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勛
摘 要 立足于滿足封裝材料服役性能需求,比較了攪拌鑄造,粉末冶金,多孔預置體浸滲,噴射共沉積等SiC/Al復合材料的制備工藝,以及由這些工藝制備的復合材料的特性,從而探討各種工藝在制備電子封裝基板材料的適用性。
關鍵詞 SiC/Al復合材料;電子封裝;基板材料;制備工藝
中圖分類號TF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45-0035-01
1 介紹
高體分SiC/Al復合材料優異的機械和熱物理性能,使其在電子封裝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1]。近20年,研究人員對其制備技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開發了若干種高體分SiC/Al復合材料制備方法。目前比較成熟的工藝有攪拌鑄造,粉末冶金,液相浸滲,噴射沉積等。采用這些工藝方法生產的零部件已經在汽車發動機制造、航空航天器和電子封裝領域獲得應用。本文將在工藝適用性和成本、各種工藝所得材料性能以及相應工藝的潛力等,進行比較分析。
2 電子基板SiC/Al復合材料制備工藝
根據制備過程中Al合金基體的物相狀態,制備工藝可分為兩大類,即固相制備法和液相制備法。固相法包括粉末冶金,液相法則有攪拌鑄造,噴射共沉積,液相浸滲。其中浸滲法又根據是否需要外壓,分為壓力浸滲和無壓浸滲。
2.1 固相制備法
粉末冶金工藝[2]的原理是采用機械合金化將SiC顆粒和Al顆粒混合均勻,成型,并在保護氣氛下在Al合金熔點以下50~100℃燒結。常壓燒結所得復合材料殘余氣孔率偏高,采用熱壓燒結或熱等靜壓處理,或將常壓燒結件經過熱擠壓處理,能極大提高材料致密度,從而提高基板材料導熱性能和機械性能。粉末冶金法在較低溫度下進行,避免了熔融態Al過度侵蝕SiC,因此能很好的保留Al合金和SiC陶瓷自身的優異特性。另外粉末冶金工藝非常成熟,生產流水線的建設周期短。正如上述,粉末冶金工藝的不足之處比較明顯,所制備的復合材料有較多的氣孔,嚴重影響材料的熱機械性能,需要后續的熱壓力處理,因此難以實現復雜幾何形狀的近尺寸成型,考慮到復合材料中含有較大含量的硬質材料SiC,后續加工的難度和加工量很大。此外,粉末冶金工藝對SiC和Al顆粒混合的均勻性要求很高,特別是要避免SiC的偏聚。在制備復合材料的燒結溫度下,SiC偏聚區域無法燒結致密,也是導致氣孔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2.2 液相制備方法
攪拌鑄造法適用于體積含量低的SiC/Al復合材料制備[3],工藝成熟簡單,對設備的投資和生產成本低。然而該種工藝制備的SiC含量普遍較低,因為在Al合金中加入過多的SiC顆粒,例如超過25%體積分數,會導致固液混合體黏度增大,難以通過機械攪拌分散和混合均勻,更難以通過機械或氣壓使混合漿料成型。復合材料中SiC體積分數低,無法約束基體合金的熱膨脹,不能解決因為半導體材料和基板之間的較大的膨脹差異,因而不適用于制備基板材料。
噴射共沉積法[4]通過高速氣流將SiC和霧化Al合金液從兩個噴嘴中噴出并沉積于耐熱模具上,通過熱擠壓致密化得到最終復合材料。這個方法可以獲得任意比例的SiC/Al復合材料,兼具粉末冶金法燒結溫度低,復合材料界面潔凈等優點。結合激光或等離子局部燒結技術,以及被譽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異形件的快速增材制造,對原材料的消耗極大的降低,是環境友好型的制備方法。目前噴射共沉積工藝面臨制備周期較長。和粉末冶金法的情況類似,噴射共沉積法制備的高體分SiC/Al殘余氣孔率偏高,需要后續熱軋,這是該種技術結合3D打印技術實現增材制造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浸滲法[5]又包括壓力浸滲法和無壓浸滲法。壓力浸滲包括擠壓鑄造,離心鑄造,真空輔助浸滲和氣壓浸滲等。材料復合主要驅動力是外界對熔融Al合金液施加各種形式的壓力,包括氣壓差,機械壓力,離心力等。無壓浸滲的驅動力則主要是毛細管壓力差。浸滲法可制備SiC體積含量超過70%的復合材料,在降低材料線膨脹系數上具有優勢。壓力浸滲可以在Al合金液相線以上較低溫度進行,工藝周期短,但是需要專門的壓力浸滲設備,并且要求SiC預制件具有足夠的抗壓強度,保證在加壓過程中不至于破壞失效。無壓浸滲需要較高溫度和特定氣氛,但是對于制備異形件近凈尺寸有巨大的優勢,制備設備簡單,容易實現大尺寸化和批量生產。當采用浸滲法制備高體積分數SiC/Al復合材料時,要注意控制界面反應,因為相對于固態的Al顆粒,熔融Al合金易侵蝕SiC,產物Al4C3不但降低材料的導熱性能和機械性能,而且其具有強烈的吸濕水解傾向,嚴重損害復合材料的可靠性。
3 結論
各種工藝方法制備SiC/Al復合材料均有不同的優勢,除攪拌鑄造外,均能制備達到電子封裝材料要求的復合材料。粉末冶金工藝成熟,而液相法則能進一步提高材料的熱機械性能。結合3D打印技術,噴射共沉積法尚有潛力待挖掘;綜合比較結果顯示,浸滲法因其低成本,能制備超高體分SiC/Al而成為較佳的電子封裝基板材料制備工藝。
參考文獻
[1]黃強,顧明元.電子封裝用金屬基復合材料的研究現狀[J].電子與封裝,2003,3(2):22-25.
[2]王曉陽,朱麗娟,劉越.粉末冶金法制備AlSiC電子封裝材料及性能[J].電子與封裝,2007,7(5):9-11.
[3]Gupta M, Lu L, Ang S. E.. Effect of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n the aging behavior of Al-Cu/SiC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rocessed using casting and rheocasting route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7,32:1261-1267.
[4] Jacobson OM., Andrew Ogilvy.Property measurements on osprey spray-deposited Al-Si alloys[J].Matt,2002(5):36-37.
[5]向華,曲選輝,肖平安,等.SiCp/Al電子封裝復合材料的現狀和發展[J].材料導報,2003,2(17):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