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耷超


哈密,地跨天山南北,是新疆唯一南北疆自然特征都兼有的地區。黨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哈密在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效,日前,記者專程采訪了哈密地委書記劉劍。
劉劍首先談到,民生是社會管理之基、和諧穩定之本。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哈密地區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的理念,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群眾上學難、就業難、看病貴、住房貴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對民生建設投入力度,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保障覆蓋人群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社會保障。目前,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7%。
二是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保障和改善了廣大群眾的基本生活。將農村“五保戶”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及人均純收入低于894元的農村居民全部納入了保障范圍。
三是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我們堅持把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工程建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務,舉全社會之力加快推進。
四是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以內,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全部實現了就業,培訓各類勞動者16萬人次,實現了零就業家庭8小時動態統計為零。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發展社會事業作為統籌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來抓,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健康發展,惠及到了地區各族群眾。
一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著力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率、雙語教育普及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人民群眾上學的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二是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加強了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鄉村衛生服務能力實現了全覆蓋,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三是始終把繁榮和發展文化作為戰略支撐。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把文化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加大人文建設投入,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深入實施“生態立區、工業強區、科教興區、南園北牧、增收富民”發展戰略,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改善民生,地區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呈現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首先,各族干部群眾精神面貌發生可喜變化,科學跨越、后發趕超、率先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哈密地區緊緊抓住、切實用好歷史性機遇,在哈密大地上迅速掀起了解放思想的熱潮,更加堅定了各族干部群眾信心和決心。
其次,以新型工業化帶動農牧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在經濟跨越中展現“哈密速度”。哈密地區堅持以“兩個可持續”和“三高”為總體要求,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增強地區經濟實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實現歷史性突破。
第三,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族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哈密地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集中力量辦好就業、就學、就醫、住房、社會保障、工資待遇等各族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大事、實事。
第四,堅持以民族團結旗幟凝聚力量,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更加牢固。形成了“學習文化、尊重文化、保護文化、傳承文化、弘揚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力地促進了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相輝映,推進了“文化哈密”建設進程。
第五,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基本前提,以鐵的手腕、鐵的決心,主動出擊、重拳打擊,堅決防止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和特大惡性暴力恐怖案件,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第六,始終堅持“兩個可持續”,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正確處理跨越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把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有力提升了水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農業、工業、城建等領域的節水工作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針對如何利用哈密的固有資源(旅游、特產資源)發展經濟這個問題,劉劍談到:哈密既是一個資源富集地區,也是一個能源富集地區,享有“瓜鄉、煤都、風庫、光谷、樞紐”的美譽。黨的十七大以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在國家、自治區的大力支持下,哈密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積極發展能源工業、加快推進煤電材、煤化工、風光電、煤炭生產外運“四大基地”建設,拉長拓展“九大產業鏈”,著力構建現代產業格局,推動新型工業化快速發展。
最后,劉劍書記談到今后一段時間哈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他說道: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自治區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以“三化”建設為重點,以項目為突破口,堅定不移地實施“生態立區、工業強區、科教興區、南園北牧、增收富民”發展戰略,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加快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各項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未來。
近幾年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0%以上,其中:一產增長8%,二產增長30%(工業增加值增長31%),三產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4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今后一段時間,將從以下方面抓好本市工作:
一是抓好經濟工作、抓好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加快農牧業現代化進程,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二是抓好扶貧開發工作。三是抓好“民生建設年”工作。四是抓好文化繁榮發展工作,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新疆精神”,積極培育“愛國感恩”等哈密人文理念。五是抓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六是抓好社會穩定工作,堅持發展和穩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扎實做好維穩基礎性工作。七是抓好黨的建設工作,著力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對中央、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督查,抓好反腐倡廉建設,努力創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和發展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