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鄧小平支持習仲勛給海南“松綁”
習仲勛主政廣東期間,在鄧小平、葉劍英等人支持下,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廣東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廣東上去了,海南怎么辦?中共海南區黨委第一書記羅天向習仲勛匯報,要求中央和廣東給海南“松綁”,轉變建島方針。習仲勛明確表態支持,向鄧小平匯報后,鄧小平態度鮮明地表態:給海南“松綁”,把海南搞活,把海南“加強防衛,鞏固海南”的建島方針轉變過來,加快海南的經濟發展,重視發揮海南的作用。 如何發展海南?習仲勛認為,海南既是國防建設前哨,又應當是經濟建設的前沿。海南有很多優勢,應當加快海南的開發和發展。鄧小平對海南島是熟悉的,1961年他到過海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個寶島哇!時至今日,把海南搞上去已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有政治意義。鄧小平認為,是該下決心解決海南島問題的時候了。
1980年5月,習仲勛陪同葉劍英視察海南期間,向羅天傳達了鄧小平的指示,并告訴他:中央已在考慮海南問題,請認真準備意見。
通過兩個《紀要》拉開了海南開放的序幕
1980年6月底7月初,國務院和廣東省在北京召開了海南問題座談會,專題研究如何加快海南島經濟建設發展問題,形成了《海南島問題座談會紀要》,并下發全國。
這次會議和這個文件的重大意義在于,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中央已經把海南放到了戰略全局中去考慮,鄧小平關于重視和加快海南經濟發展的指示開始得到認真貫徹和執行。
當時,鄧小平兼任中央軍委主席。為了幫助海南迅速轉變建島方針,把國防建設前哨變成經濟建設前沿,鄧小平下令調整海南島上的軍事部署,要求軍隊支持地方的改革開放。
現在建島方針轉變了,駐島部隊堅決按照中央和軍委的指示辦事。原來島上的許多良港、好地多為軍用,如今駐島部隊把它們交給地方,作為民用和經濟開發之用。部隊原有一處駐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長王越豐(后任海南省副省長)將此處接過來,軍民共建起人們喜愛的三亞鹿回頭公園。人們今天從鹿回頭山頂俯瞰三亞全景,很少有人想到這里原來是崗樓和雷達。
1980年底,習仲勛調中央工作。任仲夷接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繼續堅持搞活海南。1981年6月7日,任仲夷在中共廣東省委擴大會議上宣布:“要讓海南有更多的自主權”,“開發海南主要靠政策”,“海南要以開放促開發”。任仲夷的講話言簡意賅,好懂好記,一下在廣東和海南傳開。1982年12月12日,王震和谷牧在北京再次召開海南島開發建設座談會。座談會明確提出,加快海南的開發建設,主要是給政策。給海南的政策,應該比給廣東和福建兩省的政策還要寬……
會后,國務院組織了8個部委組成的工作組到海南考察。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和國務院總理趙紫陽也分別到海南考察。1983年1月至2月,海南島上云集了中央和廣東省的眾多領導人。1983年2月至3月,中央在北京先后3次召集國務院有關部門、廣東省和海南負責人開會,討論加快海南開放開發的方針政策,最后形成《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即著名的“中央11號文件”。
中央11號文件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布:中國開放海南島!
這一消息一時成為國內外的重大新聞。印有海南島的地圖很快脫銷,一再加印。很多人打聽海南島在哪里,當時海南島上還看不見復印機,許多人是用手抄、打印中央11號文件,有些寄到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泰國復印。印有中央11號文件內容的報紙、雜志最受歡迎,一再被傳抄。通往海南的各種交通工具上的乘客開始多起來,汽車、海輪和飛機都一再加班。海南島開始熱鬧起來。開始“熱”在海口、興隆、通什、三亞,后來逐步擴大到各市縣。海南成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一個熱點,媒體公開稱海南是“準經濟特區”,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海南熱”開始形成。
改革開放頭幾年,來海南考察的外商和港商平均一年只有四五批一二十人。現在一個月超過以前一年和幾年的總和,可見政策的威力和吸引力。鄧小平聽到這些情況后很高興,他講:“一個好的政策,大可以強國富民,小可以富島富家。海南的開發和發展,現在主要靠政策。”
鄧小平的建議為海南建省辦特區邁出重要一步
1984年春節,鄧小平先后視察了深圳、珠海、廈門3個經濟特區。特區的高速發展和巨大變化,更增強了他加快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他對下一步的改革開放已成竹在胸。
1984年2月24日,剛剛回到北京的鄧小平與中央負責同志商討如何進一步辦好特區和擴大開放區。鄧小平講:“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一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即:不是收,而是放。”他建議,把廈門特區再劃大一些,同時進一步加快開放海南島。鄧小平認為,把海南島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那就是很大的勝利。
根據鄧小平的建議,1984年5月3日,第六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海南行政區新的建制。海南行政區由地區級升格為副省級,設立海南行政區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姚文緒任中共海南行政區黨委書記,雷宇任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海南行政區不再是廣東省的派出機構,而是一級擁有省的權力和職能的立法機構和執法政府,為海南準備建省辦經濟特區邁出了重要一步。
1985年底,鄧小平又派胡耀邦視察海南,重申中央給海南的政策不變。12月30日胡耀邦來海南,召開了幾次干部座談會,并明確說:“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鄭重宣布,中央給海南的政策不變,中央11號文件繼續執行!”胡耀邦還風趣地說:“我知道,大家等的就是這幾句話,其他的話我就不多講了。小平同志委托我來海南看看大家,大家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小平!希望海南從1986年起,有一個新局面!”
胡耀邦離開海南時,姚文緒等黨政軍領導人送給他幾個大西瓜,作為海南軍民給鄧小平恭賀新春的禮物。胡耀邦高興地收下,囑咐秘書留下100元錢,并說:“海南軍民的心意我領了,我代表鄧小平感謝大家!”
成立海南省
1987年9月5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同意將國務院建議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議案提交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同時決定:授權國務院成立海南建省籌備組,開始建省辦經濟特區的籌備工作。
1987年9月10日,許士杰、梁湘接到通知進京。趙紫陽、田紀云、谷牧向他們宣布了中央的決定:許士杰任海南建省籌備組組長、梁湘任副組長,立即赴海南,半年之內完成建省辦經濟特區的籌備工作。
許士杰、梁湘領受任務后去看望王震。王震鼓勵他們好好干,并講:這次選將,可是強中選強,最后是鄧小平拍的板。王震話不多,但許士杰、梁湘聽得出其中的分量。許、梁馬上表示:請轉告小平同志,我們一定不辜負黨中央的期望,認真完成好這項重大歷史使命。兩人已是退居二線的干部,這次又重新出山,反映出中央和鄧小平對他們的信任。王震建議許士杰、梁湘:“你們可以請小平同志去海南看看嘛!”許、梁請王震幫忙邀請,王震講:“沒問題!”
1988年3月17日,許士杰、梁湘率海南代表團赴京參加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4月13日,會議通過《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人們根據這兩個文件,把新建的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合稱為“特區省”。海南從此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摘自《文史資料選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