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之前,新疆是一個積貧積弱、生產力水平極其落后的舊新疆。生產不了一根鐵釘,更沒有一寸鐵路,沒有像樣的工廠和礦山,一些地方糧荒不斷,人民生活貧困不堪。歷史在1949年的秋天改寫。新疆和平解放。從此,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新疆的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新疆的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新疆經濟發展迎來最好時期
近年來,面對“三期疊加”的嚴峻形勢,面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困境和難題,自治區黨委政府以超乎尋常的決心和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攻堅克難,一往無前,以改革創新的思維和辦法,破解了一系列發展中的難題,解決了許多歷史欠賬和遺留問題,取得了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的豐碩成果;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感,變化變革,敢于擔當,務求實效,帶領全疆各族人民在新疆大地掀起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熱潮。隨著經濟發展的活力、轉型升級的動力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力持續增強,新疆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一輪上升周期,步入了增長速度最快、質量最好、效益最高的歷史新階段。
新疆經濟以乘風破浪之勢迅猛發展,來自自治區統計部門的一串串數字,勾勒出近年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大步跨越、快速攀升的閃光軌跡:
2014年,新疆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73.46億元,比2009年增長1.15倍;5年邁過5個千億元大關,平均增速11.1%,增速在全國的位次由2009年的第30位,躍升至第4位。
2014年,新疆財政收入由2009年的884億元增長到2458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2.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09年的388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283億元,比2009年增長2.3倍,年均增幅達到27%。
2014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9744.81億元,是2009年的3.5倍;2014年,新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4元,是2009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6%;2014年,新疆農民人均純收入8724元,是2009年的2.2倍,年均增長17.6%。
數字無言,卻見證了新疆經濟建設的快馬加鞭,綜合實力的顯著提高;見證了城鄉面貌的煥然一新,見證了各族群眾的笑臉飛揚。毫不夸張地說,近些年,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是各族人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貫徹中央部署 推動實踐創新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在推進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征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理論和實踐的重大探索與創新。
一是“科學跨越,后發趕超”;堅持“五化”同步;“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區”“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之路”“建設潔凈新疆”。這些事關經濟發展的新理念、新思維,既關注發展的速度,更關注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更看重發展的質量與效益。
近年來,自治區堅持規劃先行,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一系列政策法規密集出臺;伊犁河谷百萬畝生態經濟林工程、塔里木盆地周邊防沙治沙工程、葉爾羌河治理工程等重大生態工程加緊實施。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塔里木河下游結束了斷流的歷史,烏魯木齊的麗日藍天一年比一年增多,企業節能減排的步伐一年比一年加大,對綠水青山的百般呵護,為永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努力把新疆建設成為“審批事項最少、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省區之一;“堅持內引外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開放戰略。這些事關改革開放的新目標、新追求,促使新疆努力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破解難題,用開放包容的胸襟氣魄推動發展。
這些年,新疆連續取消、調整審批事項,提前實現了壓減35%以上的改革目標。喀什、霍爾果斯兩個經濟開發區活力四射。連續四屆的中國—亞歐博覽會實現對外經濟貿易成交總額200多億美元。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新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對外開放呈現新格局。
三是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的理念,連續6年開展“民生建設年”活動。這些事關民生改善的新觀點、新舉措,緊貼民生推進發展,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
新疆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63萬套,讓大批困難群眾住有所居,安居樂業;投入資金1152億元,建成安居富民工程150萬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建設量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第一;定居興牧工程投入99億元,使全區近9萬戶牧民結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歷史,改變了落后的生產方式。全疆30萬名城鎮五七工、家屬工納入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保障范圍,比全國提前一年解決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全疆2萬多名普通高校未就業畢業生赴內地培訓后走上工作崗位。教育、醫療衛生、扶貧開發等各項關乎民生的事業,也都加大投入,加快發展,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各族群眾。這5年,是新疆民生建設力度最大、全疆各族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最大限度地增強了黨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
把握新的歷史機遇
在歷史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新征程,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風險并存。新疆要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攻堅克難。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變化變革、敢于擔當、務求實效,大力倡導“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只要努力就能改變”的理念,號召各族干部群眾“全心全意地干、爭分奪秒地干、務求實效地干”,努力踐行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弘揚新疆精神、樹立新疆形象。號召各族干部群眾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樹立“我能行”的主體意識,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奮力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從南疆到北疆;從自治區領導到基層干部;從重點項目建設的工地到“訪惠聚”工作組住的鄉村,廣大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敬業奉獻,爭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構想。這是新疆面臨的重大戰略機遇。自治區黨委、政府迅速反應,起草方案、制定規劃,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啟動實施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國家大型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建設,穩步推進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和中國西部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五大中心建設。
2015年3月,國家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從頂層設計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疆的核心區定位,新疆在我國未來發展和穩定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新疆無論是速度還是效率,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新疆正以積極昂揚的姿態擁抱嶄新機遇,擁抱美好未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