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處
著力推動浙江經濟平穩發展、創新發展
——關于上半年經濟形勢與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建議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處
上半年浙江經濟運行高開穩走,穩中有進,動力活力不斷增強,結構調整繼續深化,出現了不少積極變化和新的亮點;下半年浙江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但困難和壓力仍然較大。在經濟工作中要咬定目標不松勁、保持定力不慌亂、創新驅動不動搖、深化改革不停步、保障民生不打折、防范風險不懈怠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決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努力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創新發展。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高開穩走,穩中有進,動力活力不斷增強,結構調整繼續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不少積極變化和新的亮點。但經濟運行中新舊矛盾交織,區域、行業、企業分化更加明顯,部分領域困難和風險還在加大。
進入二季度,圍繞著進一步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創新發展,浙江及時出臺32條政策舉措以及金融、房地產、技改等相關政策,經濟活躍度、景氣度均有所提高,上半年GDP增長8.3%,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分別為0.04、2.87、5.39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逐步企穩。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6131億元,同比增長5%。進入二季度,工業相關指標逐月向好跡象明顯,規上工業增加值4、5、6月分別增長3.3%、4.5%、6%。工業用電量4、5、6月分別增長1%、1.1%、4.1%。工業銷售產值增速從5月開始由負轉正,結束了之前三個月的負增長局面。浙江制造業PMI已連續2個月回升。
重大項目穩步推進。上半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134億元,同比增長12.3%?!?11”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4%、重大產業投資增長51.2%、重大生態環保投資增長56.3%,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3.7%。省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751億元,增長19.6%,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新開工項目投資3447億元,增長16.8%。
消費市場穩步回升。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19億元,同比增長7.7%,比一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網絡零售繼續保持較高增長,上半年達到3002億元,增長51.4%,省內居民實現網絡消費增長45.1%。汽車銷售轉降為升,上半年汽車類零售額從一季度下降5.3%轉為增長2.4%。餐飲住宿業逐步回升,上半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餐飲收入增長9.2%,比一季度回升5.6個百分點。
農業生產基本穩定。上半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1.4%,比一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糧食生產持續增長,春糧播種面積增長3.3%,產量增長6.4%;早稻播種面積增長0.2%。蔬菜、水果等效益農業面積有所擴大。畜牧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水產品產量增長5.6%,遠洋捕撈業發展迅速。
財政金融運行平穩。財政方面,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其中稅收收入增長6.3%。金融方面,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7.2%和9%。上半年新增貸款3884億元,同比多增380億元。貸款結構不斷優化,對“五水共治”、現代服務業、“支農小農”的貸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七大產業加快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450億元,增長13.2%。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上半年,規上工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7.2%、6.9%,持續高于規上工業。騰籠換鳥力度加大,上半年共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750余家,淘汰和整治“低小散”塊狀行業集中區塊109個。

上半年浙江省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
服務業引領支撐作用增強。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9%。其中金融業、房地產、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3.7%、20%,三個行業對GDP增長分別貢獻1.41、0.64、1.5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證券交易額增速比一季度大幅提高180.9個百分點,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比一季度分別提高34.6和39個百分點。
企業效益效率繼續向好。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7.9%,比一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企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上半年規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同比減少2.7%,勞動生產率為18萬元/人(折年),增長7.9%。畝均投入進一步提高。
發展平臺明顯提升。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正式啟動,余杭夢想小鎮等加速推進。產業集聚區發展較快,上半年全省15個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60億元,增長17.5%,工業總產值3060億元,增長33.4%,服務業營業收入1835億元,增長56%。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30.3億美元,占全省總數的50.3%。
簡政放權力度加大。制定出臺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改進規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服務等政策意見。調整完善省級專項資金管理清單,設立200億元的省產業基金。省級執行審批事項從706項減少到實際執行的314項,委托市、縣執行74項,省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基本完成。全面落實零地技改項目不再審批。浙江政務服務網基本實現全省行政審批“一站式”網上運行。
重點改革任務繼續深化。制定推廣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一批重大項目入選國家第一批PPP推介項目,在義烏、海寧、嘉善開展國家縣城基礎設施投融資改革試點。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交換站獲批設立,“義新歐”鐵路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上半年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增長47.7%。海寧市及24個擴面改革縣(市、區)試點工作均已建立動態跟蹤評價制度。工商業電價調整、非居民用氣降價方案先后實施。省屬國有資產證券化工作加快推進。
創業創新活力持續提升。積極引導浙商總部回歸和資本回歸,上半年省外到位資金1643億元,其中產業項目到位資金1399億元。對新設企業啟動實施“五證合一”登記制度,企業登記數量快速增長,上半年全省新設企業11.1萬戶,同比增長3.3%,新設個體工商戶27.6萬戶,增長9.8%。截至6月底,全省在冊市場主體增長12.6%;注冊資本總額增長26.4%。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30家。創新投入不斷加大,上半年財政對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0.5%。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56.1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1.8萬人。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9%。招工難、用工難問題繼續得到緩解。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753元,增長8.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2640元和12005元,增長8.1%和9.3%,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持續快于城鎮居民。
社會保障擴面提標。6月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年初增加96.9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比年初增加3.3萬人。上半年全省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1.4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18.2萬套,基本建成18.4萬套。全省所有縣(市、區)低保標準全部提高到4600元以上。
物價漲幅處于低位。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9%。八大類消費價格同比七漲一跌,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6%,拉動CPI上漲0.8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拔逅仓巍辈粩嗌罨习肽晖瓿珊诔艉诱?34公里,13個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項目基本建成,新增1547.3公里城鎮污水配套管網。“三改一拆”積極推進,上半年全省改造舊住宅區、城中村、舊廠區建筑面積6714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5425萬平方米。節能減排成效明顯,上半年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6%。治氣治霾深入推進,上半年全省縣級以上城市日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82.4%,同比上升5.1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3%。
當前浙江經濟總體平穩運行,但穩中有憂,外需不振與內需不足相互交織、實體經濟困難與虛擬經濟風險相互交織、舊動力減弱與新動力不足相互交織,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是工業結構調整偏慢;二是出口形勢比較嚴峻;三是投資增長后勁乏力;四是金融風險仍未見底;五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有所擴大。
今年浙江GDP增長高于預期,但主要支撐性經濟指標低于預期,這“一高一低”呈現出來的諸多變化和矛盾,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客觀反映,深層次揭示的是浙江轉型升級步伐在加快、程度在加深,同時壓力也在加大。在經濟新常態下,浙江經濟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同時也面臨著大變革、大創新的戰略機遇,唯有加快轉型升級、率先轉型升級,才能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這種緊迫感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對此,全省各地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從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和更長的周期來客觀分析研判當前經濟形勢,在戰略上保持定力,在戰術上精準發力,迎難而上,積極作為,進一步提高經濟工作的專業化水平。
總體看,全球經濟將延續低速增長態勢;國內經濟基本面是好的,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經濟增長動力和下行壓力并存。浙江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但困難和壓力仍然較大,下半年預計GDP增速將有所放緩。投資短期內可能繼續下行,預計全年緩中趨穩;出口可能繼續在低位波動,四季度有望走出低谷;消費下半年迎來傳統消費高峰,加上汽車限牌、成品油價格等因素弱化,社零增幅會有所提高;財政運行“緊平衡”狀態依然存在,清費減稅的減收效應繼續顯現;物價走勢基本可控。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突出以下六點:一要咬定目標不松勁。堅持目標導向,出實招、抓落實、補短板,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二要保持定力不慌亂。決不能因經濟運行中出現一些困難而自亂陣腳、喪失信心,要深入研究經濟新常態下管用的措施和辦法,深化轉型升級“組合拳”。三要創新驅動不動搖。堅持把企業創新、人才創業作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點,要抓住互聯網革命的戰略機遇,加快培育新經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四要深化改革不停步。進一步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全面提高改革質量,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潛力和活力。五要保障民生不打折。切實做好群眾增收、就業保障等工作。六要防范風險不懈怠。要高度重視部分領域、部分行業和地區存在的風險隱患,加大排查化解力度,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進一步深化各項戰略舉措。(1)深化落實國家重大政策舉措。制定出臺浙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深化浙江貫徹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方案,積極爭創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出臺浙江省“互聯網+”行動計劃。主動對接國家7大投資工程包以及新啟動的4大工程包。全面落實國家定向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2)深化落實省里各項穩增長調結構政策。各地各部門要細化落實省政府出臺的“32條”政策措施。(3)及時出臺一批針對性政策舉措。包括扶持大眾創業促進就業、人才創業、促進技術交易、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等扶持政策。(4)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突出抓好950個省“411”重大項目、1499個省重點建設項目建設。(5)及時化解各類風險。重點幫扶和救助一批發展前景良好、暫時資金困難的企業。
(二)進一步深化轉型升級組合拳。(1)深入推進浙商回歸。突出盯引省級100個“大好高”項目。(2)深入推進“五水共治”。突出抓好源頭治理。啟動新一輪“清三河”達標縣創建。(3)深入推進“三改一拆”。確保完成創建“無違建縣(市、區)”目標任務。(4)深入推進“四換三名”。(5)深入推進“四邊三化”。(6)深入推進“一打三整治”。(7)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支持杭州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一批科技城建設。(8)深入推進市場主體升級。(9)深入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10)加快推進七大產業培育。出臺節能環保、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用好省轉型升級產業基金、信息經濟創業投資基金。
(三)進一步落實重點領域改革任務。(1)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深入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方式,完善和提升政務服務網功能。(2)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涉批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3)深化重點領域投融資改革。研究設立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和PPP引導基金,抓好PPP示范工程,加快高速公路、鐵路等政府投融資平臺組建工作,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4)開展綜合改革試點。盡快出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總體方案》,全面推廣要素分層定價制度等機制。(5)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進省屬國企資產證券化。(6)繼續抓好一批改革試點。
(四)進一步落實結構調整的各項工作。(1)優化投資結構。全力以赴抓好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重大產業項目投資、重大生態環保投資。(2)積極培育外貿新優勢。突出抓好義烏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復制推廣、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支持建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3)大力推動消費升級。落實促進信息消費、健康養老消費、體育消費、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4)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力爭國家早日批復設立中國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繼續深化民營綠色石化基地建設前期工作。(5)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深化農業“兩區”建設,深化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創建工作。(6)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力爭杭州進入“萬億GDP俱樂部”,支持七個區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強。(7)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認真落實淳安等26縣加快發展的政策,完善對26縣的考核制度。
(五)進一步落實各項民生實事。(1)督促抓好民生實事。(2)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確保年底前完成基本消除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工作任務,深入實施優質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工程。加快保障房建設。(3)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要繼續深化“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及早謀劃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