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勇,張 鐵,胡中會,宋建平
(文山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甘蔗(Saccharum of fi cinarum Linn)系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屬(Saccharum)植物,是全世界熱帶糖料生產國的主要經濟作物,尤其在東南亞太平洋諸島國、大洋洲島嶼和古巴等地。我國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熱帶地區廣泛種植[1]41。但由于長年無性繁殖留種,加上宿根矮化病與花葉病等病害影響,甘蔗產量下降、品質降低。通過莖尖脫毒培養,結合熱處理與溫熱處理,可以除去宿根矮化病與花葉病等常規方法難以防治的甘蔗病害,生產甘蔗健康種苗[2-7]。巴西、古巴等世界甘蔗生產大國對甘蔗健康種苗非常重視,蔗區均使用健康種苗。如巴西使用健康種苗,甘蔗產量提高20%~40%,含糖量提高 0.5%以上[8]。從而,甘蔗優良性狀得以穩定表現,加上高糖高產的優勢,鞏固巴西世界第一甘蔗生產大國的地位。可見,健康種苗對甘蔗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本試驗引進甘蔗健康種苗脫毒新臺糖22號在云南省文山州進行栽培,研究脫毒新臺糖22號在文山州栽培的可行性。
甘蔗健康種苗脫毒新臺糖22號,購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
在文山州文山市、馬關縣、富寧縣等甘蔗主產區設置甘蔗健康種苗引種栽培試驗區,比較脫毒健康種苗新臺糖22號與其它栽培品種的產量與含糖量。脫毒新臺糖22號和新臺糖22號適時收獲,測定產量與含糖量。其余品種產量與含糖量根據糖廠收購量和榨糖量計算。連續收獲3年,取產量與含糖量平均值進行統計與分析。
文山市脫毒新臺糖22號與其它栽培品種的產量與含糖量結果見表1。

表1 文山市甘蔗品種產量與含糖量統計
從表1可以看出:在文山市,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3年畝產量的平均值為8.05 t,是新臺糖22號5.84 t的1.38倍,比所有品種平均值6.02 t高出33.72%;含糖量為16.08%,比新臺糖22號增加0.59%,比所有品種平均值增加0.63%。
馬關縣脫毒新臺糖22號與其它栽培品種的產量與含糖量結果見表2。

表2 馬關縣甘蔗品種產量與含糖量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在馬關縣,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3年畝產量的平均值為8.31 t,是新臺糖22號5.66 t的1.47倍,比所有品種平均值5.96 t高出39.43%;含糖量為16.05%,比新臺糖22號增加0.53%,比所有品種平均值增加0.68%。
富寧縣脫毒新臺糖22號與其它栽培品種的產量與含糖量結果見表3。

表3 富寧縣甘蔗品種產量與含糖量統計
從表3可以看出:在富寧縣,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3年畝產量的平均值為8.12 t,是新臺糖22號6.17 t的1.32倍,比所有品種平均值6.32 t高出28.48%;含糖量為15.93%,比新臺糖22號增加0.79%,比所有品種平均值增加0.83%。
根據文山市、馬關縣、富寧縣3個試驗區的試驗結果,取其平均值進行統計分析,如圖1、圖2所示。

圖1 文山州甘蔗品種產量比較
從圖1可以看出:在文山州,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3年畝產量的平均值為8.16 t,比新臺糖22號增產38.54%,比所有品種平均值6.10 t高出33.77%。說明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健康種苗高產優勢在文山州同樣可以實現。若在文山州大面積推廣種植脫毒新臺糖22號,文山州甘蔗產量可提高30%左右。

圖2 文山州甘蔗品種含糖量比較
從圖2可以看出:在文山州,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的含糖量為16.02%,比新臺糖22號高出0.64%,比所有品種平均值高出0.71%。
由此可見,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健康種苗可引種文山州,且其高糖高產的“雙高”品種優勢得以實現,宜進行大面積推廣栽培。如此,蔗農和糖廠均可增收,實現雙贏。
據悉,2013/2014榨季,文山州甘蔗收購價為480元/t(優良品種),蔗糖價格為6500元/t。按此計算,若種植脫毒新臺糖22號,總收入為8.16 t/667 m2×480元/t =3916.8元/667 m2。扣除犁地、地膜、肥料、農藥、種苗、用工等成本約1660元/667 m2,純收入約2257元/667m2。即蔗農每畝的純收入約2257元。而由于含糖量提高,若糖廠甘蔗收購量不變,可以節約成本480元/t×0.71%=3.41元/t。即糖廠甘蔗收購價每t可以降低3.41元。2013年文山州甘蔗種植面積60余萬畝。假如全州都種植脫毒新臺糖22號,則甘蔗產量近500萬t,產值近200億,而糖廠可節約成本約1700萬元。因此,希望脫毒新臺糖22號甘蔗可在文山州大面積推廣栽培。
[1]吳征鎰.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2]Leu L S.Freeing sugarcane from mosaic virus by apical meristem culture and tissue culture[R].Rep.Taiwan Sugar Exp.Sta, 1972,57:57-63.
[3]Hendre R A, Mascarenhas A F, et al.Growth of mosaic virus-free sugarcane plants from apical meristems[R].Indian Pathology, 1975,28:185-198.
[4]Waterworth R, Kahn R P.Thermotherapy and aseptic bud culture of sugarcane to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germplasm and passage through quarantine[R].Plant Disease Report,1978,62: 772-776.
[5]Leu L S.Apical meristem culture and redifferentiation of callus masses to free some sugarcane systemic disease[J].Plant Prot.Bulletin, 1978,20:77-82.
[6]楊本鵬,張樹珍,楊學,等.甘蔗健康種苗培育體系的建立[J].熱帶作物學報,2006(4):74-77.
[7]游建華,樊保寧,韋昌聯.甘蔗脫毒健康種苗生產及繁殖技術[J].中國種業,2008(9):50.
[8]Lee T S G.Micropropagation of sugarcane(Saccharum spp.)[J].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987(1):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