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任明月,李曉峰,李凱,侯瑞,許益鳳
(1.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氣廠,陜西西安710021;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陜西西安710021)
蘇25區塊2006年投產氣井生產動態評價
王濤1,任明月1,李曉峰2,李凱1,侯瑞1,許益鳳1
(1.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氣廠,陜西西安710021;2.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蘇里格氣田研究中心,陜西西安710021)
隨著氣田不斷開發,蘇25區塊目前低產低壓氣井占到總井數83.6%;氣藏地層能量的逐年降低,單井產量隨之降低,氣田開采難度越來越加大,很容易出現積液降產的現象。目前區塊平均套壓為6.9 MPa,平均單井產量為0.4× 104m3/d,本文通過評價2006年投產的26口井在歷時9年多的生產過程中,壓力、日產氣量、累計產量的變化情況,研究不同類型氣井進入積液時段,從而確定不同類型氣井開展措施增產對策。
蘇里格氣田;開發方案;動態評價
蘇25區塊氣田經過9年的開發建設,氣井已經進入后期生產階段,氣田穩產難度大,因此加強對生產時間長的氣井的綜合研究,發揮低產低壓氣井的潛力,是保障氣田穩產的重要措施。目前隨著氣田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氣井生產時間不斷延長,氣田壓力、產量逐漸降低,目前氣田氣井平均套壓6.9 MPa,平均產量0.4×104m3/d。2006年投產26口氣井目前平均套壓5.6 MPa,平均累計產氣量1 455.2×104m3,靜態分類Ⅰ+Ⅱ類井比例為77%,動態分類Ⅰ+Ⅱ類井比例只有42.3%,最終采氣量分類Ⅰ+Ⅱ類井比例為38.5%。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該26口井平均單井累計產氣1 477.2×104m3,單井累計產氣量最高為6 040× 104m3,最低為226×104m3。方案要求最終累計采氣量為2 083×104m3,累計生產時間超過8年,目前平均累計采氣量達到方案要求的71%(見圖1)。

圖1 蘇25區塊26口投產井產量柱狀圖
Ⅰ類井占總井數的11.5%;投產初期平均套壓為21.7 MPa,前三年平均單井產量2.8×104m3,三年末套壓6.2 MPa,三年套壓下降15.5 MPa。前期壓降速率較快0.013 MPa/d,后期生產逐步平穩,壓降速率為0.006 MPa/d,目前單井平均累計產氣量5 043.9×104m3,該類氣井生產效果好(見圖2)。
Ⅱ類井占總井數的26.9%;投產初期平均套壓為21.3 MPa,生產三年平均單井產量1.0×104m3,三年末套壓6.4 MPa,三年套壓下降14.9 MPa。前期壓降速率較快0.022 MPa/d,后期生產逐步平穩,壓降速率為0.007 MPa/d,目前單井平均累計產氣量1 650×104m3(見圖3)。
Ⅲ類井占總井數的61.5%。投產初期平均套壓為21.1 MPa,生產三年平均單井產量0.4×104m3,三年末套壓5.8 MPa,三年套壓下降15.4 MPa。前期壓降速率較快0.024 MPa/d,后期生產出現積液,目前單井平均累計產氣量733×104m3(見圖4)。

圖2 2006年投產Ⅰ類井壓力、產量變化圖

圖3 2006年投產Ⅱ類井壓力、產量變化圖

圖4 2006年投產Ⅲ類井壓力、產量變化圖
通過加權平均,該26口井穩產三年時間內,平均單井產量是0.86×104m3,達不到開發方案要求的穩產三年平均單井產為1.0×104m3,僅為開發方案要求的86%。
Ⅰ類井前期(開井至套壓至8 MPa)單位壓降采氣量較低185×104m3/MPa,中期(8 MPa~5 MPa)生產逐步平穩,單位壓降采氣量較高450×104m3/MPa~1 950× 104m3/MPa,后期單位壓降采氣量趨于降低300× 104m3/MPa,表明該類井在低于8 MPa是主力生產階段,有至少5年的低壓生產期(見圖5)。
Ⅱ類井前期(開井生產至8.4 MPa)單位壓降采氣量較低50×104m3/MPa~130×104m3/MPa,中期(8.4~6.3)開始出現明顯積液,單位壓降采氣量較高130× 104m3/MPa~256×104m3/MPa,后期采取排水采氣措施,單位壓降采氣量小幅升高,目前單井平均累計產氣量150×104m3/MPa。該類井在套壓低于8 MPa,開始有明顯的積液(見圖6)。
Ⅲ類井前期(開井生產至8.85 MPa)單位壓降采氣量較低21×104m3/MPa~33.65×104m3/MPa,套壓低于8.85 MPa開始出現積液(見圖7)。

圖5 2006年投產Ⅰ類井單位壓降采氣量、壓力變化圖

圖6 2006年投產Ⅱ類井單位壓降采氣量、壓力變化圖

圖7 2006年投產Ⅲ類井單位壓降采氣量、壓力變化圖
蘇里格氣田具有特殊的地質特點和獨特的開發方式,在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Ⅰ類井的經濟生產期大于20 a;Ⅱ類井為16 a,廢棄產量為0.102×104m3/d;Ⅲ類井為8 a,廢棄產量為0.11×104m3/d[1]。
Ⅰ類井平均套壓為3.7 MPa,大于等于8 MPa時累積采氣量為1 824×104m3,預測Ⅰ類井20年后平均累計采氣量為6 284.2×104m3,低于8 MPa的累計采氣量為4 460.2×104m3,所占比例為71.0%??梢姠耦惥哂休^長的低壓生產期(見圖8)。
Ⅱ類井平均套壓為5.2 MPa,預測Ⅱ類井16年后平均累計采氣量為2 013.0×104m3,小于8 MPa累計采氣量為1 145.3×104m3,占到目前總累計采氣量的56.9%,可見Ⅱ類井具有較長的低壓生產期(見圖9)。
Ⅲ類井平均套壓為5.2 MPa,大于等于8 MPa累積采氣量為238.3×104m3,小于8 MPa累計采氣量為420.2×104m3,占到目前總累計采氣量的63.8%,Ⅲ類井具有較長的低壓生產期。87.5%Ⅲ類井已經不產氣,平均套壓為5.2 MPa,累計采氣量僅為733×104m3(見圖10)。綜合判斷,20年末氣井平均累計產氣量為1 718× 104m3,達到最終累計采氣量的85.9%。
(1)2006年投產井26口井平均累計產氣量僅為方案指標要求的71%,表明區塊穩產難度大。
(2)三年穩產期內平均單井產量是0.86×104m3,為方案要求86%。
(3)Ⅰ類井單位壓降采氣量明顯高于Ⅱ類、Ⅲ類井,Ⅱ、Ⅲ類井較Ⅰ類井比較壓力更早需開展排水采氣。
(4)2006年投產氣井具有較長的低壓生產階段。

圖8 2006年投產Ⅰ類井壓力、累計產氣量變化圖

圖9 2006年投產Ⅱ類井壓力、累計產氣量變化圖

圖10 2006年投產Ⅲ類井壓力、累計產氣量變化圖
[1]毛美麗,等.蘇里格氣田氣井廢棄產量預測[J].天然氣工業,2010,30(4):64-66.
[2]張吉,達世攀.蘇里格氣田有效儲層分類評價[J].天然氣工業,2008,28(增刊B):28-30.
[3]田冷,李杰,何順利,等.儲層流動單元劃分方法在蘇里格氣田的應用[J].天然氣工業,2005,25(10):44-46.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3.018
TE377
A
1673-5285(2015)03-0068-04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