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梅生
開國將軍張英輝與解放石家莊
文/顏梅生

張英輝將軍
1947年11月,人民解放軍攻克華北重鎮石家莊。這是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國民黨軍隊重兵防守的大城市,也是蔣介石遭到的又一次新的大失敗。
在慶祝石家莊解放的慶功大會上,華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政委胡耀邦將一面繡有“能攻善守”大字的獎旗,授予在解放石家莊戰役中率先突破城防的八旅二十三團。
團長張英輝接過獎旗,高高地舉過頭頂,他臉上寫滿了軍人的驕傲和悲壯。
1981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戰斗故事片《解放石家莊》,講述的正是人民解放軍解放石家莊的故事。而影片的軍事顧問正是當時的二十三團團長、后被授予將軍軍銜的張英輝。
張英輝,1913年出生于興國縣長岡鄉。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副營長,警衛營營長,冀中軍區第九軍分區二十四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八旅三十七團、二十三團團長、副旅長、第七旅旅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師長,中國人民志愿軍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炮兵司令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2000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要說解放石家莊,必須談清風店戰役,而談清風店戰役,又必須談保(定)北阻擊戰。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的聶榮臻曾在回憶錄中寫過:“沒有保北的堅強阻擊,也就不會有清風店的勝利?!蓖瑯?,沒有清風店殲滅戰,石家莊不可能那么快解放。
1947年10月,為了牽制國民黨軍主力,配合東北野戰軍發起秋季攻勢,我晉察冀野戰軍調集部隊再次向保定北面的徐水發起了連續進攻。北平敵十一戰區指揮官孫連仲為保徐水,急調5個師南下增援。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直接進行了干預:一面命令孫連仲5個師的增援部隊牽制我軍主力于保北;一面密令駐守在石家莊的國民黨第三軍羅歷戎部火速北上。企圖通過孫連仲、羅歷戎兩部南北夾擊,消滅晉察冀野戰軍主力。
面對形勢變化,晉察冀野戰軍司令部決定從保北抽調五分之三的兵力南下,在清風店圍殲敵第三軍;七旅、八旅在保北繼續阻擊敵人。整個計劃的重點是既配合東北野戰軍,又拖住孫連仲的南下援敵,確保殲滅羅歷戎的敵第三軍,尋機解放石家莊。這樣,保北的敵人由13個團增至19個團,而我軍則由30個團減到12個團。
張英輝率二十三團參加了保北阻擊戰,他手下的3個營個個是功臣營。
起初,二十三團扮演“守株待兔”的角色,即等候二縱佯攻徐水引來孫連仲派來的援敵,然后給予堅決阻擊。二十三團的阻援陣地位于平漢鐵路和公路的兩側,是敵人交通運輸的主要干線及護衛的重要地段。鑒于該陣地地形平坦,且在鐵路兩側,挖有兩道寬十幾米深四五米的護路溝,便于敵人機動與展開,因而必將是敵人進攻的重點。
通過戰前察看地形與召開“諸葛亮”會議,張英輝意識到,要在一馬平川且剛收割過莊稼的保北平原上打好阻擊戰,就必須要有縱深梯次的堅固的防御戰線,為此他們從前沿到縱深構筑了三四道防線,每一道防線都以交通壕相連接,形成環形的縱深梯次的網狀防御工事。同時還修筑了備用工事,既防止敵人突破后迅速轉移,自己也可以從不同的方向給敵人以攻擊。
雙方的交鋒是從10月15日開始的。但第一天的戰斗并不激烈,因為敵人的進攻是試探性的,目的在于偵察我軍火力。第二天,敵人加強了攻勢,張英輝一面率部對敵人猛烈攻擊,一面組織2個連實施反擊,與敵人在陣地前展開白刃戰,讓敵人丟下幾百具尸體。
我軍對徐水的一夜猛攻,使南援的孫連仲的5個師終于沉不住氣了。第三天,便立刻瘋狂起來,進攻我軍的部隊由3個團一下子增加到10個團。
敵軍首先把矛頭指向鐵路和公路兩側的防御陣地。進攻前,敵軍先集中了幾十門大炮對村子進行了長時間的炮火襲擊,幾乎所有的房子都炸成了廢墟。炮火急襲一停,成群的敵人確認我軍所剩無幾,在督戰隊的驅趕下沖了過來。但沖到離村子一兩百米時,二十三團竟突然出現,所有的輕重機槍、步槍、沖鋒槍和手榴彈便一齊砸向了敵人。原來,張英輝早有防患,二十三團的工事沒有修在村里,而是修在距離村前一兩百米的平地上。敵人只是往村里打炮,而村前的開闊地卻沒有落一發炮彈,從而大大地保存了戰斗力。
此后,敵人的每次沖鋒,都有二三十輛坦克在前面開路,張英輝決定親自指揮打坦克。當時他們繳獲了4門五七式戰防炮。但二十三團戰士還不知道使用,而幾個剛俘虜過來的炮手不愿掉頭打,性情剛烈的張英輝見情況緊急,只好掏出手槍,對俘虜喊道:給我打!不打我就槍斃你們!打好了,戰場上立功!俘虜們出于害怕,也為了立功贖罪,終于向坦克開炮了,頃刻之間,敵人的3輛坦克被打掉。其余的坦克見狀,掉頭就跑。
由于每天都有三四輛坦克趴窩,敵人的坦克開始躲躲閃閃,再也不敢往前靠了。
盡管如此,但戰斗仍是異常慘烈。為穩定軍心,加強領導,張英輝讓所有的干部都逐級下放,如連長下到排里、排長下到班里,并明確要求,就是打到最后一個人也不能讓敵人突破陣地。
“阻住敵人就是勝利!”張英輝提出的這個簡單明了的口號,激勵著二十三團所有的指戰員,他們一次又一次和敵人對射、拼刺刀,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最終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陣地上。
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張英輝部和兄弟部隊的阻擊戰仍打了七天七夜,使孫連仲5個師的援敵硬是沒能越過陣地一步,從而保證了清風店殲敵1.7萬余人并生俘國民黨第三軍軍長羅歷戎和副軍長楊克鈺的巨大勝利,奠定了解放石家莊的勝利基礎。
但張英輝的二十三團也付出了重大犧牲。如六連只剩下兩個人:1個通信員,1個炊事員。
清風店戰役的結束,石家莊與保定、太原之間的聯系均已切斷,石家莊已經是陸地上的一個孤島,防守石家莊的兵力也只剩下敵三十二師。為拿下石家莊創造了絕好的機會,我軍當機立斷:解放石家莊。
石家莊,舊稱“石門”。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臺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為界。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石德線的上起點、平漢線和正太線的交匯點,保南的重鎮,冀晉的咽喉,有名的“背水陣”的古戰場。日寇占領時,是敵酋控制的北平以南的政治、軍事、經濟、特務中心。抗日戰爭勝利后,被蔣介石搶占,成了進攻我解放區的集結地。
打下石家莊,意味著幾個解放區將被連成一片,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中共中央對此非常重視,特派朱德從西柏坡專程趕到前線,現場指揮。朱德親點張英輝率二十三團參加攻城。
雖然石家莊之敵已成甕中之鱉,但要拿下石家莊卻非常不易。不僅在于我軍尚無攻占如此大城市的經驗,而且石家莊的設防非常堅固,不但日寇修筑了八年,國民黨軍也連年加固,光市區到郊區的大小碉堡就有6000多個,構成了外市溝、內市溝以及市區與核心陣地緊密相連的牢固防御體系。市郊還有還鄉團搗亂。國民黨守軍因而一再揚言:“石門城下有城,固若金湯”,“憑石門的工事,國軍可坐守三年”。
石家莊戰役的序幕是1947年11月6日零時拉開的。二十三團的任務是從石家莊西南方向發起進攻,他們很快掃清了還鄉團的勢力。
11月8日16時,我軍進攻守敵的第一道防線即外市溝。在縱隊強大的火力掩護之下,二十三團突破敵人的外市溝防線,占領了石家莊西南方向的振頭鎮,并在這里駐下來作為進攻石家莊的出發地。
針對石家莊地形開闊、工事多的特點,張英輝按照“勇敢加技術”的精神,通過群策群力后,決定圍繞石家莊內市溝(即敵第二陣地前沿)改造地形。他把突擊任務交給2營,并命令2營于9日晚挖壕溝:每人一把短鍬,頭頂頭、腳對腳,先從頭部兩側挖起,再逐步往深挖,挖成跪姿、立姿、掩體,然后再把一個個單人掩體打通貫穿。每隔三五十米,還在溝頂上搭上秫秸、門板,修成避彈所。僅一夜之間,2營竟把其所在的內市溝之外挖成了縱橫交錯、前后相連的一個蛇形交通網。敵人也被一夜之間發生的如此變化嚇得目瞪口呆,守敵第三十二師師長劉英看后忍不住不顧體面地大叫:“完了,完了,石家莊這一下子算是完了!”就是這種交通壕,在奪取石家莊的戰役中在縮短戰期、減少傷亡上起了重大作用。
張英輝還在我軍第一次把地道戰運用到攻打城市的實踐,組織突擊搶挖了400米的地道,直通敵人的防御工事,并在敵人的兩個碉堡底下暗中挖了兩個炸藥室,放了成噸的炸藥。
11月10日16時整,總攻石家莊的戰斗打響了。我軍以重機槍封鎖敵射孔,以迫擊炮封鎖敵縱深,在20分鐘的火力急襲下,敵人的工事變成一片火海,升起一道道硝煙彌漫的高大煙幕。張英輝下令點燃兩個炸藥室,上面的兩個碉堡頃刻被炸掉,幾丈深的“內市溝”也被炸成了斜坡。張英輝隨即帶領隱蔽的戰士甩掉了棉衣,從交通壕通過炸開的突破口沖了上去。
敵人憑借著地形優勢奮力反擊,沖在最前面的2營4連副連長和三排長及許多戰士先后倒在血泊之中。張英輝見狀,立刻組織火力連續打退了敵人三次反撲,占領了敵人的墻沿戰壕。從而使敵人不但沒有奪回突破口,反而被二十三團將突破口撕得更大。這時距總攻發起僅40分鐘。
二十三團首先沖入城后,張英輝率部直指敵九十六團固守的南兵營。在輕重機槍、步槍和手榴彈的打擊下,敵人倉皇退到圍墻后面,企圖用火力阻止我軍前進。但圍墻很快被炸毀,二十三團突入了南兵營。敵九十六團為挽回敗局,傾巢出動,在炮火的掩護和坦克的支援下,利用熟悉地形,從兩翼向二十三團側后迂回,企圖用反包圍的手段,把二十三團消滅在南兵營內。在兄弟部隊的支援下,戰斗持續到17時,二十三團徹底粉碎了敵人的企圖,守住了南兵營。
僅過了半個小時,不甘失敗的敵師長劉英又集中炮火,用其預備隊即第九十五團向南兵營實施猛烈反撲。雙方激戰到天黑,張英輝急令二十三團預備隊九連順墻根迂回至北門,堵住敵人的退路,從后面攻擊敵人,四連、八連直插敵群,打亂敵人的隊形。隨后,八連穿墻過院消滅敵人,九連封鎖敵人進出的門窗,其余各部見機行事、共同作戰。在強大攻勢下,400多名敵人被迫繳械投降。
早在我軍突破敵內市溝防線后,敵師長劉英就曾先后發了40多份求救電報,但孫連仲的回復是:“固守待援”。蔣介石也電令他:“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這一鐵路的匯合點,已命令空軍盡全力配合?!睘榇耍瑒⒂⒅挥胸撚珙B抗。
二十三團接下來的任務是攻擊敵人的核心工事。核心工事是敵人的第三道防線,以大石橋、正太飯店、火車站等建筑為主體,到處是壕溝,用鋼筋水泥修筑的碉堡、伏地堡等星羅棋布,外面還有層層疊疊的電網。
張英輝命令1營從正太飯店北面包圍敵人。1營雖經過了六天六夜的連續戰斗,但仍像猛虎下山一樣直撲正太飯店。他們一邊扔手榴彈,一邊射擊,從樓下打到樓上,又從樓上打到地下室。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1000多名俘虜灰溜溜地從正太飯店里走了出來,敵九十四團團長朱劍秋和副團長梁光義也被活捉。
很快,“固若金湯”的石家莊被我軍攻破。
因戰功顯赫,二十三團被縱隊授予一面錦旗,上款為:八旅二十三團大功紀念,正文是:能攻善守,堅決頑強。隨后,“大功團”的名聲便成了二十三團的代名詞并聞名遐邇。二十三團二營也獲得縱隊授予的“精心策劃,勇猛頑強”的錦旗,二十三團二營四連因首先突破內市溝榮立集體特等功,并被授予“特功連”的稱號,獲得縱隊授予的“技勇雙全,開路先鋒”的錦旗。
從此,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了一片。中共中央發來了嘉獎電報,毛澤東作了充分的肯定,朱德稱贊此役是“奪取大城市的創例”,并題《攻克石門》七律一首:
石門封鎖太行山,
勇士掀開指顧間。
盡滅全師收重鎮,
不教胡馬返秦關。
攻堅戰術開新面,
久困人民動笑顏。
我黨英雄真輩出,
從茲不慮鬢毛斑。
電影《解放石家莊》,是八一電影制片廠于1981年拍攝的一部優秀的戰斗故事片,講述的正是解放軍解放石家莊的故事。
其簡要劇情是:1947年秋,我軍在攻占石家莊前,首先攻克石家莊外圍重要據點正定城,然后立即調頭北進包圍了徐水,擺開發動保北戰役的架勢,目的是誘使石家莊守敵北援,將敵軍殲滅于北上途中,然后乘虛而入,解放石家莊。
據守在石家莊的國民黨第三軍羅軍長料到,這是我軍的調虎離山計,遲遲不派兵出城。為了引蛇出洞,我軍鐘天民旅長以大無畏的膽略,猛攻徐水,迫使蔣介石對石家莊守敵施加壓力,讓他們趕快北進??墒?,老謀深算的敵羅軍長的主力仍然不離開石家莊。為了盡快把敵人引出來,鐘旅長決定智斗頑敵,又一次制造假象,故意放棄徐水,向西撤退。羅軍長認為這是我軍的潰敗,時機已到,于是率第三軍離開石家莊北上,準備完成蔣介石南北夾攻我軍的計劃。我軍引蛇出洞終于成功,便趁此以迅雷來不及掩耳之勢,一晝夜強行軍240華里,趕到清風店,搶先占領戰略要地。在清風店戰役中,我軍全殲敵第三軍,活捉敵羅軍長。接著,我軍又急速揮兵南下,一舉攻占了華北戰略要地石家莊。
在這場艱苦、激烈的運動戰和攻堅戰中,以連長潘有財為代表的九連英雄連隊,創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小戰士孫永,在戰斗中搶占制高點,奪取了敵人的機槍,打死敵先頭團團長,身負重傷后,含笑犧牲在連長懷里;年輕戰士張喜子,在進攻堅固的石家莊內市溝時,為鞏固突破口,身上多處負傷,仍高舉紅旗為炮兵指示目標,掩護后續部隊順利通過;連長潘有財被燃燒彈擊中,可他顧不得撲滅渾身火焰,抱起炸藥包沖向敵坦克;旅長鐘天民,身先士卒,在攻打敵軍部大樓時,親自端著孫永繳獲的機槍,向敵人猛掃……在那緊張的日日夜夜,廣大群眾始終支援著人民子弟兵。民兵隊長蘇月琴帶領當地民兵,運送彈藥,搶救傷員,阻擊敵人,為取得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影片的所有素材均來源于圍繞解放石家莊所開展的戰斗,相關人物都有著對應的原型。為讓影片更加接近歷史真實,八一電影制片廠特邀時年69歲的張英輝將軍作為影片的軍事顧問。
為使影片的藝術與史實有機結合,讓電影既具真實性,又有可看性,更好地反映解放軍浴血奮戰、不怕犧牲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盡管曾經親歷這場戰役,但張英輝仍嘔心瀝血。他就所涉及到的軍事問題、歷史真相、具體細節,一再絞盡腦汁地回憶,一再查找有關資料,一再走訪當時的戰友,一再與相關人員核實、磋商、修改。“張老的認真勁讓我們深感佩服?!眲撟魅藛T曾多次如是說。
“解放石家莊,犧牲了那么多戰友。好好地宣傳他們,還原歷史,給子孫后代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我們這些幸存者所應該做的?!睆堄⑤x面對贊譽總是謙虛而認真地回答:“石家莊的解放,一是靠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英明領導,朱老總在安國開會、到炮兵旅開會都指示得很具體。二是準備工作充分,石家莊東南西北四面的交通都不通了,成了甕中之鱉。三是集中了優勢兵力,步兵、炮兵、爆破協同得好。四是人民群眾給予很大支援。我個人的成績只是微乎其微,而今為了拍好電影,我累點也是應該的!”
電影《解放石家莊》最終展示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更塑造了一大批革命軍人形象,濃墨重彩地刻畫了這些軍人大智大勇的革命主義情懷以及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援。影片上映后,在社會各界得到強烈反響,受到觀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