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耷超


金秋十月,伊犁大地上處處都能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入眼皆是豐收的色彩。在此60年大慶之時,記者專訪了新疆伊犁州黨委書記黃三平 。
黃三平書記談到,黨的十六大以來,伊犁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和深化各項改革,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高起點、高水平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外向經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社會發展取得可喜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了新進展。
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后的這些年來,伊犁大地發生了新的明顯變化。伊犁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草更綠了、伊犁各族人民的笑容更多了、日子更好了。目前,伊犁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欣欣向榮,已經進入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新階段。
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張春賢書記對伊犁的發展十分重視,先后十幾次來伊犁調研指導,為伊犁發展會診把脈,指明方向,那就是:“把伊犁打造成為天山北坡西部經濟強區、中心城市和向西開放橋頭堡”,“把伊犁河谷打造成為世界級旅游精品”。
近年來,我們圍繞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自治區黨代會和張春賢對伊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堅持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加快“三化”建設,擴大對外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和諧和穩定,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進展。
2014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生產總值(GDP)就達到1612.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第一產業438.03億元,增長7.1%;第二產業581.40億元,增長13.1%;第三產業592.61億元,增長11.8%。州直屬縣市生產總值792.24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28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268.79億元,增長15.1%;第三產業增加值340.17億元,增長14.8%。
發展是伊犁的第一要務,“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是科學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近兩年來我們圍繞推進伊犁科學跨越發展,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州。一是頒布實施了《伊犁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制定出臺了《伊犁州貫徹落實“兩個可持續”60條》具體措施,成立了伊犁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建立完善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機制。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發展工業,由州上統一規劃、布局工業園區;改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強化項目環評論證,提高企業入駐門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對生態敏感縣實行差別化考核政策;現有企業必須符合達標排放要求,明確提出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寧愿不做、緩做,也要保護好生態環境。三是對伊犁河流域內所有水電規劃項目進行重新優化、論證,制定了伊犁河水電開發管理辦法,停建了30余個小水電項目,有效防止了生態破壞。四是扎實開展污染防治專項治理,完成了30家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關閉了2座污染環境的煉焦廠,淘汰、關停落后產能企業137家。五是強化生態功能區、水源地、草原、森林、濕地、動植物珍貴物種資源的保護,啟動實施了一大批生態建設項目,其中伊犁河谷百萬畝生態經濟林工程于今年啟動,一期10萬畝工程已經完成。
以規劃引領科學發展。牢固樹立規劃為先理念,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和高起點、高水平,編制完成了伊犁州直城鎮發展戰略規劃、伊犁河谷城鎮體系規劃、伊犁河谷核心經濟區(大伊寧)概念規劃等三大規劃和工業、農業、商貿物流、旅游、文化等一批專項產業規劃。在規劃的指導、調控和支撐下,一大批涉及伊犁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有的已建成使用。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科學布局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重點發展煤電煤化工、石油石化下游、鋼鐵及有色金屬加工、生物、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紡織等7大優勢產業,加快建設新疆重要的煤電煤化工基地、石油石化下游產業基地、鋼鐵和有色金屬冶煉加工基地。二是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發展工業,要求狠抓項目建設,強化招商引資,對重大項目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三是加強工業園區建設,重點抓好3個國家級園區和4個自治區級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循環經濟工業園、中小企業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提升園區對項目的吸納力和承載力。四是制定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中小微企業健康快速發展。近年來,新開工重點工業項目86個,完成投資近150億元;今年確定87個重點工業項目,總投資400多億元,已加快推進。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圍繞農牧業增效和農牧民持續大幅增收,優化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
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樹立現代城市理念,以規劃為龍頭、產業為支撐,優化城鎮布局,完善城鎮功能,統籌推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修編完善伊犁河谷區域城鎮體系規劃及各類專項規劃,更加注重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做足生態、綠地、水、花果、旅游等文章,提升城市品位。明確提出了以伊寧市為核心,輻射伊寧縣、察布查爾縣、霍城縣和霍爾果斯、都拉塔口岸的大伊寧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思路。
大力推進對外開放。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舉全州之力加快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一是已完成開發區總體規劃、新城總體規劃、伊寧和清水河配套產業園總體規劃,并上報國務院待審批。二是全面啟動了“一區三園”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概算302億元,其中2012年投資94億元。三是積極爭取政策落實,中央財政補貼、基礎設施項目貸款貼息、企業所得稅五年免征、企業用電、運輸特殊價格等優惠政策正在逐步到位和完善。四是中哈“合作中心”正式封關運營,中哈鐵路實現對接;建立起了快捷高效的運行體系。
加快發展旅游產業。一是加強規劃編制。按照張春賢書記提出的“把伊犁河谷打造成世界級旅游精品”目標要求,編制完善《伊犁河谷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提升尼勒克—新源—鞏留—特克斯—昭蘇“大那拉提”旅游發展整體規劃,啟動編制《伊犁河谷旅游建設性詳規》以及一批重點景區控制性詳規。二是建立健全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素面朝天、還其自然”的原則,科學合理推進旅游資源的開發,未經科學論證、嚴格審查和沒有編制完成規劃的,一律不得在核心景區內搞開發建設。三是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批重點旅游公路建設加快推進,一批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和伊犁大巴扎、國際賽馬場等商業項目以及17個四星級以上酒店項目抓緊建設。四是促進旅游與富民有機結合。
伊犁州充分發揮自身主體作用,加強與江蘇省的聯系對接,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積極配合支援單位開展工作,推動援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我們堅信,有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有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江蘇省的無私援助,有全州各族干部群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伊犁一定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目標,一定能夠與全疆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