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耷超+沙劍青

新疆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下,烏魯木齊市委緊密團結全市各族干部群眾,堅持把中央、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精神與首府實際結合起來,堅持變化變革、敢于擔當、務求實效,全力推動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在經濟增速、基層基礎建設、大氣污染治理等方面走在了全疆全國前列。
歷史悠久的烏魯木齊,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必經之路。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等民族和睦生活在這里,創造出了燦爛的古代西域文明。進入新時期新階段,這里再次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
抓好重大發展機遇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新疆工作,始終強調新疆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新疆改革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民生改善、邊防鞏固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對新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新疆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烏魯木齊市圍繞建設西部經濟強市目標,提出著力打造“六大產業基地”,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依托明年即將封關運營的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烏魯木齊市積極申報“中國亞歐經貿合作試驗區”,構建“中國―中亞自由貿易區”,為第三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從確定產業升級,到部署結構調整,一個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烏魯木齊市經濟建設的步伐鏗鏘有力,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氣象、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相鄰的新市區、頭屯河區合并,在西部地區率先打破開發區和行政區的體制障礙,推行“區政合一”。“區政合一”的“大視野”,帶來了發展的“大跨越”。
去年,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成為新疆首家工業產值過千億元園區,財政收入突破8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財政收入突破90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100億元。
在新的歷史起點,烏魯木齊迎來了新的機遇。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烏魯木齊將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緊緊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機遇,加快實施“四大戰略”、努力營造“五大環境”、全力打造“六大產業基地”、積極構建“七大城市組團”,努力把烏魯木齊建成全疆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首善之城,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
目前“六大產業基地”中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市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會展片區現代服務業基地、南山旅游基地已形成規模,城南經貿合作基地也在加快建設中,為全市經濟穩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力推進民生建設
2014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疆考察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不移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同時必須緊緊圍繞改善民生、爭取人心來推動經濟發展。實際上,重視改善民生也是烏魯木齊一直關注的重點工程。
“只要有利于發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就大膽改革創新,敢于擔當、敢于嘗試。”自治區黨委常委、烏昌黨委書記、市委書記朱海侖經常強調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自2010年開始,烏魯木齊從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維護穩定的實際出發,始終把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五年來累計投入203.1億元實施97個棚戶區改造項目,累計開工建設房屋5.4萬套、721萬平方米,實現了市委提出的棚戶區“三年改完、五年完善”目標。同時,用兩年時間累計投入20多億元,對全市993個老舊小區重點實施外墻保溫、供排水和供熱管線改造工作,既避免了大拆大建,又保證了老舊小區面貌明顯改善,深受各族群眾好評。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的順利實施,改善了50多萬各族群眾的住房條件,讓群眾享受到了城市建設發展成果。
在2014年,就有4056戶家庭通過搖號圓了“安居夢”。2015年,烏魯木齊又提出開工建設棚改房6000套的目標任務,采取企業聯合、政府引導、政府搭臺等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做好棚戶區改造工作。
除此之外,在百姓最關心的物價問題上,烏魯木齊也毫不松懈。
2010年,市委市政府針對物價持續上漲、早夜市取消后市民買菜難等問題,研究決定,在全市社區投資建設32個蔬菜副食品直銷點,采取統一運營管理、批發價銷售等政策。
2011年,將社區便民蔬菜副食品直銷點建設列為重大民生工程,蔬菜直銷點增加了糧油等副食品供應,開始步入規模化、標準化經營。
2012年至2014年,賦予了“保供應、穩物價、惠民生”職能的蔬菜直銷點,通過政府搭臺,在全市先后建成并投入運營了527家店和100多個牛羊肉直銷點,形成了基本覆蓋全市的蔬菜副食品直銷網絡。
直銷點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廣大市民能買到便宜菜、新鮮菜、放心菜。為此,烏魯木齊市投入1億元,新建和升級肉菜流通節點,建立肉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運行機制,建設3271個農家店和40個配送中心,建設烏魯木齊市蔬菜批發場站及吐魯番地區、昌吉州配套蔬菜冷鏈儲運項目等。
同時,烏魯木齊市還規劃建設了50萬噸蔬菜保鮮冷藏庫,建立適合本地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天至7天消費量動態庫存,以便使蔬菜配送中心的運行與直銷點對接。
“菜籃”溫暖千萬家。如今,蔬菜直銷點在這幾年考核中不斷完善,市民也從這項惠民政策中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
另外,徹底解決烏魯木齊冬季大氣污染問題也是群眾的共同期盼,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其作為一項重點民生工程予以全力推進,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2012年市委決定全面實施“煤改氣”工程。關系500萬市民供暖安全、必須在兩個供暖期之間的6個月內完成、同期進行“田”字路一期工程,種種現實決定了“煤改氣”工程量之巨、工期之緊、難度之大不僅在烏魯木齊甚至在全國都絕無僅有。endprint
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決心,再大的困難也擋不住前進的腳步。烏魯木齊僅用半年時間完成所有燃煤供熱設施的天然氣改造任務。2013年,烏魯木齊在全國74個重點監控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由末位上升到前20位左右。
國家技術質量監督總局將烏魯木齊“煤改氣”工程的天然氣改造和應用技術確定為國家標準;“煤改氣”工程榮獲2014年國家住建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兩項任務圓滿完成,烏魯木齊高分通過了大考,極大提振了全市各族干部群眾的信心。
打造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做好新疆工作,關鍵是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疆考察時,對新疆干部隊伍給予了高度評價:“各級干部狀態很好、精神面貌很好,面對艱苦環境和艱巨任務,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為造福各族人民、建設美好新疆作出了重要貢獻。”
正如總書記所評價的,烏魯木齊十方面工作能走在全疆全國前列,離不開一支努力發揮主體作用和頑強拼搏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不會自然而然產生。2014年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在參加指導呼圖壁縣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對全疆黨員干部提出建設政治上強、能力上強、作風上強、心力上強的“四強干部”隊伍的要求。
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按照“四強干部”要求,烏魯木齊不斷完善干部教育監督、選拔任用等機制,強化干部隊伍建設。持續開展機關文化建設,提高機關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以開展爭創“群眾滿意好班子”為載體,大力加強以“一把手”為主的領導班子建設;落實“三個不吃虧”用人導向,出臺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雙向交流任職和掛職鍛煉辦法,樹立了從基層一線和艱苦崗位選拔干部的導向……
市級四套班子領導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帶動黨風政風民風明顯好轉。思想在強調中統一,作風在實干中轉變。在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部署要求中,提高干部的理解力、落實力、執行力;在干事創業成功實踐中,鍛煉隊伍、振奮精神、增強信心。
面對復雜局面,越來越多的干部敢于擔當,敢于站出來,勇挑重擔;在急難險重時刻,越來越多的干部不回避,不推諉,迎難而上。“人還是這些人,天還是這片天,地還是這塊地,但是思想理念變了,精神狀態變了,領導作風變了,最后效果就好了。”朱海侖書記一語中的。
一心干事創業、一心在公為民,烏魯木齊干部隊伍形象大為改觀,不僅干出了驕人的業績,更贏得了群眾的擁護支持。
2014年11月6日下午,張春賢書記在大灣片區管委會與基層干部和居民座談時,延安新村社區居民張雅娟的一句話“社區是我家,再多困難都不怕”,道出了居民們對基層干部的充分肯定。
堅決貫徹中央治疆方略,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現在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之一,是全疆各族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中央對新疆工作充分肯定。
“近年來,烏魯木齊基層基礎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民生得到切實改善,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氛圍越來越濃厚,隊伍建設有了重大變化,社會保持了繁榮穩定和諧。”自治區黨委對烏魯木齊工作充分肯定。
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過程中,烏魯木齊收獲了豐碩發展成果,更有一支“四強干部”隊伍逐漸成長成熟起來,成為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向前的中堅力量。
有了這樣一支隊伍,烏魯木齊信心十足接受貫徹落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考驗。
站在全疆全局的高度,烏魯木齊變高壓為重責,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60年的砥礪奮進,烏魯木齊將在新的起點上,奮力再創輝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