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語嫣
周澤榕的青春檔案
標簽:天秤座,好勝心,強迫癥,完美主義
個性簽名:什么都想玩,什么都要玩好

青春密碼:“00后”天秤女,生活在南方小城。玩心很大,強迫癥和完美主義很嚴重,想的多做的也多。一直是一個聽書人,后來也成了半個講故事的人。只忠于內心,隨緣自在。
剛剛成為“小博”的編輯,便認識了這個熱情的萌萌的女孩兒。雖然她是個“00后”,但我跟她聊天時卻能感覺到她是個善解人意的姑娘。偶爾會收到一些她寄來的手寫信和明信片。信里常常在說她最近正在做的事情,似乎每一階段她都在忙不一樣的東西。也是從這些對話里,我看到了一個努力去做好所熱愛的事的初中女生。
會彈吉他,會作詞,會電子琴,會彈尤克里里,會鋼琴,最近又開始學習攝影。這么多特技傍身,有沒有棒棒噠?
“特技”少女酷酷噠
說到吉他,大概大家都會腦補會彈吉他的男生都很帥,會彈吉他的女孩子都酷酷噠。
澤榕從六年級就開始自學吉他了。到了初一她決定去吉他班接受正規的教學,經過一年多的學習,現在基本上大多數曲子給她譜子她就能彈出來。
憑著這技能,她在初二的兩次音樂考試中帶著吉他自彈自唱了《小手拉大手》,引得臺下一片尖叫聲和掌聲。我說你這簡直是100酷。她笑笑,“大概因為班里學吉他的人很少,而且彈吉他的時間都沒我久,所以每次大家都很捧場?!?/p>
雖然大家都看到了臺前的她彈吉他多么悠揚動聽,可卻不知道臺下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對于弦樂器,這樣長時間練的話手指會被磨出繭子。她還記得六年級第一次碰吉他,因為是自學,只能悶著練。彈了一天,左手按和弦按到食指和中指都起泡了。包了紙巾繼續練。后來在吉他班上課的時候,經常會因為手指痛停下來。時間長了,起泡的地方慢慢地生繭了。女孩子嘛,肯定希望手指美美的,于是繭子一長出來她就忍痛把它們撕掉,到現在手上已經很光滑沒有繭了。后來老師問她,你怎么練了這么久都不生繭。她說,生了繭,但是弄掉了。老師不由得感嘆,那你肯定彈完手會疼啊。她說沒關系。因為熱愛,所以不怕疼,不怕吃苦。
弦樂器是相通的,吉他學會了,尤克里里自然也無師自通。如果非要說彈好吉他和尤克里里有什么訣竅的話,她覺得還是熟能生巧。像她每次都先決定好要彈什么曲子,然后提前一兩個月就練,有時間就彈彈。
所以,后來學電子琴也是她自己想學才去學的。其實小時候她是想學鋼琴的,但是聽說鋼琴很難,可能那時候比較怕吃苦吧,最后只去學了電子琴。學了之后才知道電子琴和鋼琴根本就不一樣,但是既然都學了那就好好學吧。澤榕在三年級開始學習電子琴,本來只是作為業余愛好隨便學學的,結果去考級一口氣跳了六級,到六年級畢業已經過了十級。
雖然電子琴和自己當初想學的鋼琴有諸多不同,但好在它們也有共通的地方,所以彈鋼琴的指法她自己稍加琢磨也會了。作為一個準初三生,澤榕說自己從來沒有花好幾個小時去練琴的經歷。在她看來,樂器不是用來陶冶自己的工具,也不能用它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在開心的時候彈彈琴唱唱歌,這樣就可以了。每天想起來或者看到琴就彈一下,想彈吉他也隨時拿起就彈。作為一種陪伴,能讓自己開心的招兒管用就行。除了因為要表演,她也不會刻意地練很久,靠平時的日積月累就足夠了。如果一味地死命練習反而會適得其反,到時候連對音樂的興趣都沒了。
在電子琴考十級那會兒,因為準備升初中的考試,澤榕有大概一兩個月完全沒練琴,等到錄取通知出來了才得空準備考級的曲目。8月2號考試,7月20多號才開始練琴。在這十多天里要背整首練習曲,每天都彈一個小時左右,彈到后來考完級都不想再碰它了。大概緩了兩個月后才有心情重新開始彈。



對于她來說,只有開心的時候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因為快樂是音樂的氧氣。
音樂與學習并駕齊驅
一般家長從小便會督促孩子學這學那,但澤榕的父母并沒有讓她去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興趣班。他們給了澤榕很大的自我選擇的空間。只要是她的愛好,爸爸媽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的話都會支持。他們也告訴她,如果想學好一樣東西,就要堅持到底。
澤榕也很明確,想要去做一件事情,不是僅有三分鐘熱度就行的,要做就要做好,只有本著這樣的心,你才能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演奏樂器如此,學習亦如此。所以雖然現在她每天都要在學校待上大部分時間,但是她仍然能協調好學習和練習樂器的時間,既不耽誤學習,又不會疏忽了音樂,還能抽空做其他事。
除了放學以后,平日在學校里,學生黨每天都是滿滿的課,沒有太多的空余時間,她就把寶貝們帶去宿舍,中午吃完飯就練琴。放學回家先完成作業,然后看會兒電視,讀下書。
澤榕很喜歡看書,并有自己的書單,比如白落梅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盧思浩《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等等。這些文字清新、治愈,能夠給人以向上的力量,她從這些書籍中汲取了很多的精神養分,同時,它們也為她的寫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做好所熱愛的事
在進行采訪的時候,她正在打暑期工。
我問她做的是什么工作,她發給我一個鏈接,是一個有關于“潮州文化”的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文字講述了小城的故事,搭配了一些比較復古的圖片,整體看下來別有一番味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她,圖片是其他同事在城里采風時拍的。這個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都是和潮州有關的,是關于本土的記憶。或許正因為有回憶在,所以整篇文章看起來很有感覺。
任誰看這樣的文字水準,都會質疑這竟然是一枚初中萌妹子的作品。多虧她平時讀了很多書,不然寫不出來這么有文化底蘊的文字。“我那天跟同事說我是2000年出生的,才讀初中,他們都不信。好多人都問我讀的什么專業?大幾?我說我才初二……”語氣里是滿滿的自豪和欣喜。的確,有養分的書讀得多了,連文字也活了起來。
她說她正在學攝影。因為現在的工作需要將攝影資料發布在公眾號上,所以得專業一點。幾個禮拜以前,她在前輩的指導下學習使用單反拍照取景,到現在控制光圈啊,調焦距啊,魚眼鏡頭、廣角鏡頭、標準鏡頭、長焦鏡頭啊,這些專業名詞信手拈來。與之相對的,她還要學習使用Photoshop修圖,給圖片加水印。雖然聽起來好難好復雜的樣子,可是她學習這些東西有著莫名的靈氣。
在這個公司,一周只放假一天,玩的時間固然少了很多,但她覺得,這是值得的,因為能學到她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F在她已經喜歡上了將潮州文化融于文字與攝影之中,這早已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她探索新世界的一個媒介了。
青春如此短暫,澤榕說,只埋頭學習的話豈不是太單調了。她要在這樣充滿陽光與氧氣的日子里去嘗試各種沒做過的事,她的青春不會被喂狗。
祝福這個永遠都在get新技能路上的潮州女孩,在這冰與火的青春中,繼續去做好那些她所熱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