而發生變形等問題,致使其穩定性受到影響,因此,在選擇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時,必須一致于混凝土結構的斷面形式。另外,在高層建筑物的主體部分和裙樓部分的施工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施工情況,在恰當的時機實施后澆帶澆筑施工,由于高層建筑物的主體結構和裙樓結構的沉降速度不同,主體結構的荷載沉降速度相對較慢,且沉降面比較大,因此,一般選擇在高層建筑物的主體部分完全沉降后進行,以保證建筑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3.3選擇合適的施工位置和施工材料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和施工位置的選擇,對于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來說非常重要。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將適量的膨脹添加劑添加到砂石、水泥混合的混凝土中,以滿足施工材料質量的要求,即無收縮性的微膨脹混凝土,并清理干凈建筑工程結構中的裂縫和積水。其次,在后澆帶施工結構的表面,先使用合理配比的混凝土進行澆筑,并進行二次振搗,充分發揮材料的高強度性能,從而增強后澆帶施工的結構的穩定性。
3.4預設模板和澆筑混凝土
根據建筑施工要求,以及相關技術規范,并與建筑項目自身的結構特性相結合,預先設計模板,充分做好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另外,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預先設計鋼絲網模板,其要求鋼絲網模板的鋼絲網格要保持統一、均勻,且鋼絲半徑大小相同,以保證預設模板的穩定性能、強度性能、剛度性能符合施工質量,完成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前期的準備工作,同時有效得防治了建筑工程地下室梁柱結構,由于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和裙樓部分的跨度過大,而造成因荷載太重鋼結構扣件發生損壞,致使建筑工程結構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3.5控制后澆帶施工質量的方法
第一,按照施工要求和規范,進行混凝土澆筑,確保其密實度,避免產生裂縫或滲水的質量問題,在安裝模板支撐時,確保施工牢固,澆筑鋼筋之前,必須將其清理干凈;第二,在施工之前,對購買的原材料進行審驗,并合理的、科學地添加外加劑和膨脹劑,確保混凝土的配比符合施工質量要求;第三,按有關試件留設規范要求,對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進行留置試塊。檢驗有特殊的防滲要求的后澆帶施工工程。
4.處理后澆帶接縫的要求
在墻板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墻板厚度的不同,選擇的斷面形式也不盡相同,應根據具體的施工情況而定。墻板厚度超過600mm以上的,選擇多邊凹形或凹形的斷面形式;墻板厚度在于300mm以下的,可預留直縫式的斷面形式;墻板厚度超過300mm以上的,可選擇上下對稱的坡口形式或階梯縫的斷面形式。施工后澆帶的具體類型,決定了是否斷開或切割澆帶主體結構的鋼筋。在后澆帶澆筑施工完成后,焊接斷開的鋼筋結構。在進行后澆帶結構表面的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為防止混凝土因收縮而發生裂縫,應選擇強度級別較高、且發揮較早的混凝土進行回筑。以下是控制后澆帶施工質量的要求:①根據施工構造要求和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后澆帶的連接的施工,通常使用鋼筋網或堵頭板的支模,并在模板上安裝凸條,以便連接槽口縫;②在進行澆筑混凝土之前,剔鑿、清理、沖刷縫隙,并恢復出現位置變化的鋼筋,為確保混凝土的防滲水性能,必須按照施工要求,二次振搗混凝土,無氣泡現象,提高其密實度,尤其要確保地下室底板的施工質量;③在完成施工后澆帶處預留施工后,為避免鋼筋發生銹蝕、或遭受踩踏、或被污染、受損等情況,應將其頂部進行覆蓋,并加設防護欄等,及時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對于未補澆混凝土施工后澆帶兩側的梁板,在后澆帶澆筑后混凝土未超過85%的強度之前,要一直保留其兩側模板,因此,必須觀察、記錄混凝土澆筑結束后強度變化,并做好保護措施。
結論
在整個建筑項目施工的過程中,澆帶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有特殊防滲要求的后澆帶施工工程,在后澆帶施工之前,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并確保混凝土質量滿足施工的要求,在完成后澆帶施工之后,做好澆筑養護工作,從而充分發揮后澆帶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紅豐.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工藝與質量控制對策研究[J].新材料新裝飾,2014
[2]尹永靜.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