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琛
醫藥電商爆發式增長,各路資本厲兵秣馬,以醫藥電商為切入點打造大健康項目。
中國的醫藥電商行業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2010年整個醫藥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約為2億元,2011年規模翻一倍至4億元,2012年則增長到15億元;2013年線上醫藥市場規模達到40億元,2014年增至68億元,2015年預計將超過百億元。與醫藥電商市場規模一樣快速增長的還有網上藥店,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4年,網上藥店規模從16家增長到271家,增長了15倍,截至2015年3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登記在冊的網上藥店共有287家。
醫藥電商“突圍”
然而,由于政策監管等因素,中國醫藥產品的線上滲透率仍然非常低。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規定,網上售藥須具備《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即便擁有了“兩證”,網上藥店也只能賣一些非處方藥、保健品、家用的普通的醫療器械等。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醫藥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的68億元,分別僅占藥品零售市場規模、藥品市場規模、電子商務市場規模的2.41%、0.51%和0.06%,而美國網上售藥占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的30%,相較而言,中國醫藥電商發展差距較大,滲透率低、市場規模小。華泰證券分析認為,低滲透率的背后是巨大的市場空間。藥品網購意愿調查顯示,未來肯定或很可能會網購藥品的消費者合計占比64%,大多數網購消費者能夠接受網絡購買醫藥產品的方式,潛在消費群體規模巨大。
政策的利好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一直以來處方藥都是醫藥電商銷售的禁區,這也是導致醫藥產品的線上滲透率低的原因之一。2014年5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開放網上藥店的處方藥銷售,雖然至今政策尚未落地,但各路資本卻已經摩拳擦掌進軍醫藥電商。
京東健康到家事業部總經理邵清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他們并不擔心處方藥的問題,現在京東的銷售涵蓋OTC、醫療器械、情趣用品、藥妝和相應的保健品。即使處方藥放開,也是現在這種線上銷售模式,所以現在的布局也算是為處方藥的放開做準備。”
據統計,國內藥品整體銷售額70%至80%的處方藥市場被醫院控制,如果允許處方藥網上銷售,則意味著限制醫藥電商發展的核心政策壁壘被打破,業界預計,2014年國內處方藥市場已逾萬億元,若處方藥網售新政出臺,則電商渠道有望獲得10%至30%的市場份額,行業空間非常大。
從醫藥電商開始
邵清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京東的目標是做平臺型企業,布局大健康。他認為,大健康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醫藥,有1.2萬億元市場,其中大概8000億元在醫院里面,所以處方藥放開很重要;另外一方面是健康產品,健康產品現在銷售量也非常大,包括六大類的產品,加上醫藥;另外還有醫療。因此,整個大健康工業企業投資大概分三個方向,一是做大健康產品,二是智能硬件,就是延伸到一個管理的范疇,三是投資移動醫療或者直接投資醫院,做好醫生相關工作,這是三個不同的方向,但是卻都是在做大健康一種布局。
京東健康到家項目隸屬于京東到家健康事業部,京東到家實際上是京東五大戰略之一,京東五大戰略是國際優化、渠道下沉、互聯網金融、云大數據和京東到家、O2O,京東到家是一個集團公司。邵清告訴記者,京東到家主要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建立本地化的社區,第二是利用眾包力量實現快速的配送,打造一個O2O的大入口。京東到家核心競爭力有兩個,一是構建O2O大健康的電商入口平臺,通過整合實現價值,二是眾包物流,提高配送速度的同時降低配送成本。
邵清介紹,京東健康到家事業部目前分為三個模塊,這三個模塊分別是健康產品到家、健康服務到家和健康金融到家,今年的重點是健康服務到家和健康產品到家,健康產品到家是指,比如把醫藥、保健品、器械、美妝、眼鏡等這幾個類別商家吸引到平臺里開店,客戶下單之后,由店員負責揀貨,揀完貨之后京東會提供包裝打包,然后物流人員把貨取了送給消費者,全程兩個小時以內解決問題,而醫藥這類產品要求的是一個小時以內。健康服務到家其實是把社區下的醫生,把營養師、美容師、心理咨詢師等等,這些服務項目能夠派送到家里面去,這個需求能掙到錢。健康金融今年不作為重點,今年只是籌備。
據《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了解,京東健康到家目前正在積極與線下藥店合作,京東提供技術平臺、流量支持和物流配送服務,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邵清告訴記者,京東健康到家目前在9個城市與超過50家獲得C證的連鎖藥店達成合作,全國前十的藥店連鎖基本都在其中,擁有近1000家線下門店,在上線的前40天,累計訂單量已經有數萬單。
但醫藥電商并不是京東的最終目的,邵清介紹,京東希望以醫藥電商為入口,形成完整的藥品供應鏈和就診用藥生態鏈,打造京東大健康。
還有很多“坎兒”
醫藥電商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處方藥的政策門檻。9月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京表示,醫藥電商的跨界融合與發展將是藥品零售行業未來服務模式轉型的關鍵,商務部將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制訂醫藥電商發展的相關政策、機制和標準,促進醫藥、醫療和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企業的共享,推動醫藥電商加快跨界融合與發展。
這是繼去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以后醫藥電商的再次政策利好。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便處方藥放開,處方哪里來仍然是個問題。邵清告訴記者,這方面京東打算與一些問診平臺合作,但某醫院醫生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表示,醫生太忙,在問診平臺的時間并不多或者說很少,所以處方仍然是個問題。
處方藥禁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醫保支付。醫藥電商目前面臨的一大障礙是不能刷醫保卡,這也是醫藥電商黏不住顧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是數量龐大且藥品消費頻次最高的中老年人群,他們沒有網購的消費習慣。
O2O企業面臨的兩大難題是巨額補貼以及盈利模式困境,醫藥O2O也不例外。但邵清信心滿滿的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盈利基本沒太大問題,但是現在還是以補貼和投入為主,不過補貼并不多,盈利模式也較為清晰。由于是做平臺,所以最初會以收取平臺使用費和扣點的方式賺取利潤,連鎖藥店是3.5個點的扣點,健康服務是5個點的扣點,這也是最基礎的方式。等平臺逐漸成熟,將會為會員提供增值服務,比如上述提到的健康金融便是增值服務之一,京東金融產品京東白條也有望成為合作增值服務之一,此外,健康到家還致力于為企業構建閉合性的服務平臺,這也將是未來盈利的一個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