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凡凡 王凱 岳德琴 常樂
摘 要:隨著科學的進步,研究人員發現阿司匹林的作用不僅僅是鎮痛、解熱、消炎、抗風濕、治療心肺梗,關節炎等一般作用, 同時還具有抵抗癌癥、預防心腦血管,應對老年癡呆的功效。阿司匹林新的應用研究可能給臨床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為廣大病患及家屬帶來福音。
關 鍵 詞:阿司匹林;應用;老年癡呆;糖尿病 ; 癌癥
中圖分類號:TQ 4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0460(2015)07-1612-02
Research Progress in application of Aspirin
YUE Fan-Fan1,WANG Kai1,YUE De-Qin2, CHANG Le1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nghuai Univeristy, Henan Zhumadian 463000,China;
2. Zhengzhou Huaxin Univeristy, Henan Xinzheng 451100,China)
Abstract: Recent researches showed that aspirin has high curative effect for easing pain, relieving fever, fighting rheumatism,diminishing inflammation and treating arthritis,cancer-fighting,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enile dementia. Its further application research will bring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for clinical medicine. In this articl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aspirin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 Aspirin; Application; Senile dementia ; Dibetes; cancer
從1899年德萊塞將阿司匹林介紹到臨床,已使用百年,并成為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作為銷量最高的藥物之一,應用廣泛的阿司匹林具有治療發熱、頭痛、關節炎、風濕病、心絞痛、腦血栓等等。同時,由于阿司匹林的原材料來源充足、價格適中、制備工藝簡單,尤其在應對癌癥、糖尿病、老年癡呆等方面作用顯著,發展前景廣闊,所以阿司匹林應用普及更顯得尤為重要。其主要貢獻突出在以下四個方面:
1 應對糖尿病及并發心腦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而引發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高血糖,血糖若是不穩定或偏高便會引發腎功能、眼足等器官的衰竭。據衛生部2007年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近50%的糖尿病患者都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等老年疾病。而應對這類疾病,鄭剛[1]通過羅列大量實驗,數據、資料證明了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級預防中具有明確的應對作用。呂晶[2]對阿司匹林對血小板的藥理作用進行描述,進一步闡明了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和動脈粥樣硬化產生的病變與患者的血栓前狀態有著緊密聯系,這其中損壞的血管內皮細胞變化、功能增強的血小板作用、抗凝血功能的減退都與血液流變學變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有著抗血小板作用的阿司匹林在糖尿病并發癥預防和治療中都有重要的研究和應用價值。
而隨糖尿病并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就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統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與之而來的卻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快速增長蔓延。為解決這一問題,盧耀生[3]通過探討阿司匹林在治療心腦血管性疾病中的應用分析,將患有心腦血管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5人。首先對觀察組的25位心腦血管性疾病患者進行長時間口服阿司匹林顆粒100(75~150)mg/d的實驗。而參照組在相同狀況條件下使用傳統、正常的治療處理。綜合一段時間的研究數據后發現:其中觀察組中有18例心腦血管性疾病患者沒有出現胃抽搐、出血等不適現象,治療效果良好。7例患者伴有輕微的腹痛,但患者并無心血管疾病的復發;相反參照組中有19例心腦血管性疾病患者出現胃出血等不良反應的現象,占總例數的76%,6例心腦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沒有副作用的現象發生,情況較為穩定。對比后得出結論:小劑量阿司匹林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的應用和推廣。
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部分乙酰化血小板中的環氧化酶,較其他藥品而言,降低了患者體內的凝血素,從而使心腦血管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而實驗表明:雖然目前并無特別規定關于阿司匹林的使用劑量的上下限,但在阿司匹林的安全適用范圍下,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建議患者使用多少劑量。根據相關理論及實踐的研究發現:對于單純糖尿病,可以服用小劑量,如40 mg/d[4]。而目前關于阿司匹林的用量人們已達成一致:小劑量阿司匹林是指75~325 mg/d,而作為長期使用的最佳用量是75~50 mg/d,而針對亞州人種來講,低風險的心血管疾病,一般用量40 mg/d;如果有嚴重程度高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給藥80~100 mg/d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5]。
2 應對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又叫做阿爾茨海默癥(AD),是一種起病偶然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衰退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性障礙、失認、失用、失語、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為止尚未明確。老年癡呆癥會導致大腦對事物、空間、行為等記憶能力的削弱,造成老年人失憶、癡傻等表象,成為老年人群中最大的健康威脅。
目前,關于阿司匹林防治老年癡呆的報道已有很多。其中澳大利亞一所大學就阿司匹林防治老年癡呆癥展開了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阿司匹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老年癡呆,服用阿司匹林治療的老年癡呆患者,一般不會病情反復。相關事實也證明預防和治療老年性癡呆可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抑制相關合成前列腺素的環氧化物酶的活性,間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達到治療炎癥控制老年癡呆。鞏睿智、陳麗等[6]通過試驗研究發現:用健康雄性大鼠72只,體重約130 g,隨機分6組,每組12只,?、賲⒄战M、②安慰劑組、③陽性藥物組、④阿司匹林小劑量組、⑤阿司匹林中劑量組和⑥阿司匹林大劑量組。除參照組外,其余五組大鼠連續按50 mg/kg的劑量皮下注射100 g/L的D-半乳糖生理鹽水溶液,每天1次,持續7周。參照組在相同條件下以同樣方法注射5 mL/kg生理鹽水,用Morris水迷宮進行模型篩選。篩選過后,將無學習障礙的大鼠剔除,將出現一定學習記憶障礙的大鼠作為實驗對象,給予實驗組一樣的藥物注射,再次用Morris水迷宮進行模型篩選,5 h后,分別按小劑量(210 mg/kg)、中劑量(420 mg/kg)以及大劑量(840 mg/kg)阿司匹林給予這些大鼠灌胃。同時設參照組和安慰劑組用同樣方法給予和中劑量相同體積的生理鹽水,分別連續灌胃2周。在藥物注射前后,同時觀察造模成功大鼠的情緒行為活動,觀察其是否出現進食減少、狂躁、好動、善斗或孤僻行為。通多對阿司匹林對衰老模型大鼠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的實驗研究,得出:中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大鼠的記憶力,協助記憶,而大劑量反而會加劇惡化大鼠的精神癥狀,甚至產生狂躁不安的表征。
3 應對癌癥
癌癥,亦稱惡性腫瘤,為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了生長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目前,有很多研究小組發現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明顯降低多種癌癥的發病率。隨著癌癥患者數量的上升,阿司匹林在癌癥方面的作用也受到了眾多研究人員的關注。而應對癌癥,我們將不必憂心忡忡。
其中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研究顯示,隨著科學發展,到2050年,阿司匹林將助力醫學站在一個新的歷史平臺,而癌癥也將成為一種非致命性的疾病。80歲以下的患者將不用擔心死于癌癥。據專家說,每天服用適當劑量的阿斯匹林,是防止癌癥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而領導這一實驗的庫茲克教授通過研究的數據向我們證明:50歲到65歲的病人堅持10年每天都服用一定劑量的阿斯匹林,能減少7%~9%的患癌癥、心臟病、冠心病等病的風險,從整個實驗來看,阿司匹林可以在20年時間內降低4%的死亡率。而且到2050年,在80歲以下的成年人中所有與癌癥相關的疾病都可以預防治療,這是一個非常積極又真實的預測。
換句話說,阿司匹林在未來治療癌癥效果還是比較樂觀,而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對此保持積極的心態。他們相信: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年癌癥患者的死亡率會急劇下降,將很少再會有中年患者死于癌癥。2014年,英國科學家對所有可行的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后得出,每天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能減少患或死于胃癌、腸癌等的幾率。也就是說,如果50歲以上人群在10年或20年時間里,堅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話,在20年里或許能讓約十幾萬人免受癌癥之苦。對此馬麗麗、趙麗萍[7]等通過對阿司匹林抑制環氧化酶(COX)活性、激活死亡受體(DR)而誘導細胞凋亡機理等的介紹提出阿司匹林在抑制腫瘤方面效果顯著的觀點。 (下轉第16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