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生態文明與制造業互促共贏


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牽引、為倒逼、為導向
一邊是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一邊則是制造業加快發展、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一邊是生態環境資源約束更趨緊、承載力更吃緊,一邊則是制造業改造提升挑戰更嚴峻、前路更任重道遠;一邊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日益成為全民共識,一邊則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實體經濟的呼聲日趨高漲。我們在實現宏偉發展藍圖的康莊大道上奔跑時,似乎總是要遇到生態文明建設與制造業加快發展這兩股好像勁不往一處使的困擾,使我們左右為難、無比糾結。事實上,這是傳統認識的局限以及認識誤區在作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促進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不僅不矛盾,而且從根源基礎、內在本質、發展指向上辯證統一、高度一致、相得益彰,今天尤其如此。
前不久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是著眼于人民福祉、民族未來而做出,對生態文明建設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提出了深刻而系統的戰略性要求。
當今世界、當代中國、我們浙江,生態文明建設與先進制造業發展是符合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唯物辯證法基本原理的一對矛盾統一體,生態文明建設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美麗生態環境、正確前進方向、可持續發展能力,先進制造業發展則為生態文明建設創造豐富物質財富基礎、先進科學技術、強大的生產支撐力量。脫離生態文明建設軌道的制造業發展必將“山窮水盡”,而沒有先進制造業發展支撐的生態文明建設亦必將“一片荒蕪”。一句話,生態越是文明,制造業越是會不斷迎來發展的春天。
由于歷史的緣故,有人會把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極端天氣頻發等問題的成因一股腦歸結為制造業或者說工業的過度發展。沒錯,制造業狂飆突進式的擴張甚至掠奪發展,對生態環境保護造成的巨大污染及破壞,歷史事實擺得清清楚楚,不容否認。但是我們絕對不能由此簡單機械地得出制造業與生態文明天然對立、水火不容的結論,那樣只會讓我們對變化發展進步了的制造業因噎廢食。辯證發展地看,兩者其實天然不對立,一定程度上還可以說天生是一對。
一方面,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先進制造業的蓬勃興起、方興未艾,不僅在節能源、減排放、降污染等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在新能源、優環境、美生態等方面大有可為。另一方面,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沒有擠占制造業發展所需的資源、資金與人力,相反在為制造業發展提供諸多要素資源的同時,創造著巨大的直接與間接的經濟效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理性認識已經愈來愈為實踐所檢驗。
在總的認識上,我們應充分而深刻認識到對于制造業而言,《意見》絕對不是制造業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恰恰相反,是制造業發展的機遇,而且是重大戰略機遇。通覽《意見》全文,《意見》對于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圍繞推動科技創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等方面著重進行了闡述;對于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圍繞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等方面進行了重點部署。如此濃墨重彩地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包括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寓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綱領性文件中加以深刻闡述與重點部署,可見兩者之間互促共贏的辯證關系。
由此可見,單就制造業發展而言,《意見》的發布意味著先進制造業或者說“中國制造2025”包括浙江制造都迎來了重大戰略發展機遇的春天。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