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小鳳
摘 要:隨著生態安全農業的大熱,一種大森林環境下的有機新型農業——林下經濟越來越受到各地的重視。該文通過介紹廣西國有欽廉林場的林下經濟——欽廉模式,探索大森林環境下有機新型農業的特點及其發展意義。
關鍵詞:欽廉模式;林下經濟;有機農業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9-91-02
1 引言
1.1 欽廉模式的起源 20世紀90年代,國有區直林場中由于管理體制不到位,勞動力效率下降,林場經營效益降低,職工就業難度大。出于對林場減負和職工發展的角度,出現了林場分地給一線職工并準其自主經營的自營經濟。進入21世紀以來,廣西提出“少砍樹,不砍樹,也致富”。不能因為林改破壞林地,而要使林改具有持續性,由此提出了林下經濟。2011年10月10日,經過會前多次到廣西的調研,時任全國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全國林下經濟現場會上正式提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廣西欽廉林場是發展林下經濟的排頭兵。2008年,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提出桉樹下不長草的疑問,開啟了欽廉試行林下種草的序幕。此后,欽廉林場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自營經濟的基礎,從林下種草開始,到牛羊養殖,再到生物肥料,逐步形成了林下種草—草喂牛羊—沼液種草的有機、立體、循環經濟模式。
1.2 欽廉模式的內涵 欽廉模式的內容在于利用林下空間,實現林下種草、草喂牛羊、沼液種草的林業循環,形式是“公司+基地+合作社+林戶、林農”,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真正成為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和民生農業。
1.3 欽廉模式的意義 欽廉模式林下種草,改變了速生桉下不長草的傳統、錯誤觀念;帶動輻射林農和農村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它多種樹而不砍樹,創造良好的林業環境,以綠色、環保、生態、循環、低碳為依據,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礎。
2 欽廉林場發展林下經濟的主要做法
2.1 把林下綠色空間當新型財富資源來做 欽廉林下經濟將林間間隙土地、林蔭、森林小氣候等資源種草,將其當做新型的要素資源、資產資源、資本資源來開發、利用、運營,不僅豐富了森林景觀,增強了林地保持水土的效用,而且將林下資源切實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財富,真正做到了“既要青山綠山,也要金山銀山”。
2.2 把林下綠色經濟當新型產業體系來做 欽廉林下經濟,林下種草、草料加工配送、草喂牛羊、糞便做有機生態肥、沼液種草、牛羊產品轉銷市場的林業循環模式,真正將森林環境下的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當做新型的農工商貿服產業來開拓、延伸、建設,構建了一個現代多功能復合產業體系。
2.3 把林下綠色基地當新型產業園區來做 欽廉林下經濟模式將林區土地整合規劃,統一配套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立種養集中區,建設特色功能園,把森林環境下的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商貿業等功能集中區,當做新型的現代產業園區來開發、建設、運作。
2.4 把林下綠色產品當新型市場品牌來做 欽廉林下經濟產品,經過標準檢測、檢驗檢疫、品牌認證,通過統一加工配送,建立專業市場銷售,真正做到綠色安全無污染,緊跟新時代人們對食品安全高要求的潮流,真正做到高品質、高生活。以此將森林環境下生產的綠色、環保、生態、衛生、安全的食品,當做順應人們消費觀念提升、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載體來做。
2.5 把林下綠色經營當新型發展方式來做 欽廉林下經濟模式整個產業鏈實現資源的絕對利用,真正踐行“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理念,是一種環保無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它把森林環境下的生產經營,變成綠色、環保、低碳、生態、清潔、循環的生產經營,當作了轉變經濟發展、建設美麗廣西的新路徑來做。
2.6 把林下綠色管理當新型制度變革來做 欽廉林下經濟模式發展過程中,公司僅做承包、示范,經過市場檢驗之后再鼓勵和帶動職工大力發展,將最終利益歸屬職工,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人文經營、民生管理,把森林環境下的生產政策、經營制度、管理機制,當作現代林業的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來做。
3 欽廉林場發展林下經濟的運行特點
3.1 資源化 欽廉林下經濟利用林間間隙土地、林蔭等原來從未開發的資源進行再利用,將牛羊糞便通過微生物處理做成有機肥料,實現廢物利用,變廢為寶,改變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傳統,真正做到了資源化發展。
3.2 產業化 欽廉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國有林場的龍頭帶動,對林業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形成了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林業產業化經營方式。
3.3 集約化 欽廉林下經濟整合林區土地,將森林環境下的種、養、加工等功能集中區作為特色功能園區來開發,增加了生產要素的含量,提高要素投入的集中度;通過總公司+分公司+基地+專業市場的形式,實行規模化經營。通過這種集約化經營方式,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整合效益。
3.4 品牌化 欽廉模式的林下經濟產品經過標準檢測、檢驗檢疫,目前已形成欽冠品牌,通過綠色、環保、安全、無污染的產品形象將其與其他非林下經濟產品區別開來,達到了市場突出和市場區別的品牌化作用。
4 欽廉林場發展林下經濟的經驗啟示
4.1 理念先行 廣西欽廉林場在林改實行以來即開始探索如何利用林下空間增強自身發展,再借民眾對由桉樹下不長草發出疑問的契機,提出不砍樹也致富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并將其作為生態文明的基礎加以建設,真正做到理念先行。
4.2 模式引導 廣西欽廉林場通過對林草、林畜、林菇、林蜂等不同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形成了林下種草—草喂牛羊—沼液種草的立體循環模式。在該模式的引導下,逐步發展完善成為欽廉林下經濟的發展路徑。
4.3 主業帶動 欽廉林下經濟產業鏈以種草為基礎,以養殖為主業,以生態肥料加工為后續,通過養殖的發展,帶動林下種草和有機肥的生產,而動物產品則實現品牌化經營銷售。
4.4 立體推進 欽廉林下經濟首先利用林下空間,實現立體經營;其次對大森林環境下的種、養、加工、服務等產業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交叉發展;再次通過總公司、分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市場的形式,步步推進,層層發展。
4.5 綜合發展 欽廉林下經濟模式不只是林場種樹的單一發展,而是林下種植、養殖、加工多向發展;也不是只停留在生產階段,而是生產、加工、儲運、市場層層推進,真正實現了農工商貿服一體化、綜合化發展。
4.6 推廣價值 欽廉林下經濟模式由林場牽頭組建公司,公司做承包和示范,經過市場檢驗之后再鼓勵和帶動職工大力發展,將最終利益歸屬職工。在全區林場范圍推廣欽廉模式,首先有利于確定林下經濟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其次,依靠林場強大的綜合實力,有利于推動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實力,加快林下經濟產品市場和流通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林場發展經過市場檢驗之后,在全區各地推廣欽廉模式有助于增強農民持續增收能力,實現林下經濟產值和農民林業綜合收入的穩定增長;有利于水土保持、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全區實現綠色增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余玉珠,顧克瀟,李杰霞.欽廉林場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初探及舉措[J].中國林副特產,2012(4):101-102.
[2]程亮,胡禮偉,余玉珠.欽廉林場譜寫林下經濟新篇章—林一草一牧一沼循環發展模式的有益實踐[J].中國林業,2012(24).
[3]韋榮華.欽廉林場:循環的財富[J].當代廣西,2013(20).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