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淺析攝影中的美學魅力
苗圃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一幅攝影作品的優劣評價標準是什么?為什么有的作品能使人過目不忘而成為經典名作,而有的卻只能是茫茫作品中的過客?從主觀來說,攝影師的取景、構圖、光線的選擇時影響畫面成像的原因之一,而更多的是對攝影美學的研究是否客觀而又深刻。
攝影美學;作品成像;欣賞標準;審美;內涵
自1839年攝影術誕生以來,圍繞攝影的美學屬性的討論就已經展開了。攝影術之父,法國人達蓋爾的《銀版攝影術與透視畫的演進實錄》一書,不僅公布了攝影術的基本原理,同時也對攝影影像與繪畫形象進行對比研究,而這也是攝影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美學探討。而1846年,攝影術三杰之一的塔爾博特發表的《自然的畫筆》一書系統地論述了攝影反映自然的功效及其審美的潛質,這也是較早的關于攝影美的論述。到了19世紀60年代,英國攝影家羅賓遜的《照片的構圖方法》則進一步的歸納了攝影畫意美學的形式美感與技術規范。而真正使攝影美學成為主流意識的開端則來源于19世紀末美國的斯蒂格利茨、斯泰肯等人開創的“即時”“現場”“直接”“純粹”的攝影觀念。這種攝影審美觀念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漸漸成為主流意識,并得到廣泛傳播。攝影美學成為主流的高潮是二戰前后,代表人物是卡迪埃·布勒松、羅伯特·卡帕、尤金·史密斯等人,而其中尤以布勒松的“決定性瞬間”為代表,使得攝影美學得以最終確立并成為大眾主流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現代美學觀念上來看,技術美具有普遍性、目的性、功能性和結構性。而這四個性能也說明技術美既來源于大自然也不是等同于自然美,它是通過自身的技術上的革新與變化而形成的一種美。并且它與藝術美也是不同的,美構成了以自我活動為目的藝術的根本性價值。它是社會生活形象的升華,首先應該給人精神上的審美滿足。而技術美作為一種與功能相聯系的美,主要針對自然物改造上的美。并且作為審美價值的承擔者,它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攝影作品是具有目性的,它依照所反映的目的來發揮它的功能。而功能作為內在的活動,通過相應的形態表現出來,攝影作品的內容形式與它外在化的形象相互交融統一,就構成了技術美。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它必然有技術美,而且這種美也是作為攝影美學中一個重要元素存在的,對畫面的構成以及表現形式都有著不可分忽視的作用。
形式美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審美對象。它與美的形式之間有質的區別。美的形式是體現規律性、目的性的本質內容的那種隨意而行的感性形式。形式美與美的形式之間的重大區別表現在:首先,它們所體現的內容不同。美的形式所體現的是它所表現的那種事物本身的美的內容,是確定的、個別的、特定的、具體的,并且美的形式與其內容的關系是對立統一,不可分離的。而形式美則不然,形式美所體現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內容,它與美的形式所要表現的那種事物美的內容是相脫離的,而單獨呈現出形式所蘊有的朦朧、寬泛的意味。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機統一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觀形態,而不是獨立的審美對象。形式美是獨立存在的審美對象,具有獨立的審美特性。
攝影,作為一個從美術分離出來的新興門類,至今也有175年的歷史了。眾所周知的一點是攝影來源于現實,反映于社會存在,利用其自身的特點或抽象或具象的表現在觀眾面前。而此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評價攝影作品的美與否到底是基于一個什么標準。
我不禁聯想到攝影中的題材選取。一個時期的特色會影響藝術表現形式的方向,而反映的藝術表現自然也是以這個時期為主要特色。這就好比二戰時期,攝影的主要表現多以真實記錄戰爭的殘酷。通過一種悲傷憤怒且又夾雜著無奈的感情融入其中,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羅伯特卡帕的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張斐譽世界西班牙共和兵的作品,通過抓拍一名士兵中彈身亡的一瞬間,來表現自身對戰爭的厭惡及對受害民眾的同情。士兵中彈時,雙手上揚,至死依然牢牢地抓住步槍,又能表現出士兵的鐵一般的紀律和堅韌的品質。抓拍在攝影中是屬于一瞬間的記錄,其中含有了太多的偶然性,但這也是最真實的記錄。而羅伯特卡帕的這張作品之所以成為一代佳作,在于觀眾對其作品中存在的美的認同。我們印象中的美一般是以美好的事物為主。而這種印象恰恰是形而上學的,有時悲慘的事物也是一種美。美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在美學中,能夠真實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通過抽象或者具象的方式表現,而使得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從作品能體會到作者的創作思想及環境。這就是作品中的美。
攝影反映于現實,而美來源于現實。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攝影美學的涵義,才能真正領略到攝影所蘊含的魅力,而到那時我們的作品才能真正的成為一種美的存在意義。
[1]周憲.美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弗雷德里西·黑格爾.美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3]樊智毅.攝影的藝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4]殷強,徐國武.攝影美學[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2.
[5]康大荃.攝影美學原理[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
[6]林路.攝影藝術二十講[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7]蘇珊.桑塔格.論攝影[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J401
A
1005-5312(2015)02-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