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劉英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12)
淺析以學者為中心的美國音樂教育理念及啟示
顏劉英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12)
美國非常重視音樂教育,從以學者為中心的美國音樂教育理念可以看出美國對于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探索與追求,這對我國音樂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鑒與指導意義。
音樂教育;以學者為中心;理念;教育過程
以學者為中心是美國音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其中“學者”指的是追求學問之人而不是我們平時所講的各個領域頗有成效的人。眾所周知,20世紀的美國教育事業在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的實用主義思想的引領下不斷走向繁榮,在此基礎上,近年來以學者為中心的音樂教學理念在美國受到關注。以下就談談以學者為中心美國音樂教育的理念和教學過程:
1.批判性思維 在音樂教育中這一點對于音樂育工作者來說是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能力,優秀的教育者不僅僅要擁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要有一種辨別,識辨新事物好壞的能力,要有較強批判性思維。在音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音樂的評判教師不僅僅自己要自己的見解更需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有自己的理解,容許學生不同觀點的存在。如在鋼琴學習中,對于鋼琴曲目的理解方面容許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對于情感上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不一定按曲子的一個節拍一板一眼的演奏,可以根據理解在某些演奏中有力度速度的變化。
2.樹立明確目標 音樂教育是一項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活動。所以,它需要教育者根據每個學者的具體情況以及結合學習者自己的意愿做出合理的安排,樹立明確的目標。如在學習一首鋼琴曲目時,要有明確的目標,每一次的學習與練習時有方向的進行。先是識譜,在對譜面知識即基本技巧的掌握之后再接著來挖掘曲目所表達的情感。
3.較強的溝通能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者應是人際關系藝術家,教育者要善于與人溝通,因為音樂活動往往帶有群體性、社會性,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協助和配合才能開展起來。在音樂教育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特別重要的,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探討交流能為音樂學習帶來好的效益。
4.良好的時間管理 眾所周知,美國人是非常有時間觀念的。然而,這一點在音樂教學中也是很突出的特點。在音樂學習時,必須要注重效率,不是一味的練習,要根據自己個人獨特的身心特點合理安排時間。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學生說自己練習鋼琴特別努力,一天十個小時的練習,但往往效果不佳。而有些人一天練習五六個小時,但彈奏的非常不錯。對于這一點就存在著很多的原因,可能是學習者自身的天賦有差異,還有就是對于練習時方法不理想,還有就是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練習的時間,最好是選擇狀態良好的時間點練習,讓練習更有效果。
5.給學生更多的自由 這里的“自由”指的是學生在音樂方面有自己個人的觀點,音樂其本質就是具有抽象性和流動性的藝術,每個人經歷不同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也會有差異。因而,需要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和自由。
6.好的學習環境 社會是一個整體,教育存在于學校,家庭與社會中。好的學習環境指的就是好的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會大大提高效率。
第一步:老師集中注意于基礎知識的教學上,學生跟著老師進行學習基礎知識。無論在何種教育中第一步基礎教育永遠是學習的基礎,創造性的思考和發揮自己的想象進一步的創新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之上的。在音樂教育教學中這一步也是很重要的,如在教授一首新的小提琴曲目時,老師應該先教會學生改曲目是怎么樣拉奏的?;镜闹阜ê凸ㄊ窃趺礃拥模冉虝@首小提琴曲子是我們教學的第一步。對于一個剛剛進入音樂學習的學生來說,老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這里甚至可以說是以老師的教為中心。
第二步:老師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不僅僅是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及時的給予指正,更重要的是學習者要能在練習與溫故知識時發現自己還有哪些知識不清楚,并能及時的請教老師。如已經學會了小提琴曲目的基礎上,老師要鼓勵學習者要在課后不斷地練習中多思考發現問題。例如音拉的準不準、節奏控制穩不穩、音色好不好以及在曲目情感上表達的是否到位等等基本而又深邃的問題。有些學生在練習時已完成學習任務為目的,對于練習時思考的不多,不會在意出現的問題對老師的依賴心比較強。所以,需要老師鼓勵學生去不斷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
第三步:老師跟學生一起介入學習過程,老師的經驗對學生是否有用。這是一個教學溫故改進的環節,就以上小提琴的學習來說,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現音準、節奏、曲目情感等有問題時。在接下來小提琴教學課堂中,老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方法,又因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在技巧技法上,有些還是相同的。如在練習節奏音準時,可以根據多種學習方法即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和音樂綜合教學法交融混合運用。而在情感表達上,由于每個學生他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不一樣,對于情感的表達和表現就會各有差異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這一步學習時主要是學生借鑒老師的經驗,自己發揮才能。
第四步:老師提出觀察的結論,學生反省自己的經驗最后找到自己的方法。最后的這一步是教學反思檢驗過程,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不斷地調整達到一個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小提琴教學就情感表達方面,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及體會,表現曲子所要表達的情感,老師就學生的表達給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從而達到最佳的表現效果。老師在教學中從學生表演中也能學會不一樣的情感表達方式。在以學者為中心音樂教育的四個步驟中我們可以發現就教育者來說是呈現一個從主動到協助的過程。學者則是相反的過程,從被動到主動學習的過程。教育者與學習者在整個過程中緊緊聯系,環環相扣。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好的教育,不僅僅是教授知識,并能從中學習知識。正如唐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韓愈《師說》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在美國,普通音樂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國民素質,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創造性,這也是建設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強國的需要。在以學者為中心的要求中我們不難發現,從第一個要求到最后一個它不僅僅是一種音樂學習的培養更是一種思維,創造力的培養。正如美國作曲家,教育家郝伯特.齊佩爾博士所說:“學習音樂不僅是為了藝術、為了娛樂,而是為了訓練頭腦,發展身心,在這方面,音樂是非常重要的?!币魳氛n在美國是正式列為必修課,與數、理、化、文、史五科齊頭并肩,成為基礎教育的“大六門”。
在我國來說,音樂教育雖已被注意到,將其作為全民素質教育的一方面,可是在實施過程中又往往忘記音樂教育是超音樂目的的。在一些經濟落后,欠發達地區,音樂課的開課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落到實處,音樂課不受重視。在經濟相對富裕的地區,很多學校喜歡把普通音樂教育當成專業音樂教育來狂熱實施,培養的“四不像”的人。除此之外,很多地方小學初中都開設了音樂課,但在高中就不再有音樂課,斷層現象很明顯。深入現象的表層看內在,正如專家所說的“我們總喜歡從自己的價值立場、自己的價值偏好出發,把自己的價值立場當作最高的價值真理......并以為自己是在為學生考慮,為學生的道德品性考慮,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考慮為由頭,實際是在用自己的立場僭越學生的立場”②這種背景下的國內音樂教育就會有鮮明的目的性。
為徹底改變目前的狀況,我們得學習一些發達國家,明確音樂的學習是終生的。我們要轉變音樂教育的理念,完善教育的方法,最大限度的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不論是高大上的高家政策,還是處于基層的教育實踐工作者應該明確:學習音樂,不僅僅是學習,更重要的是它能帶來快樂;學習音樂,不僅僅是技能的獲得,它也可以教會人懂得愛;學習音樂,不僅僅是對于音樂本體知識的學習,它還與其他橫向學科、姊妹學科緊緊相連,相互滲透的,帶來思維的自由。比如音律的計算離不開數學,樂器的制造離不開設計,材料化學等。不僅如此,音樂與文學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一個人的文學水平,音樂知識的多少與音樂欣賞水平是成正比的關系,音樂作品中很多就是根據文學著作而寫成的等等。
以學者為中心美國音樂教育理念對于我國現價段音樂教育來說是很好的借鑒意義,音樂的學習不僅僅是訓練音樂,更重要的是培養快樂、富有愛、自由、完滿的人,這樣才體現音樂教育的目的。
注釋:
①孫遜.大學指揮教學中以學者為本的教學理念[M].美國文化出版社出版.2013
②資利萍.感性的呼喚[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J609
A
1005-5312(2015)02-0189-02