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諸多企業紛紛布局,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
2015年9月23日,微軟在美國西雅圖總部宣布簽署多項與中國政府和企業合作協議。其中,微軟中國與四川省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涵蓋培養IT人才、提供創新創業孵化支持、互聯網+時代下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建設與應用、智慧城市建設等廣泛領域。
自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被提出來以后,打造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各地新一輪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工程。據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報告》統計,目前中國100%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9%的地級以上城市,47%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都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住建部公布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已達193個。有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智慧城市全球市場預估在未來大概有40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國估計將有4萬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
而“互聯網+”的提出,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設的一股風暴。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智慧城市,更是把智慧城市建設推上風口,發展智慧城市顯然已經是城市建設的一塊“肥肉”,眾多企業紛紛將目光聚焦到智慧城市建設上,這將推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走上發展高潮,構建在信息技術上的“智慧城市”從虛擬概念逐步走向現實。
中信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逐步推進,相關產業需求有望在未來五年內保持快速增長,具備頂層設計和總包能力的總包商企業以及重點智慧城市應用系統的解決方案商等值得關注。
國內“智慧城市”圈地
所謂智慧城市,是人們將各類原始數據根據既定規則進行分析、處理,借助互聯網共享技術實現人們所需要目標的一種工具,用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
今年四月份,螞蟻金服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微博三者共同啟動“互聯網+城市服務”戰略,聯合為各地政府提供向“DT城市”升級的一站式解決方案,DT城市其實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的常態化:一個是以電子商務、信用經濟、零工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為主要體現元素的“新經濟常態”,另一個是以機器人、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為基礎的“新科技常態”,再一個是以眾籌眾包、生態治理、萬眾創新、數據開放為標志的“新文明常態”。
今年4月阿里宣布推出“智慧城市”繼而與云南省簽署合作協議后,又與麗江市政府正式簽訂了“互聯網+麗江”示范區建設協議,再度加碼圈地。據介紹,從今年6月開始,通過3個月的拓展,阿里在麗江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在支付、生活服務等多方面展開,未來還將在農村電商、政府云等方面與當地政府展開合作。阿里推出的“智慧城市”一站式解決方案,各地政府可以通過接入該“城市服務”平臺,利用手機為用戶提供公共服務。阿里表示,“智慧城市”方案將在今年底擴展到50個城市。
今年以來,“互聯網+城市”成為備受關注的領域,阿里與騰訊都在尋求以生態的形式全方位接入城市服務,除了與各個城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之外,主要的先遣陣容就是作為入口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基于支付寶以及微信平臺,雙方都增加了更多的服務內容。
4月1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與騰訊公司在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推動上海“互聯網+”產業發展、提升智慧城市服務水平、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加快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步伐,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據悉,騰訊公司已經開通了5座城市的“城市服務”入口,覆蓋用戶數超過6000萬,服務市民超過1100萬人次。未來,騰訊公司還將服務更多的城市,成為提速中國智慧城市進程的加速器,讓市民體驗“互聯網+”時代的智慧生活方式。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和騰訊競爭的存在是肯定的,畢竟這個領域需要消耗大量精力,雙方也只是初步布局,大概會在未來幾年內形成格局。
中興通訊也積極布局國內智慧城市產業,中興智慧城市產品線總經理劉豐表示,建設、發展和運營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城市管理與運營的新課題。PPP模式即中興通訊與市政府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等工作。中興通訊將為合資公司投入資金、設計、技術等支持。目前,PPP模式已落地銀川、金華、珠海等智慧城市建設當中。在銀川智慧城市建設中,中興通訊將投入30億元資金,其中一期10億元資金已注入到合資公司中。
仍需謹慎對待
有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處在初級階段,規劃龐大,但缺乏資金和統一標準。智慧城市沒有現成的模板,加上地方債高企,不排除地方政府存在違約的風險,而且行業競爭激烈。
該人士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實際上自“十五”規劃以來,我國城市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但各地政府信息化建設程度不同,區域發展不均衡。總體而言,我國多數智慧城市建設還處在城市信息化的初級階段。
而中信證券也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從2010年開始,打造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各地新一輪城市化建設的重點工程,規劃總體投入達萬億元市場規模,但多數項目停留在規劃階段,缺乏資金和統一標準是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困局的重要原因。此外智慧城市存在行業系統風險;現金流繼續惡化;新模式拓展不及預期;大訂單落地低于預期。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單志廣認為,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四風”問題:一是跟風,即不少地方在缺乏對真實需求的判斷和對真正建設路徑的把握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展建設;二是虛風,即有些地方重建設投入,輕績效提升,往往追求“高、大、快、上”,缺乏統籌規劃和綜合協調,投入產出率低,缺乏應用實效;三是歪風,有些地方貪大求全、貪高求洋,重設備技術,輕機制建設,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難以發揮;四是陰風,即重建設發展,輕安全保障,缺乏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方面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制度,這可能會對交通、能源、金融等重要信息和系統帶來安全隱患。
對此,單志廣提出建議,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亟需加強頂層設計,應堅持“以人為本、務實推進”。“智慧城市是一個要素復雜、應用多樣、相互作用、不斷演化的綜合性復雜系統,因此,在建設上需要總體部署,加強頂層設計。”單志廣說。
前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陳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有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從上往下推非常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如何讓政策接地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