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秋飛+陳欣
摘 要:該文分析了右江河谷芒果生產情況及品種搭配現狀,針對早、中、晚熟品種結構不合理,芒果成熟上市期過于集中的問題,提出從品種引進推廣、開發適栽地域、科學栽培管理和加大育種研究等4個方面進行芒果品種結構調整,以使右江河谷芒果產期延后,社會、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芒果;中、晚熟品種;結構調整措施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9-59-03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屬漆樹科芒果屬常綠喬木,享有“熱帶水果之王”的美譽,色、香、味俱佳,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同時具有祛痰止咳、健胃止暈、抗氧化、抗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保健功效[1]。在我國,芒果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省區,其中廣西芒果種植面積及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4,繼海南省之后列居第二位。百色右江河谷位于廣西西南部,包括右江區、田東、田陽、西林等縣,是我國4大干熱河谷之一。右江河谷占地面積廣闊,約3 400km2,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日照時數1 600~1 900h,無霜期達350~357d,年平均溫度22.3℃,雨熱同季,冬春無連續陰雨,回暖快,平均海拔125~150m,土壤肥沃。憑借適宜的氣候、地理、土壤條件,右江河谷已成為全國4大芒果優勢主產區之一[2-3]。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右江河谷芒果產業正在逐步做大做強,果品遠銷北京、上海、吉林、天津等國內大中城市,供不應求。但目前右江河谷芒果產業仍存在整體效益不高,早、中、晚熟品種結構搭配不合理,成熟上市期過于集中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右江河谷芒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針對這一現狀,為適應市場和生產需求,振興百色經濟,增加老區人民經濟收入,必須對芒果品種結構進行調整。
1 右江河谷芒果生產現狀
1.1 芒果生產情況 百色右江河谷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芒果產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據統計,全區芒果種植面積自2007年的2.63萬hm2增長到2014年底的4.41萬hm2,
增幅為67.7%;芒果總產量也從2007年的8.21萬t增長至2014年底的33.29萬t,產值從1.19億元增長至17.02億元。預計2016年右江河谷芒果種植面積將會持續增加,達到7.2萬hm2,年產量50萬t,產值28億元[4](表1)。
表1 百色右江河谷芒果生產情況
[年度\&栽培面積(萬hm2)\&總產量(萬t)\&總產值(億)\&2007\&2.63\&8.21\&1.19\&2011\&2.89\&17.43\&6.28\&2012\&3.20\&20.59\&8.4\&2013\&3.59\&27.78\&12.17\&2014\&4.41\&33.29\&17.02\&]
1.2 芒果品種結構搭配現狀 我國芒果成熟上市期為2~11月,由東南向西北呈早、中、晚熟趨勢。其中海南芒果上市最早,為2~5月份,5~8月則多為廣西和廣東芒果,8~11月則多為云南華坪、四川攀枝花晚熟芒果。百色右江河谷芒果種植面積占廣西總面積的90%以上,成熟上市時間從5月下旬至9月底,根據芒果成熟上市時間的早晚,可將右江河谷主栽芒果品分為早、中、晚熟品種,其中早熟品種包括臺農1號、紅金煌、貴妃芒、青皮芒、田陽香芒等,在7月上旬前成熟上市;中熟品種包括紅象牙、金煌芒、金穗芒和紫花芒等,主要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熟上市;晚熟品種包括桂熱82號、桂熱10號、凱特、紅蘋芒等,主要在8月下旬后成熟上市。據統計,右江河谷早、中、晚熟芒果品種栽培面積分別占全區總面積的67.82%、22.84%和9.33%,比例約為7∶2∶1[5],呈現出早熟品種多、比重大,中、晚熟品種少、比重小的現狀,導致芒果成熟上市期集中于5~7月,市場銷售壓力大,經濟效益不高,因而進行品種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2 中、晚熟芒果品種結構調整措施
2.1 引進推廣中、晚熟品種,優化品種結構 從國內、外氣候條件與右江河谷相當的芒果主產區如泰國、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等國及我國華坪、攀枝花、元江等地區引進中、晚熟芒果品種進行試種,經篩選、觀察比較后,對適合右江河谷氣候特點且具有市場優勢的品種進行繁育推廣,擴大種植規模,以達到優化早、中、晚熟品種結構,延長芒果供應期的目的。從澳大利亞引進的紅芒6號(又名吉祿)在云南、貴州等地表現為晚熟,具有產量、維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高,果實儲藏性好的特點[6-7];原產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愛文芒和圣心芒,在云南華坪于8月上旬和8月底至9月成熟上市,具有豐產、耐儲運、抗逆性強的特點[8],這3個品種皆可引進右江河谷進行示范試種;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引進和選育的吉萊特、班根帕里、熱農1號、熱農2號和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選育的桂熱3號、桂熱80-17號等同屬花期遲,豐產、穩產的中、晚熟品種,也可在右江河谷進行試種推廣[9-10];李日旺等(2013)對中晚熟品種肯特芒在右江河谷進行了試種,得到肯特芒豐產、穩產、可食率高,但果實外觀和品質均為一般,可作為加工型品種進行適當推廣的結論[3]。
2.2 開發適栽地域,向兩翼山區推進 百色右江河谷綿延130km,左右寬約10km,周邊山地地域遼闊,海拔相對較高,日夜溫差大,光照條件較好,氣候比右江河谷較為寒冷,在兩翼山區種植芒果,物候期相對較晚,芒果成熟上市得以延后,在這些地方發展芒果熟期調后的生產發展空間巨大。近年來,百色市黨委、政府為發展壯大芒果產業,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施了“綠滿八桂”、退蔗(糧)還林(果)工程的重大舉措,鼓勵果農在原有種植區域擴大種植,超出原種植區域擴大種植,打造以右江河谷為主產區逐步向兩翼山區延伸發展的產業格局。
目前右江河谷兩翼山區已有不少鄉鎮成功進行了芒果引種試種,相同品種的成熟期較右江河谷晚10~40d,而坐果率、產量相當。如中熟品種紫花芒和金穗芒,在田陽縣玉鳳鎮,田東縣那拔、義圩鄉,田林縣潞城、樂里鎮,均延長到8月中旬至9月初上市;紅象牙在隆林縣扁牙鄉可以延長至9月下旬上市;而晚熟品種凱特芒和桂熱10號,在右江區陽圩鎮,田林縣潞城、樂里鎮種植,上市期可推遲到8月下旬至10月初[11]。據統計,除了以上鄉鎮外,還有田東縣思林鎮,田林縣八渡鄉、定安鄉、八桂鄉、利周鄉,凌云縣伶站鄉,西林縣那勞鄉、普合鄉,隆林縣平班鎮,那坡縣的平孟鎮、百合鄉,樂業縣雅長鄉等鄉(鎮)具有適宜芒果生長的氣候、耕地或山地條件[5]。在這些地方種植芒果,上市期得以延長,市場競爭優勢大,經濟效益高。
2.3 科學栽培管理,延后品種熟期
2.3.1 重修剪 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的修剪可以影響芒果新梢萌發和新枝老熟,而末次梢作為結果母枝,其老熟的遲早對花期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實踐表明,對芒果進行重剪處理可有效推遲秋梢的發生和生長,花期也較輕剪、中剪推遲8~20d。具體做法為:采果后樹體經2~3周的修復便進行修剪,培養2~3次秋梢后,疏除過密枝、弱枝,將末級枝全部短截或回縮,利用基部的枝芽萌發新梢[12-13]。一般情況下,結果母枝老熟早,枝芽分化也早,因此適當推遲果樹修剪期,芒果花期也會相應的得到推遲。
2.3.2 合理控水肥 適當的水分脅迫可以推遲芒果樹發梢。對盆栽芒果進行36d的水分脅迫后,植株不抽花穗而抽營養梢,控水復水后花穗抽出。因此在秋冬季節,讓芒果樹適當干旱,可以有效控制芒果長勢,當復水花穗抽出后,再及時噴施根肥、葉面肥和花肥,促使新梢萌發,新枝老熟和花芽分化,達到推遲花期而晚熟的目的[14]。
2.3.3 “二次花”技術 芒果喜光、喜溫,在花芽分化期要求相對低溫,但溫度低至0~5℃時,會使花期授粉受到影響,葉梢受到傷害,0℃以下還會對枝條或樹干造成傷害。在生產栽培中,可根據晚熟芒果具有的再花現象,推廣“二次花”技術,在2月初花穗抽生3~5cm時抹除第一次花序,加強肥水管理,促使二次花開放,有效避開倒春寒對右江河谷及兩翼山區芒果花期危害的同時,還可以使芒果熟期推遲15~20d[15]。
2.3.4 化學試劑控花期 在種植生產中,往往還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調來對花期進行調控。王才發[16]等認為在人工抹除花序后使用500mg/L PP333唑每隔7d噴灑1次,連續3~4次,二次花序的抽出時間比只抹除花序不噴藥延遲40d;李興權[17]在12月初和次年1月連續用B9和乙烯利對芒果葉面進行噴灑處理,可將花期由1月下旬推遲到4月中上旬。宋烽瑛[12]使用PP333對春季未開花的紫花芒進行浸施處理,可使植株于6月開花,9月中上旬成熟采收。唐晶[18]等利用30mg/L GA3于冬季噴灑芒果3次,次年3月土施PP333 510g/株,可使紫花芒熟期推遲至10月中旬以后。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有效推遲芒果花期,延后品種熟期。
2.4 加大芒果育種研究投入,加強新技術的應用 廣西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芒果選育種研究,除了引進國內外優良芒果品種進行試種篩選外,還采用傳統的實生育種、雜交育種和突變育種等方式篩選出一大批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系),其中桂熱芒10號、桂熱芒82號、紫花芒、桂香芒等9個品種已通過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品種登記或審定,并進行了推廣[19-20]。但是傳統的育種方式效率低,周期長,滿足不了實際生產發展的需要,因此今后的芒果選育種工作,應繼續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和科技基礎研究的投入,在常規育種的基礎上,利用基因工程、組織培育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對芒果實生或雜交后代進行早期鑒定篩選,加快育種進程,豐富優質中、晚熟品種,以促進右江河谷芒果品種結構的調整。
3 結語
由于不同芒果品種對不同生態氣候的適應性不同,因此要做好科學品種區劃、適地栽培和管理,帶動果農采用高接換種的方法進行原有品種改良,推廣中、晚熟品種,使芒果品種結構得到合理配置,同時針對右江河谷加工型芒果品種缺乏的狀況,努力開展適宜加工的新品種選育,協調鮮食、加工兩個品系的比例。此外還要深入研究芒果的貯運和保鮮技術,以使芒果的貨架期得以延長。最后,引進或建設芒果深加工企業,采用先進的深加工技術,提高芒果產品附加值,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羅學兵.芒果的營養價值、保健功能及食用方法[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1,17(7):77-79.
[2]蔚紅,武紅霞,王松標,等.我國芒果優勢區域布局發展規劃[C].熱帶作物產業帶建設規劃研討會——熱帶果樹產業發展論文集,2006.
[3]李日旺,黃國弟,周俊岸,等.4個紅芒品種在廣西右江河谷的試種表現[J].廣東農業科學,2013,8:32-34.
[4]巫燕.百色芒果品種結構調整成效顯著[J].中國熱帶農業,2007,6:37.
[5]農軍.百色市芒果產業發展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602-606.
[6]張雪,田素梅,董文明.云南3種晚熟芒果果實性狀及營養成分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3,10:283-284.
[7]龔德勇,劉清國,張燕,等.貴州南亞熱區芒果品種適應性鑒選及應用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7):28-31.
[8]馬學林,郭學紅.金沙江干熱河谷區優質晚熟芒果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24:99-104.
[9]黃國弟,趙英,李日旺,等.廣西芒果種質資源與品種選育研究現狀及策略探討[J].中國熱帶農業,2013,4:47-49.
[10]王松標,詹儒林,趙家華,等.金沙江干熱河谷晚熟芒果產業化發展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0,30(5):36-39.
[11]宋天倫.百色芒果品種結構調整設想[R].2003年廣西專家論壇·水果發展戰略專題調研報告,2003.
[12]宋烽瑛,芒果產氣調節及機理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6.
[13]潘啟城.芒果樹修剪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9:173.
[14]岑愛梅.幾種推遲芒果成熟期并促其增產的方法[J].吉林農業,2015,12:108-109.
[15]李朝琴.華坪干熱河谷區晚熟高芒效果栽培管理技術[J].云南農業,2008,10:27-29.
[16]王才發.應用多效唑又到芒果開花結果資料綜述[J].廣西熱作科技.1996,3.
[17]李興權.芒果控花保果技術試驗示范研究[J].廣西農學報.1997,17:20.
[18]唐晶,李現昌,杜德平.紫花芒花期調控試驗[J].果樹科學.1995,(12增刊):82-84.
[19]趙英,黃國弟,周俊岸,等.廣西芒果選育種研究現狀[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1(3):26-28.
[20]唐婷,羅心平,尼章光,等.芒果遺傳特性及選育種研完概述[J].廣東農業科學,2009(1):50-53,59.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