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瑞
摘 要 在當代藝術設計中,民族文化元素包羅萬象,其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民族文化元素在藝術設計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民族元素在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作品中發揮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民族元素 應用
一、民族元素的含義
“民族元素”是指一個民族所共有的、以民族文化為基礎,代表民族文化特性,涵蓋其他不同思想文化內容的有機構成體稱之為民族元素。包括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活動中所形成的獨特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以及對民族文化傳統觀念認知和民族情感等。
二、中國民族元素的類型
中國民族元素是指被大多數中國人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并體現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形象、符號和風俗習慣,具有中華特質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都可稱為中國民族元素,大致概括為二類:
1、民俗類:剪紙、茶文化、門文化、木板年畫、戲裝、面具、紋飾、皮影、京戲臉譜蠟染、刺繡等。
2、圖紋類:水墨畫、工筆、寫意、花鳥人物、山水、龍鳳紋樣、如意紋、祥云圖案等。
三、民族元素與藝術設計的關系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要求藝術設計不單單是為產品生產服務,應當更加注重產品功能與人的主觀感受相統一。民族元素是藝術設計的文化根源,如何將民族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到藝術設計中來,重視產品的情感與文化的結合,成為現代藝術設計關注的問題。
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多元文化中的一元,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元。民族元素是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包函一個民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具有民族原創性和獨特性。
從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的《人面彩陶魚紋盆》到漢代栩栩如生的畫像石《荊軻刺秦王》,再從青銅器上的饕餮圖形到造型簡約的秦漢瓦當,真實優美,古趣拙樸,多樣統一,詮釋了中華民族在不同歷史發民展時期的生活形象,反映出人們不同時期的審美意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的沉淀、延伸、衍變的民族元素最終成為藝術圖象、工藝和美學中的靈感源泉。
藝術設計是現代工業批量生產的條件下,把產品的功能、使用時的舒適度和外觀的美有機的地、和諧地結合起來的設計。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設計也更加注重產品功能和精神需求的統一。民族元素是設計的特殊文化根源,藝術設計不能脫離民族元素這個特殊的文化底蘊而獨立發展,它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在實踐活動中得到發展,在民族文化中得以提煉。只有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出富有生命力和民族特色的設計產品。中國民族圖形元素常常會借用一些具體的形象,表達某種思想和寓意。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采用中國民族圖形元素更能從情感上引起人們的共鳴,增強藝術設計的效果。
無論從藝術設計的風格還是形式的變遷,每一個成功的作品,無不具備著一個共同的特征——濃縮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情感元素,吸收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元素。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下,文化多元化的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存在的鮮明標志,對于民族傳統文化,如何認識和研究,創新和發展民族元素是現代設計的根本出發點。
四、民族圖形元素在藝術設計中作品中的體現
市場是產品交換的場所。自原始社會解體,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剩余價值的出現伴隨產品交換的開始,人們在選擇產品首先考慮自身的需求,這就要求藝術設計首先以實用為體。
隨著社會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得到完善,人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消費行為也愈來愈多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具有濃厚的審美色彩,人們對于產品的需求也不再是單一的考慮它的物質性能,更多地集中在感情的需要和審美的滿足上。《荀子·天論》里中這樣寫道“形具而神生”,“形”是傳達信息和精神的前提。
藝術設計中的文化價值是指設計的某一事物對于人的全面發展所具有的意義。最高的文化價值是實現真善美相統一的自由境界,促進人的個性解放和人格的全面發展。民族圖形元素不僅是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特有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美學標準的視覺體現,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風俗習慣、道德行為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歸屬,民族圖形元素對藝術設計的發展起到“元神”的作用。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的“意態由來畫不成”、“丹青難寫是精神”道出了精神內涵在藝術表達上的重要性。民族圖形元素中所滲透著的中國民族精神內涵對于藝術設計的發展是一種補充,使藝術設計具有了人文特色。隨著文化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而帶來的文化素養的提高,對于生活的追求,審美觀點也了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不再單一的注重產品的功能而轉向于產品的文化內涵。藝術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對于這種結合,審美特性構成了藝術設計的本質,人的感知是第一位,在借鑒民族元素時,要理解其獨特的審美哲學和文化內涵,提煉出傳統民族文化背景下蘊含的美學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設計領域在滿足于人們對產品的基本需求的同時更應該重視產品的文化與審美需求,而不僅僅是對外形、結構、色彩的直接引用,即文化為用。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